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花
【摘要】目前,在教育界已經普遍達成了共識,青少年的教育只靠學校單方面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它需要靠社會各個方面的配合,更需要家長的通力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薄弱中學一直是義務教育普及的難點問題,也是制約我國基礎教育平衡發展的一大“攔路石”,它嚴重影響我國基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整體質量和發展水平,對實現我國教育發展的公平性起著制約作用。加強大中城市義務教育階段薄弱中學建設,辦好義務教育階段的每一所學校,縮小重點中學和薄弱中學之間的差距,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家校合作 城市薄弱中學 青少年
一、通過開展家校合作,增強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意識
宋慶齡曾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時期,大部分是生活在家庭里,而這正是孩子們長身體,長知識培養性格品德,為形成世界觀打基礎的時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給孩子深遠的影響”但在城市薄弱中學,很大一部分家長缺乏教育孩子的意識。有些家長總認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不知道如何去培養孩子。他們認為盡自己所能給孩子吃的,穿的,孩子有學上就盡到了父母的責任。還有一部分家長,沒有責任意識,不關注孩子的成長。孩子上初中幾年了都不知道孩子在幾班。更談不上找老師了解自家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他們認為孩子有老師管教就足夠了。但殊不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是要真正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孩子的發展,及時發現孩子成長過程遇到的問題,作孩子的引路人。父母的觀念,決定了孩子面向未來的思維。所以家校合作不僅僅指學校和家長簡單的溝通,而是學校要對家長進行必要的定期培訓和家庭教育指導。尤其要落實到各個班級,對那些學習習慣不好,行為習慣差的學生。對他們的家庭做一些深入的調查和了解。只有對這些家長進行一系列的培訓和再教育。讓父母的觀念發生了改變,父母有了教育孩子的意識,能夠參與孩子的成長,才能夠引導孩子,培養孩子有健康的思想,堅強的品質和健全的人格。
二、通過開展家校合作,強化家長對子女在家庭中學習活動的參與程度
在薄弱中學的好多家長,借口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不能輔導孩子的學習。因此對孩子的學習采取放任或者睜一眼閉一眼的狀態。甚至有的家長把孩子交給別人教育,所以一些作業托管班生意紅火的不得了,家長只是自己多付點錢就可以。但殊不知,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差。行為習慣也越來越不好。我們常常聽見有的家長說“我沒有時間教育孩子,我整天在工作賺錢”其實教育是在每一件瑣碎事上,在家長的每一舉動上,每一眼色上,每一句話上,這一切都可以教育孩子。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做父母的不能把教育的責任推卸到學校。尤其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因此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開展家校合作,學校和家長及時溝通,跟蹤訪問,給家長一些科學的指導,定期或不定期的舉辦個別學生的家長會。匯總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家校聯手,能夠及時的發現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盡早的解決問題。通過開展家校合作能夠督促或者監督一部分家長積極的參與到家庭教育中來。家校合力,為孩子的發展成長提供更好的空間和平臺。
三、通過開展家校合作,有效的加強和改善親子關系
到青春期的孩子和早期相比,青春期的孩子在與父母討論問題時,不再事事順從父母。他們希望父母民主、平等的對待他們,給他們一定的自主權,他們渴望獨立、自由。雖然他們表現的極不成熟,但這是他們的心理需求。因此,有的家長和青春期的孩子鬧得水火不容,造成這樣的情況原因有很多。有的家長由于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沒有能夠積極參與到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來。沒有和孩子及時的溝通和了解孩子的心理所需。在孩子上中學以后,就會發現沒辦法管理自己的孩子,孩子不聽他們的話。有的孩子在家庭中缺乏安全感,缺乏關愛。父母親只關注孩子的成績,讓孩子體會不到家庭的溫暖。因此這樣的孩子和父母在溝通中也容易發生沖突。
鑒于以上原因,家校合作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和加強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系。首先,通過家校聯系,老師和學校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和家長的關系,老師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或者做相關的心理疏導工作,讓學生能夠端正對待家長的態度。其次,老師通過和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家長的情況。對家長進行必要的指導,家校合力對學生的學習和心理進行科學的指導。
參考文獻:
[1]閆發濱,楊玉芳.城市薄弱學校家校合作的幾點思考.
[2]冉亞輝.淺論基礎教育中薄弱學校的形成原因.
[3]洪劍在.初中學校弱勢家庭學生家校合作所存問題及對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