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音樂研究》早期辦刊探賾

2019-11-21 11:17:48文◎郭
音樂研究 2019年3期
關鍵詞:音樂研究

文◎郭 威

學術機制的建立至少應當包含學術共同體、學術體系、評價系統三個方面。在學術共同體為學科發展貢獻智慧并構建起知識系統的過程中,評價系統是傳播和檢驗的關鍵。一方面,它將新的成果傳播給學術共同體,另一方面又將學術共同體的評判呈現出來,并抽離共識的部分使之成為學科“知識系統”中的新“知識”,而不被認可的部分也被分離出來,成為被揚棄的“知識”。二者所形成的軌跡為學術研究的路徑和方向提供了重要的依據。現代社會中,平面媒體(圖書與期刊)無疑是過去一百年中學術研究最重要的傳播與評價平臺。其中,期刊較之圖書更具時效性,更容易影響一個短時段內的學術發展趨勢。

《音樂研究》辦刊有兩個階段:1958年初創刊至1960年中停刊,1980年初復刊至今。從學術史的角度看,《音樂研究》的第一個階段恰是中國音樂學在1949年各種學術工作紛紛開展之后成果集中涌現的時段。①從百年來的中國音樂學學術發展進程看,“1949年是一個關鍵節點,在此之前的研究是以一種學者或學術組織為主體(非官方主導)的學術自覺;而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伴隨社會秩序的重新構建,經由政府為主導呈現的則是真正意義上的‘名正言順’的學科體系化。1949年之后的中國音樂學發展趨勢是:由自覺研究伸向自覺構建,由對象關注伸向整體觀照,由論域拓展伸向學科架構。”參見郭威《“音研所”的學術傳統——中國音樂學史及其體系研究之一》,《藝術探索》2017年第1期。這一時期的中國音樂學,以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以下簡稱“音研所”)為代表,學術共同體和學術知識系統已經初步構建,而作為評價系統構建的代表,這個時期《音樂研究》的創刊是“應時而生”,為當時音樂界的學術研究提供了一個專業的發布平臺。也正是因為以《音樂研究》為代表的一批出版物對學術成果的記錄,使我們可以對當時中國音樂學術研究的狀況有更多了解和把握。

一、學術為本:《音樂研究》初創時期的辦刊理念

《音樂研究》是專門的音樂學術期刊——在今天看來,這實在是一句正確的廢話。但是,初創于20世紀50年代特殊歷史時期的《音樂研究》,是否出于“學術”初衷?辦刊理念如何?發揮的實際作用如何?從學術史和期刊史的角度看,這些問題尚需細究。陳荃有認為《音樂研究》初創時期的辦刊理念是:“以學術為主,以‘階級斗爭’為重”②陳荃有《藝術學領域“旗艦”刊的煉成——由〈音樂研究〉的辦刊兼及學刊前途之思》,載《樂·書·社——人民音樂出版社建社60周年紀念文集》,人民音樂出版社2014年版,第74頁。。筆者認為,就這一時期學術刊物所呈現出的整體狀況看,“以學術為本,以政治任務為職”或更為準確。陳先生的判斷是基于趙沨在《音樂研究》創刊號上發表的《在偉大的革命宣言鼓舞下前進》一文,從字面表述上看,《音樂研究》的創刊既是“從事音樂研究工作的和廣大的音樂工作者”的迫切需要,更是為了當時政治運動的需要而建立的一個陣地,進行所謂的“戰斗”,這似乎就是該刊的使命,并且《音樂研究》從1958年創刊到1960年停刊,在時間段上也與當時的政治運動相符合。似乎《音樂研究》的出現帶有強烈的“革命”意識,是不折不扣的“階級斗爭”的產物。

但是,就在這本創刊號的《編后記》中卻有如下表述:

