曹靜
摘要:所謂的審辯式思維我們一般叫做批判性思維,這是一種獨立且開放的思維模式。眾所周知高中生已經在多年的學習生涯中形成與具備了自己的獨特思維基礎,學生思維最大的特點就是比較個性,而這種個性化思維成為了審辯式思維培養的前提條件。培養人類思維模式需要將重點放在循序漸進的原則,并不斷打破傳統思想束縛,走出習慣思維枷鎖,這樣才能夠提高語文教育有效性。本文以高中語文為例,分析高中語文教育中學生審辯思維培養方法,使學生形成活躍的思維能力,提高教育效果。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審辯式思維
高中階段語文是非常重要的學科,語文教育需要展現靈活性的學習感悟,從多個角度切入分析問題,將知識變成自己的理解和能力。對此教師需要重視發掘和培養學生的審辯思維,其具有積極引導作用和教育作用。
1創設情境引導思維活動
高中階段,學生有著比較靈敏的思維,此時學生的活躍指數很高。教師需要重視引導,用科學的引導方法,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切入分析與學習知識,為思維發展提供指示。這樣學生才能夠漸漸形成活躍的審辯思維[1]。為此教師需要根據教學需求、教學條件創設教學情境,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感官、學習感受,使學生能夠活躍自己的思維意識。當前高中語文教育中,常用教學情境包括討論情境、故事情境、案例情境、演繹情境、問題情境、媒體情境,以上情景的合理利用對提高語文教育效果有非常好的幫助意義。
比如在學習《荷塘月色》的時候,教師介紹作者中,就可以先使用大屏幕展示其中的圖片內容,并引導學生:相信大家對于朱自清并不陌生,我們看到的這幅圖片,是作者朱自清所描寫的荷塘月色場景,從這張圖片中我們能夠看到哪些內容,如果我們是作者,又會如何創作,這篇課文所傳達的除了描繪荷塘月色美景以外,還涉及了哪些內容。此時學生紛紛進入討論狀態,甚至部分學生開始爭論自己的觀點。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辯論賽的方法描述自己和證明自己的觀點。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以及發現的線索學習知識、交流互動,營造了活躍的課堂學習氣氛。這樣的條件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學生用自己的角度和認知敘述文章見解,闡述自我認知,是審辯思維的具體體現。
2科學引導提升思維互動深度
高中語文教育中引入審辯思維,與學生成長規律契合。眾所周知審辯思維并非一味的批評和質疑[2]。審辯思維是探究性、獨立性思維學習活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和見解對教師、教材提出自我看法,展示自我見識。以上是健康的審辯過程。學生有著不同的成長環境,自然也會出現不同的思維差異。這種差異有些時候會出現局限性問題[3]。這時候需要教師給出合適的指導,幫助學生活絡思維、啟動思維,用更具有價值的審辯啟迪智慧,思考問題,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比如《赤壁賦》這篇文章是北宋蘇軾所做,文章用主客問答方法,表述作者主觀感受,反映的是作者從最初的月夜泛舟舒暢到后來懷古傷今悲咽,是非常經典的一篇古文。教師教學中需要先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經歷,之后提出問題:大家看到赤壁兩字以后第一時間的反應是什么,赤壁發生過什么經典的事情。很多學生因為看過《三國演義》《三國志》所以對赤壁這個名字十分熟悉,每一名學生都有主動參與其中討論,學生用自己的看書、看電影經驗描述赤壁之戰,并根據文章作者的生活閱歷和文章創作背景敘述這篇文章所傳達的理解。這樣的學習過程看起來十分普通,但卻能夠讓學生形成文章代入感,進入文章的背景挖掘作者傳達的感情。此時無異于點燃了學生對文章探索的興趣,學生在一步步推導中形成自己的感悟與認知,為后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3優化練習塑造審辯思維能力
語文教學的時候需要教師充分考慮學生思維現實條件,為學生提供豐富、新穎的課堂內容,展開思維訓練,使學生形成活躍的思維品質。因為高中階段使學生思維培養關鍵時期,所以需要教師使用多樣化方法帶領學生訓練思維,助力學生挖掘思維、矯正思維,塑造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當然因為高中生此時的思維不夠謹慎,所以每個學生回答的內容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同,學生因為見解不同,所以在課堂營造了審辯的氣氛,鍛煉著學生的思想認知和見解。
4結語
高中語文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審辯思維,其價值不僅在于可以改進教學方法,同時也能夠帶動思想意識革命。教師需要立足實際,改變當前的思維認知,用更全面的角度展開思維訓練,這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郭永清.高中語文有效教學模式研究[J].文學教育(下),2020(08):56-57.
[2]王彩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問題教學模式的應用[J].文學教育(下),2020(08):186.
[3]袁永明.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教學組織方案研究[J].文學教育(下),2020(0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