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楊
許多人都知道,得了慢性腎臟病就要管住“嘴”,認為不能吃肉、海鮮、豆制品,這就導致很多患者改吃“素”,結果事與愿違,其營養不良及代謝紊亂均相當常見和普遍。因而,重視營養治療是改善慢性腎臟病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的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
慢性腎臟病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階段對飲食的要求不同,需要個體化制定,具體要看——
1.腎小球濾過率的多少(目前分為3個階段:CKD1~2期、CKD3~4期、CKD5期);
2.腎病的類型(蛋白尿性或非蛋白尿性腎病);
3.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癥(如高血壓、心力衰竭、糖尿病)。
CKD1~3期患者,能量攝入以達到和維持目標體重為準。男性的標準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0)×0.9;女性標準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0)×0.9—2.5。當體重下降或出現其他營養不良表現時,還應增加能量供給。
對于CKD4~5期患者,在限制蛋白質攝入量的同時,每日能量攝入需維持在每千克體重146千焦,年齡>60歲者可略低。
CKD 1~2期患者,不論是否患有糖尿病,每日蛋白質攝入推薦量為每千克體重0.8~1.0克。對于CKD3~5期沒有進行透析治療的患者,每日蛋白質攝入推薦量為每千克體重0.6~0.8克。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蛋白質攝入量可稍微增加。其中至少50%來自優質蛋白質。
什么是優質蛋白質?優質蛋白質就是指所含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且數量充足,同時氨基酸模式接近人體的蛋白質。優質蛋白質在人體的吸收率、利用率方面優于其他蛋白質,而且產生的代謝廢物少。
那蛋白粉能隨便吃嗎?蛋白粉是一種補充食品,可供蛋白質不足或蛋白質-能量不足的患者食用,但不宜長期食用。
CKD患者每日脂肪供能比為25%~35%,其中飽和脂肪酸不超過10%,反式脂肪酸不超過1%。可適當提高歐米伽-3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攝入量。
在合理攝入總能量的基礎上適當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應為55%~65%。有糖代謝異常者應限制精制糖攝入。
各期CKD患者鈉攝入量應低于2000毫克/天,磷攝入量應低于800毫克/天,鈣攝入量不應超過 2000毫克/天。CKD患者出現高鉀血癥時應限制鉀的攝入。當出現貧血時,應補充含鐵量高的食物。其他微量元素以維持血液中正常范圍為宜,避免發生血液電解質異常。
>>限磷小技巧
烹飪降磷:煮雞蛋時棄蛋黃吃蛋白;
水煮肉法:棄湯,吃肉;
避免攝入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防腐劑、飲料等;
選用磷結合劑(含鈣的磷結合劑,含鋁的磷結合劑和不含鈣、鋁的磷結合劑)。
>>去鉀小技巧
蔬菜可浸泡半小時以上或水煮3分鐘再烹調,可減少攝入鉀1/2~2/3;
根莖類應去皮,切成薄片,用水浸泡1日,不斷更換水,可減少鉀的含量1/2 ~2/3;
水果加糖水煮后棄水,食果肉,可減少鉀1/2;
超低溫冷藏食品比新鮮食品含鉀量少1/3。
長期接受治療的CKD患者需適量補充天然維生素D,以改善礦物質和骨代謝紊亂。必要時可選擇推薦攝入量范圍內的多種維生素制劑,以補充日常膳食之不足,防止維生素缺乏。
根據每日攝入能量,推薦膳食纖維攝入量14克/4180千焦。
CKD患者出現少尿(每日尿液量小于400 mL)或合并嚴重心血管疾病、水腫時,需適當限制水的攝入量,以維持出入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