許久以來,音樂界同志希望除了《人民音樂》外還需要一個可供發表音樂學術研究方面文章的定期刊物。在黨的熱情關懷和大力支持下,經過兩個多月的籌備,《音樂研究》終于同讀者見面了。《音樂研究》是一個在學術上貫徹“百家爭鳴”方針的專門性刊物。它的任務是積極開展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音樂理論研究,團結全國學術力量對我國古曲、民間音樂以及現代音樂進行深入的科學研究,同時,也為上述研究工作提供有關的資料和進行討論的篇幅。為此我們希望全國音樂、文學、文史、考古學工作者支持我們,以便使它能夠真正成為一個反映我國音樂科學研究成果的刊物。③《音樂研究》1958年第1期,第112頁。

很顯然,這篇《編后記》所要表達的意思與趙沨《在偉大的革命宣言鼓舞下前進》一文有很大不同。《編后記》明確地表達了《音樂研究》的性質,即“在學術上貫徹‘百家爭鳴’方針的專門性刊物”,創刊的目的是希望“它能夠真正成為一個反映我國音樂科學研究成果的刊物”。

《編后記》的執筆者是何人尚難確定。黃大崗、毛繼增二位先生在回憶《音樂研究》20世紀80年代復刊后的辦刊經歷時,都提及趙沨常以“成于樂”“興于詩”“立于禮”等筆名寫“讀刊隨錄”“讀刊隨感”“讀刊隨筆”等。以之比較《音樂研究》初創階段各期“編后記”,文風相近。趙沨是《音樂研究》主要創始人之一,無論是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初創時期,還是八九十年代復刊時期,趙沨一直是該刊的直接管理者和辦刊人。由此推斷,執筆者可能是趙沨。

我們不能確知當時的辦刊人是以怎樣的心理在《音樂研究》同時刊出兩篇意思表達相去甚遠的文字。然而,當時的音樂界強烈期望有一個“可供發表音樂學術研究方面文章的定期刊物”是事實。以音樂研究所為例,自1955—1957年,音樂研究所每年出版一本《民族音樂論文集》,以書代刊為學界提供定期的學術交流。1958年《音樂研究》創刊之后,該文集未再出版而其作者群體的名字出現在了《音樂研究》上。與之相類,《人民音樂》在1958年之前與之后的刊文類型上也有變化,顯然是如前所述將一部分學術研究文論集中到了《音樂研究》刊發。

趙沨等人“經過兩個多月的籌備”所策劃的這本刊物,到底是“戰斗”的,還是“學術”的,從《音樂研究》當時實際刊載內容看,一目了然。

表1 《音樂研究》1958年第1期刊發文章目錄

從表1可知,這本“在偉大的革命宣言鼓舞下前進”而創辦的音樂刊物,刊發的文章除了趙沨所寫的“類發刊詞”之外,皆為完完全全的學術文論,一派“百家爭鳴”的氣象。

在創刊后的兩年半時間里,《音樂研究》總計出版15期,發文202篇。當時刊物每年都有刊文總目錄,其分類為:社論、短論、一般論述、學術思想批判、音樂理論與技術、作曲家及創作研究、古典音樂遺產、戲曲音樂、民間音樂與樂器、書評、訪問回憶及其他、通訊報導等。(見表2)

表2 《音樂研究》(1958—1960)發文統計

續表

縱覽15期文論,筆者認為其中屬于學術研究(包括學術資料)的超過160篇,而專門的“學術思想批判”有11篇,僅占總量的5%,并且多數集中發表于1958年第6期。從《音樂研究》發文量的比較上可知,刊發學術成果,推動學術工作,是《音樂研究》的主要任務。而即便是“學術思想批判”的文章也主要是在“學術范疇”之內的,行文保持著一定的理性和商榷態度。提倡音樂批評本身沒有錯誤,但明顯是游離學術之外、非學術探討的打壓式的“批評”絕不可取。這一點,《音樂研究》在那個特殊的時期用實際行動表達了態度,也為后來的辦刊理念立下了標桿。1980年3月1日《音樂研究》復刊號的“復刊詞”中寫道:

