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鮮圣
當歷史與現實的光芒,一起融進這滔滔的延河水,我佇立或凝望:高高的寶塔山,就是劃破長空的利劍,就是托起藍天的手臂。
一座豐碑,寫滿滄桑。
鐫刻傳奇。
如此挺拔的一座塔,抬高了黃土高原的高度,成為延安不朽精神的象征。
站在寶塔前,聆聽或回望:時空中,回響著歷史的吶喊,回蕩著歷史的跫音。蒼松與翠柏,年年都在發綠。
掩映成歷史隧道里一道迷人的風景。
寶塔山,千年不朽。
從風雨中站立起來的人,把血液與靈魂,再次植入堅實的塔基。
那些火種、那些堅貞、那些崇高都化作寶塔之上的霞光,發出萬丈光芒,直抵三川五岳,直至長城內外,直灑華夏大地。
站在高高的寶塔上,我舉起右手,莊嚴宣誓——為了人民的利益,我承諾:忠誠、捍衛和犧牲。
那是一條山路,曲折、悠長,直抵山巔。
路的起點,是梁家河。路的終點,藏在知青們的夢里。
我踏上這條路,向山巔奔走,剛開始,興奮,還有些自豪。
接下來,是氣喘吁吁,是艱辛的跋涉,再后來,是停息、是力不從心。
甚至還有了原路返回的念頭。
最后,是絕望,是逃離,是再也不想向前多邁一步。
這,與當年的知青們的心景,一模一樣。
知青路,一段青春的路;知青路,一段艱辛的路,一段歷史的路。
路上,有風景,也有哀怨。在路上的人,留下眾說紛紜的傳說。
有的欠了一身的孽債,有的耗盡了一生的光陰。也有人,把這條路,當作了人生新的起點。
在路上,我尋覓知青當年留下的足跡,山風吹來,浩蕩山谷。
這里的一切,還留存著當年的溫度:一口知青井,甘甜,流淌著先前的清涼;一口沼氣池,完整,呈現時代的光芒;一個鐵業社,爐火,正燃起紅彤彤的火苗。
梁家河,山山水水,如此親切。走進她,在秋色濃郁的豐收時節。玉米、高粱和大豆,就堆放在窯洞外。天空高遠,陡峭的山崖,層林盡染,黃土高原的小山村,就是中國最美的土地。
回首當年。站在一處處知青窯洞舊居門前,我看到木格窗戶緊閉著寒風,窯洞內的陳設簡陋,一盞馬燈,一個水壺,還有兩個木柜,就是全部的家當。
炕頭上的舊報紙記錄下那個年月:1969-1975。這正是知青習近平插隊的年代,窯洞時光,是青春最美的時光,是夢想開始的地方。
——梁家河,往事的溫度一次次溫暖我的心房。
尋夢,尋找一顆愛民的初心。
我看到了習近平坐在炕頭前和鄉親們拉家常的身影,看到了他卷起褲腿,跳進冰冷刺骨的河水中的身影,看到了他帶領群眾打井建沼氣池的身影,看到了他白天勞作夜里苦讀的身影。
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就在眼前,仿佛就是一幅畫卷,銘刻在我的心上。
尋夢,尋找一顆親民之心。
在村史館,我看到習近平兩次回到梁家河,與鄉親們在一起的時光。
那種親密,是黃土地與他的兒子之間的親密。
那種親密,人間最美的記憶。
尋夢,尋找一顆為民之心。
梁家河的高山記得,為了梁家河多產糧,是他義無反顧帶領群眾修建淤地壩。
他把心留在這里,把情留在這里,把根與魂留在這里。
這是梁家河變遷的起點,更是青春最美的見證。
走進梁家河,感受什么叫初心,什么是使命。
這里,一草一木,都寫滿真誠和質樸,都寫滿光榮與夢想,都寫滿責任與使命。
向夢想出發,讓初心堅定,讓使命堅強,我駐足,向這方水土致敬!
是的,整整七年,黃土地接納了一位來自北京的知青,梁家河接納了知青習近平。
此刻,我坐在梁家河干部培訓學院,聆聽一段歲月的真實,聆聽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是陜北的風,凜冽之中透出了溫暖。
是延河的水,融進了他的血液與靈魂。
是窯洞時光,點亮了他的夢想與希望。
是艱辛歲月,煉就了他的骨頭和意志。
——知青習近平,成為黃土地上最驕傲的兒子!
知青習近平,一生難忘的梁家河,他用三年時間,過跳蚤關,用一年時間,過勞動關。歲月的洗禮,骨子里燃燒著青春的火焰,熱血中沸騰著青春的激情。
他把吃苦,當作了鑄魂;
他把艱辛,當作了扎根。
油燈下的苦讀深思,悟出了堅強與奮斗,悟出了夢想與拼搏。
筑夢歲月,整整七年,群山之間留下他青春的足跡。當大隊書記,一口沼氣池讓他光彩耀眼;帶頭建大壩,貪瘠的土地上有了好年景。
村子的人,把他當親人,他用一顆赤子之心,擁抱這塊土地,強大的內心托起了梁家河的脊梁。
黃土高原,山風浩蕩。陽光浸潤這片山水,魂牽夢縈的小村莊。
今天,山綠了,水清了,天藍了,梁家河的變遷成為中國記憶。
坐在梁家河干部培訓學院聽講座,窗外,秋色正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