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山西省委政法委執法檢查處處長 孫朝暉
改革,是當代中國的最強音。黨的十八大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后,政法領域的改革率先啟動,拉開了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序幕。我們山西,經積極爭取,2014年9月被中央確定為全國第二批11個司改試點省份。也就是從這時起,我參與到了這一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改革中來。改革之初,我們就高起點謀劃,確定了對標一流、力爭一流的工作目標。為做好改革頂層設計,司改辦的同志們在認真學習借鑒上海、湖北、吉林等第一批試點省市經驗的基礎上,在省委組織部、省編辦、發改委、人社廳、財政廳和法、檢兩院的支持配合下,先后起草出臺了我省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總方案、法檢分方案和市縣法院檢察院機構編制省級統一管理、財物上劃、債務清償等“1+8”政策文件,均嚴格與中央精神對標對表,也完全符合山西實際。在全國率先形成“有進有出”“能上能下”、優勝劣汰的員額法官檢察官動態良性遴選管理機制。我省也成為全國司法體制改革第二批試點省份中,第一個向中央上報試點方案、第一個得到中央批準、第一個形成配套完善的改革制度體系的省份。
2016年11月,中央作出深化監察體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后,我省被確定為全國3個先行試點省市之一。按照省委駱惠寧書記“先動起來,在實踐中逐步細化完善”的工作要求,我們省委政法委將支持配合監察體制改革試點,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來抓,成立工作專班、制定工作方案,立即緊鑼密鼓展開相關工作。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就起草完成了以《省委政法委統籌指導政法機關支持配合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意見》為指引的“1+4”10項制度體系,成為三個試點省份中唯一由政法委牽頭制定的相關制度,有效解決了法、檢、公、司四部門與監察機關工作銜接中一系列亟待明確的重要問題。經隨后一年多的試點實踐證明,我省“1+4”制度設計,與全國人大2018年3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以及同年10月修改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基本吻合一致,為深化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提供了高質量的山西“樣品”。
2018年1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啟動后,根據省委指示,由省委政法委牽頭,省法院、檢察院、公安廳及運城市有關同志參與,組成聯合督查組進駐聞喜縣,對運城市聞喜縣“6·03”黑社會性質組織盜墓案開展督導。以此案為標志,我省展開了對黑惡勢力的雷霆攻勢。最終,充當黑惡勢力保護傘的聞喜縣公安局兩名副局長均被依法判處無期徒刑,以文物犯罪偵查大隊長為首的其余21名公安人員,也分別被追究了刑事責任或給予了黨紀政務處分。以此案為突破,我省部署開展了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去年一年的破獲案件數、抓獲犯罪嫌疑人數、追繳文物數均超過前五年之總和,許多被盜珍貴文物被追回,“一場斗爭打出了一個博物館”。
針對“6·03”案件中暴露出的涉黑涉惡腐敗問題,我們堅持掃黑與打傘同向發力,按照省委要求,起草制定了《關于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深挖徹查“保護傘”嚴懲涉黑涉惡腐敗的工作方案》,與省紀委監委緊密配合,建立了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線索先由省委政法委組織核查后,再統一移交省紀委監委的省級統一移送反饋機制,屬全國首創,起到了有效的強化省級統籌、減少干擾阻力、確保查處到位的作用,中央掃黑辦肯定了我們的做法。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我們政法委執法監督部門還充分履職,建立了深挖徹查保護傘的“一制度兩臺賬”工作機制和重大案件會商評查制度,督促指導政法各單位統一執法思想,把握政策法律,協調辦案機關把好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法律適用關,確保把每一起案件都辦成經得起歷史和法律檢驗的鐵案。
加強執法監督,是黨委政法委的一項重要工作職責,也是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的重要舉措。去年以來,我們省委政法委執法監督部門認真履職,充分發揮政治督察、執法巡查、紀律作風督查、執法檢查、案件評查“五查聯動”機制,有力推動了全省政法機關執法司法規范化建設,使工作質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得到新提升,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比如,我們牽頭成立省產權保護協調工作領導小組,先后出臺服務保障民營經濟發展、保障企業家合法權益的相關制度文件,建立企業和企業家維權問題協調督辦工作機制,推動依法妥善處理了一批涉民營企業的案件;建立執行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緊緊抓住黨政機關不執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這一難點,推動基本解決執行難攻堅;發揮涉軍維權領導小組作用,保護軍人合法權益,先后督促解決了一批現役軍人及家屬涉法問題;組織開展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有效銜接,推動公安機關共立相關刑事案件468件,檢察機關依法提起公訴212件453人、公益訴訟26件,審判機關審結146件294人。
在工作中,我有以下五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第一,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同樣一項工作,是改革創新、奮發有為、爭創一流,還是只求過得去,甚至應付了事,最終的工作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我們不管從事任何工作,不僅要對標一流,學先進,更要敢于爭先、善于創新,當先進,這樣才能創造更多的“山西模式”“山西經驗”,走在全國前列。
第二,改革進入深水區,涉險灘、啃硬骨頭,需要我們挺身而出,干事就可能會得罪人,有時既要受累,還要受氣,甚至受罪。但如果不能大膽創新、勇往直前,不能撲下身子抓落實,一切改革藍圖、美好規劃,都只能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
第三,改革創新意識、奮發有為精神,既靠自覺內生,也靠環境催生,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環境,干起事來“上阻攔”“下拖腿”,就會左右為難,寸步難行,再高的工作激情也會消解,再大的創新之火也會被澆滅。
第四,執法監督工作就是要在政法系統內“挑毛病”“找問題”,必須有勇擔當、敢碰硬、不妥協的精神,這樣才能推動政法機關規范執法、公正司法,也才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第五,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團隊的共同努力才能攻克看似無法逾越的“高山”。我們近年來每一項工作的進步,每一項改革的突破,每一點成績的取得,都得益于省委的高度重視、正確領導,得益于政法委領導親力親為、狠抓落實的表率作用,得益于全體同志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奮斗精神,得益于整個政法委機關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也得益于各項工作所涉及單位的大力協助。
全省“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動員部署會召開后,我們及時學習會議精神,深刻認識開展大討論活動的重大意義,按照省委部署,下一步將聚焦10個關鍵環節,扎扎實實開展好大討論,確保在“六個破除”“六個著力”“六個堅持”上取得實效,實現“六個新突破”,努力以理念新提升、本領新提升、作風新提升,實現政法改革再出發、工作再進步。
愛因斯坦說:“對于一個人來講,所期望的不是別的,而僅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獻身于一種美好的事業。”作為一名政法人,我慶幸身處于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并能為自己所鐘愛的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