《音樂研究》堅決執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刊載言之有物、言之成理的文章。我們堅決反對“打棍子”式的所謂“批評”,提倡對音樂的歷史、現狀和各種理論問題的實事求是的研究和評論。我們提倡批評,也提倡反批評。因此,對于任何批評文章,我們歡迎被批評者寫出反批評的文章。我們將為批評和反批評同樣提供篇幅。我們歡迎理論性的長文,同時也歡迎言簡意賅的短文。總之,《音樂研究》是一個提倡“百家爭鳴”的園地,是一個討論我國音樂生活中一切問題的園地,是一個促進我國音樂文化建設、促使社會主義音樂藝術得到發展和繁榮的園地。④本刊編輯部《復刊敬告讀者》,《音樂研究》1980年第1期,第2頁。

從1958—1980年,時光荏苒,初心不改,筆者認為“百家爭鳴,學術為本”始終是《音樂研究》奉行的基本準則。

二、政治任務:《音樂研究》的基本職責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音樂研究》,由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音樂出版社(即今“人民音樂出版社”,當時為47家“中央一級出版社”之一⑤《全國出版社名單(1956年7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史料8》,中國書籍出版社2001年版。)負責印制,受文化部出版局監督管理。就當時以“政治掛帥”的社會環境而言,音樂界的工作多是視作重要的“政治任務”來完成的。《音樂研究》作為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的刊物,配合上級組織完成各項宣傳任務是其必須履行的職責。

《音樂研究》的“政治任務”包含“階級斗爭”,但筆者認為其僅是被限制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這一點從前述刊文比例上即可見一斑。而這一時期的“政治任務”絕大多數是學術工作,這一點同樣可以從刊文內容上得到印證。除了一般性的個人學術論文的發表,《音樂研究》常常開辟專欄或刊載專文響應當時的政治運動以及文藝界的重要活動。例如:

1957年11月,莫斯科召開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工人黨代表會議并發表《和平宣言》,恰逢《音樂研究》創刊,隨即1958年第1期有了《在偉大的革命宣言鼓舞下前進》為題的類“發刊詞”。

1958年初,“大躍進”運動全面開始,文化部召開的藝術科學研究座談會。《音樂研究》隨即在第2、3期先后刊發《藝術科學研究座談會倡議書》、歐陽予倩《爭取藝術科學研究的大躍進——在文化部召開的藝術科學研究座談會上的報告》,以及譚抒真、陳洪、李元慶、査阜西、陰法魯、廖輔叔、易劍泉、楊蔭瀏、潘懷素、呂驥、李純一和王玉西等11位學者的發言稿。

1958年8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名為《學術批判是深刻的自我革命》的社論,隨后,《音樂研究》第5期(10月28日)、第6期(12月27日)以及1959年第1期(3月1日)刊發了7篇批判文章,并做了《群眾性的學術批判工作蓬勃開展》等系列通訊報道各音樂單位的批判活動。

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10周年,《音樂研究》第5期(10月28日)刊發趙沨《光輝的音樂十年》、馬思聰《十年來的管弦樂曲和管弦樂隊》、楊蔭瀏《在民族音樂研究工作中看解放前后和將來》、郭乃安《蓬勃發展的民族音樂》、查阜西《十年來的回顧和感想》、李純一《中國古代音樂史研究工作在飛躍發展》等文對新中國音樂的各方面發展做了回顧總結。

此外,在《音樂研究》初創的兩年半里,每期都有關于學界學術工作情況的“學術動態”“通知”。如“中國音協組織力量編寫《中國近代音樂史提綱》”“《民族音樂研究論文集》第二集已出版”“蘇聯舉行五聲音階音樂問題會議”“《存見古琴曲譜輯覽》將由音樂出版社出版”“音樂舞蹈研究會完成《全唐詩》樂舞資料的整理”“文化部戲曲表現現代生活座談會”“中國音協召開民族音樂工作座談會”,等等。

從這些文章和報道來看,《音樂研究》作為學術平臺的同時,也是文化主管部門及中國音樂家協會重要宣傳的平臺之一。組織專欄、發布消息、報道活動,是其分內之事,從當時的社會環境與組織行為來看皆為政治任務。完成“政治任務”是其作為中央文化部門轄下一級雜志的基本職責。

