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亞邦 王城長
蕭石月,湖南常寧人,22歲入黨,犧牲時年僅27歲。他的另一個重要身份是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候補委員,是紀檢戰線的先驅者之一。
這是一支怎樣的隊伍?1927年,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成立,它就是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前身。在隨后的革命斗爭中,10名中央監察委員會成員有8人先后犧牲,犧牲時年紀最大者45歲,最小者21歲。嚴酷的生死考驗面前,中央監察委員會成員更無一人叛變。
紀檢監察隊伍從一誕生就注定是一支鐵打的隊伍。是什么力量讓他們如此堅定?答案是堅守初心。
初心,流露在他們平日樸素的話語里。蕭石月學生時代就立志:“等我長大了,我也打天下,讓窮苦百姓翻身做主。”初心,對副主席楊匏安來說是“再苦再危險,我們也要革命到底”。對阮嘯仙來說是“哪怕最困難時候,仍要與黨保持一致”。對楊培生來說是“為天下勞苦工人的解放多做些事。”
初心,定格在他們臨死慷慨的舉動中。主席王荷波被叛徒出賣,在獄中受盡酷刑,但始終堅守黨的秘密。楊匏安面對國民黨的高官厚祿引誘不為所動,甚至摔掉蔣介石的勸降電話,英勇就義。張佐臣是楊培生的入黨介紹人,兩人同時被捕,一同高唱《國際歌》從容就義。
時代變了,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始終沒有變。今天的紀檢監察人該怎樣守住“初心”?
忠誠是根本。沒有忠誠,就經不起任何考驗。任何時代出現的叛徒,都是因為心中沒有忠誠。和平時期雖然少有戰爭年代那種生與死的考驗,但在是與非、進與退的關口依然面臨著艱難的抉擇。紀檢監察干部應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只有對黨忠誠,才會對黨的事業鞠躬盡瘁。前不久湘紀君報道的冷水江市紀委監委信訪室原主任吳湘寧,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還惦記著手頭工作,牽掛著百姓冷暖,詮釋了當代紀檢人的忠誠。
干凈是前提。“治人者必先自治,責人者必先自責。”開國大將黃克誠擔任過中央紀委常務書記,身居高位卻從不搞特殊,一再告誡子女“不要靠我的‘關系’‘后門’”,一生未因私事向組織伸過手,守住了紀檢人的“干凈廉潔”。今天的紀檢人只有時時處處不忘自警、自省,清白做人,干凈干事,才能讓監督執紀問責更有底氣。
擔當是膽氣。紀檢監察機關必須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紀檢監察干部要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時刻豁得出去。“如果我怕得罪人,那我就得罪了‘紀委書記’這個稱謂!”四川南江縣原紀委書記王瑛面對腐敗分子就有這種拍案而起的膽氣。有膽氣,才會硬氣;有擔當,才會奮不顧身。
初心,是前行中的導航器,有了它,我們就能穿云破霧,永不迷航;初心,是掘進中的金剛鉆,有了它,我們就能逢山開路,無堅不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