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張畢鑫
今年進入10月以來,印度空氣質量持續惡化,“空氣污染、對抗霧霾”成為媒體上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與此同時,學校停課、工地停工,首都新德里甚至祭出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措施。在此“灰暗”背景下,該國抗霾經濟出現一些機會,擅長提供物美價廉產品的中國企業不妨關注。
因霧霾造成巨大損失
每年冬天,印度北部的農民都會燃燒秸稈,為新種的莊稼騰出空間。煙霧飄向新德里及其郊區,與建筑灰塵、汽車尾氣以及排燈節期間燃放的煙火產生的煙塵混在一起,就成了最近肆虐的霧霾。此外,隨著印度北部氣溫降低,很多人還會燒樹枝取暖,造成大量煙霾。有毒的霧霾可能會持續數周,引發居民咳嗽、頭疼甚至導致汽車在高速公路連環相撞等惡性事故。據印度媒體報道,霧霾導致新德里醫院突然出現許多呼吸系統不適的患者。2017年有超過100萬印度人死于空氣污染。
印度政府為抗霾也是“拼了”。面對這場空氣污染危機,新德里首席部長凱杰里瓦爾宣布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自11月4日至14日(早8時至晚8時)對新德里私家車實施單雙號限行,所有中小學關閉,土石建設項目暫停。警方還在新德里道路十字路口部署超過600組警力,對違章駕駛員處以4000盧比(1盧比約合0.1元人民幣)罰款。遺憾的是,好空氣并未隨著車輛限行等措施啟動如約而至,當地空氣質量也沒有好轉。據《今日印度》周刊報道,一些印度學生寫信給總理莫迪,希望他采取措施,保持空氣潔凈。一名學生說:“我以前喜歡踢足球,但現在只能在電視上看足球。我不能在外面玩,因為空氣毒性太強,無法呼吸。”
霧霾不僅影響民眾健康,對印度經濟也造成嚴重影響。據世界銀行統計數據,印度2013年因空氣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占其GDP的8.5%以上。彭博社19日刊文稱,嚴重的霧霾導致印度航班取消、游客減少、工作時間減少和學校停課,高端人才越發遠離新德里甚至印度,企業招聘高管和高級技術人員越發艱難,無形的成本可能正在增加印度應對經濟放緩的壓力。印度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跌至6年來最低水平,而空氣污染給莫迪政府又增加了一層挑戰。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1990年至2013年間,印度因空氣污染造成的損失增加3倍多,達到5600億美元。▲
空氣凈化器不便宜
《環球時報》記者曾到一位朋友家做客,見到在110多平方米的房間中擺著5個高1米的空氣凈化器。當時新德里戶外的空氣污染指數高達500多,而屋子里只有31。此外,盡管印度人大都沒有戴口罩的習慣,但在霧霾最嚴重的那幾天,在繁華鬧市也幾乎隨處可見戴口罩的行人。不過,由于價格原因,并不是所有印度人都能用上面提到的方法抗霾。因為即便是一兩百盧比的口罩,對很多吃頓飯只要幾十盧比的印度人來說仍不算便宜,更不必說動輒上萬盧比的空氣凈化器。
經常往來于中印兩國的一位印度朋友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印度人現在更加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印度家庭也更加有能力和意愿給孩子創造好的生活環境。印度經濟研究所索瑪納特教授說:“調查顯示,如果我們能夠將空氣污染降到零,那么平均每個印度人愿意每年支付300美元。”如此一筆經濟賬算下來,印度抗霾經濟每年可達到3000億至4000億美元的規模。
為對抗霧霾,印度環境、森林與氣候變化部今年1月10日發布“國家清潔計劃”。此外,大力推廣電動車出行、減少傳統能源汽車尾氣排放也是政府的治霾政策之一。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在今年7月5日公布的政府預算案中強調,對于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政府將提供最多25萬盧比的貸款優惠,對于發展電動車必需的鋰電池,則提議免征關稅。此外,印度商品和服務稅委員會7月27日決定,將電動車的商品和服務稅稅率從此前的12%下調至5%,8月1日正式生效。
印度國家轉型與發展委員會提出建議,到2025年3月31日以后,在印度國內銷售排量低于150cc的摩托車應該只使用電動技術。到2023年3月31日之后,在印度銷售的三輪摩托車也應該全是電動的。▲
中企進入需謹慎
從口罩到空氣凈化器,從工業排放凈化裝置到電動車、鋰電池,中國從事相關領域的企業有機會通過物美價廉的產品在印度參與競爭,畢竟對人均GDP剛剛突破2000美元但低收入人口(日收入在2至10美元)占比超過2/3的印度市場來說,便宜才是硬道理。而伴隨著印度作為重要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其實印度市場的細分也更為多元化。《環球時報》記者在當地電商平臺上發現,單價45盧比的口罩銷量固然穩居榜首,售價高達數千盧比的高端防霧霾口罩也并非無人問津。
不過,中國企業如果想來印度分一杯羹,也應該更謹慎些。一方面,印度營商環境仍需觀察,特別是政府政策調整對企業的影響不可謂不大。美國知名跨國公司沃爾瑪2018年5月宣布以16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印度本土互聯網初創企業Flipkart,但印度政府次年就宣布執行電商新政,以保護本土企業。另一方面,印度對中國企業仍心存戒備。中國企業在注冊聯絡處、分公司、項目辦公室等過程中除應向印度相關主管部門申請外,還必須額外獲得印度內政部的同意。
此外,印度商事法律法規條目繁多,很多司法解釋并不明確,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人為因素影響也較大。再加上匯率波動大、融資難、資金往來便利化程度低等,這些都是準備赴印投資興業的中國企業必須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