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肢纖細如滕蔓,裙裾寬大如花冠。
前不久倫敦V&A博物館《Christian Dior:夢之設計師》展在英國火爆七個月,超59萬人次參觀了展覽,創下V&A博物館觀展人次新紀錄,這一數字比在2015年由亞歷山大·麥昆主題展創下的觀展記錄超過了10萬人次。
趕在炎炎夏日的尾巴,中國絲綢博物館引進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于2017年為紀念迪奧品牌創立70周年舉辦的同名展覽“Christian Dior”,醞釀了兩年的“迪奧的迪奧Dior by Dior(1947-1957)”大展終于9月20首次開展,并持續至2020年1月5日。
這次中國絲綢博物館把安大略的展品搬到杭州,大家不用再勞神費力地飛去加拿大看展。
從1947年至1957年Christian Dior去世,品牌于每年推出春夏和秋冬兩個高級訂制系列,總計推出了22個系列。迪奧不僅為發布的每個時裝系列命名,也常依據設計靈感對具體款式命名。
本次展覽聚焦Dior先生在任11年的創作生涯,通過100多件高級訂制時裝、配飾、面料及刺繡小樣、設計手
稿等,配以印刷出版物及影像資料,帶觀眾領略Christian Dior的時尚美學,重返高級時裝的黃金年代。
在本次展覽早期的推廣海報中,就披露了本次展覽的一件重要展品—“伊莎貝爾”,來自1948年春夏高級訂制“飛行”系列。這件裙子的裙幅高達720度,由兩個碩大的圓形布片拼接而成,裙身重達3.86千克,是一件用料頗費的晚禮服。
名為“竹影”的午后裝連身裙及外套來自1956年春夏“箭形”系列,采用真絲平紋印花面料。在當時,印花面料對流行趨勢的反應速度很快,因為它相比其他的花型工藝成本更低、生產速度更快,得以快速地將趨勢轉化為設計產品。
“巴爾米拉”晚禮服出自Christian Dior 1952年秋冬高級訂制“流線型”系列,是一件式無肩帶晚禮服,面料表面采用了35種材質點綴而成,其中包括3款銀線以及大小珠飾、亮片及施華洛世奇水晶。
關于法式刺繡,Dior先生曾說:“刺繡是女性親手制作的最美麗的事物之一。但也是使用起來最危險的一種飾物,你必須在合適的場合穿著刺繡服飾,否則容易顯得矯揉造作。”這件裙裝曾為多倫多社交名媛多蘿西·博林所有。在1953年《多倫多電報》刊登的“最佳著裝”名單中,她便穿著這條裙子。溫莎公爵夫人和查理·卓別林的第四任妻子奧娜·奧尼爾也擁有同一款式的裙裝。
如果說Christian Dior在1947年后的時裝界氣場全開,那么1947年前,他便已初試鋒芒,蓄勢待發。
Dior先生是屬于大器晚成的天才,他在四十不惑之年,憑借“New Look”一鳴驚人,成為高級時裝界的大師。當時,配給制仍然存在,人們普遍穿著樸素的軍服。迪奧推出沙漏輪廓和奢華面料,軟化了之前四四方方的墊肩,收緊了腰部,打造出明顯的女性化外觀。1947年,迪奧的第一個服裝系列推出后,這種突出女性柔美特質的“New Look”很快就被世界各地的設計師效仿。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時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女性服飾受到政府法令的管制和規范。Dior先生曾在其自傳《迪奧與我》中寫道:“一個黃金時代似乎要來臨了。戰爭已經結束,無人能夠預見未來。我用奢侈的材料,笨重的絲絨與錦緞又有什么關系?當內心是雀躍的,即使面料沉重,身體也不會感到負擔。”
除了“New Look”的推崇者外,另有一些人則不那么熱情,他們抗議這位設計師在戰時過度使用布料。
因此,迪奧獲得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新頭銜:“裙擺暴君”。很快,這個新晉“暴君”就征服了巴黎,并將時尚的權力擴張到了全世界。
Dior先生所設計的每一個系列,都是高雅尊貴,盡顯女性嫵媚。而他離世后每一任繼任設計師都秉承了Dior先生一貫的追求品質,優雅時尚而又女性味十足的設計風格和不斷創新的設計精神,為各個時代的時尚、獨立、追求自我風格和品味的女性提供永遠適合自己的服飾,將“人靠衣裝”這句話的精髓表達得淋漓盡致。
無論什么在變,Dior的精神一直不變。
展訊
17-21世紀丹麥王公貴族織繡品恭王府博物館特展
時間:2019年9月5日—2019年10月16日
地點:恭王府博物館(嘉樂堂)
展覽將展出丹麥菲德烈堡國家歷史博物館收藏的絲綢和羊毛藝術品,由菲德烈堡國家歷史博物館借展的由女王親自設計創作的刺繡品原件等,旨在反映17-20世紀丹麥王公貴族家庭在服裝及室內裝飾方面對織繡品的運用。展覽主要包括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和洛可可時期,以及現代丹麥宮廷在紡織品應用中將傳統技術材料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的范例。
匠心妙藝—蒂芙尼180年創新藝術與鉆石珍品展
時間:2019年9月23日—2019年11月10日
地點:上海復星藝術中心
本次展覽是蒂芙尼傳奇歷史的生動再現,匯集逾300件臻品杰作,從蒂芙尼夢想之藍、蒂芙尼創想世界、蒂芙尼Blue Book高級珠寶、蒂芙尼·愛、蒂芙尼的早餐和蒂芙尼鉆石六大篇章,彰顯蒂芙尼創意巧思、非凡設計和卓絕工藝方面的悠久傳承。
追逐時尚:Sandy Schreier系列
時間:2019年11月27日—2020年5月17日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本次展覽將展出約80件高定時裝、配飾和圖錄,全部由Sandy Schreier捐贈給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展覽將呈現出20世紀西方時裝設計的發展,并探索施賴爾的收藏歷程。
她是美國最重要的時裝收藏家之一,藏品總數超過1.5萬件。
Willi Smith:街頭時裝
時間:2020年3月13日—2020年10月25日
地點:Cooper Hewitt設計博物館
本次展覽將回顧美國非裔設計師Willi Smith的職業生涯,共展出200件服飾、設計手稿、照片和錄像,包括他與Keith Haring和Nam June Paik等藝術家合作的作品,探索他如何借助設計突破社會、文化與經濟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