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新社11月18日報道,原題:專家們評估俄各地區對華合作準備程度俄羅斯iMARS研究團隊的專家們按照與中國合作的準備程度對俄羅斯各地區進行排名,共30個地區上榜,前10名是濱海邊疆區、諾夫哥羅德州、布里亞特共和國、莫斯科、羅斯托夫州、新西伯利亞州、阿斯特拉罕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奔薩州和奧倫堡州。
排名通過理論調查、信息收集、對地區發展機構代表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專家評估了俄地方政府對華合作的意愿、投資信息、掌握漢語的專家以及用于發展對華出口并參與中國境內商業活動的預算等。
專家指出,今年俄中貿易額可能突破1100億美元,2025年前將達2000億美元。團隊項目負責人阿列克謝·奇加達耶夫說:“目前俄中主要貿易仍是能源資源,尚未把服務、商品及農工綜合產品的出口提升到合作新水平。我認為這不是中方的原因,而是國企在俄經濟中占主導所致……兩國公司也還缺乏相互了解。”他說若俄企想進入中國市場,進行更有效合作,俄各地區需與中國建立直接的溝通渠道,還需要懂漢語的顧問,在中文社交網絡擁有賬號,需要生活在數字時代,“若您不在網絡上,對中國人來說您就不存在。”
卡內基莫斯科中心“亞太地區的俄羅斯”項目主任亞歷山大·加布耶夫表示,與中國相鄰的俄地區有著長期溝通經驗,名列前茅很正常。莫斯科排在前列,與其潛力有關。而像諾夫哥羅德這樣的地區,盡管與中國相距遙遠,也沒有莫斯科那樣的資源,卻與中國建立了有效溝通。這種經驗值得研究。
俄羅斯“西伯利亞新聞”網11月19日文章,原題:西伯利亞地區在對華合作準備排名中名列前茅 調查顯示,西伯利亞地區在“誰更能吸引中國的投資者、游客和客戶”前30排名中名列前茅——布里亞特排第三,新西伯利亞州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進入前10。當地旅行社經理娜塔莉婭·庫采沃爾說,西伯利亞地區應為中國游客創造舒適的語言環境等。每年赴西伯利亞的中國游客都在增長,這點從大街上就能直觀看到,這給接待中國游客的地區帶來直接經濟效益。若西伯利亞人希望通過中國游客賺更多錢,就需為中國客人創造友好環境。▲
(柳玉鵬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