三、在政治任務中實現學術訴求

一件饒有意味的事情是,《音樂研究》創刊號的那篇1600余字的短文《在偉大的革命宣言鼓舞下前進》,刊載時被“*”號截成四部分。文章第一部分以三百余字講明了《音樂研究》創刊緣由是“從事音樂研究工作的和廣大的音樂工作者”“都更為迫切地需要有一個專門發表音樂研究各項成果的刊物”,直接動因是“音樂理論戰線上”需要展開“戰斗”。之后,三個部分圍繞“和平宣言”“批判修正主義思想和有效地糾正教條主義作風”做了大篇幅的闡述,爾后筆鋒一轉寫道:

《音樂研究》這個刊物在這么一個不平凡的時期誕生,我們希望在全國音樂工作者支持和指導下,把這個刊物投入到這個偉大得斗爭洪爐中,使之能對音樂領域中的社會主義思想革命,貢獻出應盡的一份力量。

同志們,讓我們攜手前進!⑥趙沨《在偉大的革命宣言鼓舞下前進——為〈音樂研究〉創刊而寫》,《音樂研究》1958年第1期,第3頁。

作為一本學術刊物創刊號的首篇且具有“發刊詞”意味的文章,筆者認為其水準較為一般,與趙沨的其他文論以及同期刊于文末的“編后記”相比都相去甚遠。筆者無意臧否前學,只是將之與其后《音樂研究》學術性極強的辦刊風格進行比較,可以感受到一種強烈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從行文看重在“政治”,從行為看則重在“學術”,而無論是政治的,還是學術的,從一個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音樂雜志看,都是滿懷憧憬,意氣奮發的。

對于新中國初期音樂界的研究工作,筆者曾撰文指出:以“音研所”為代表的學術共同體在其初建的1954至1964年間已經建立了以史、論、聲、器、譜、圖、典、刊為架構的音樂學知識系統。⑦詳見郭威《“音研所”的學術傳統——中國音樂學史及其體系研究之一》。這在中國音樂學“學科化”與“體系化”的歷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義。這一系統建立的直接證據即是一系列成果的涌現與公開發布。《音樂研究》初創階段正在此期間,作為一個以學術為本的信息平臺,《音樂研究》從一個側面刊發、記錄了這一時段的音樂學發展。

《音樂研究》1958年創刊號,繼《在偉大的革命宣言鼓舞下前進》之后的8篇文章(見表1)涉及音樂史、音樂創作理論、傳統音樂、國內音樂學術研究現狀、國外音樂研究成果介紹;“學術動態”是關于《中國近代音樂史提綱》《民族音樂研究論文集》(第2集)等學術著述情況的介紹。其后的兩年半里,除了政治任務需要設立專欄之外,《音樂研究》的刊文范圍始終如上。這顯然是一種有意為之的設計。

即便是政治任務,“學術為本”的辦刊理念也相融其間,通覽《音樂研究》兩年半的15期,其具有政治任務性質的專欄似乎總是與學術工作相契合。如前述,1958年文化部在“大躍進”背景下召開“全國藝術科學座談會”。《音樂研究》第3期隨即設立“藝術科學研究座談會上的發言”專欄,刊發了學界12名學者的發言。表面上看,這只是一次對“大躍進”運動下文化部召開專題會議的刊發任務。但細讀上述12位學者的11篇發言稿(譚抒真、陳洪合作)可知其事實上就是當時來自各地、各方音樂學者代表對音樂學科發展建設的規劃與方案。以當時唯一的專門從事音樂研究的“音研所”為例(半數發言者均來自該所),與會的楊蔭瀏從五個方面介紹了“音研所”的工作成績:

第一,整理研究方面——包括寫作專著、論文、曲集、采訪報告,編輯參考資料,編輯目錄目錄等。

第二,學校教育方面——包括兼任教課,輔導研究生等。

第三,社會教育方面——包括開放陳列室、圖書室、音檔室,舉行專題講座,指導音樂活動等。

第四,社會活動方面——包括參加各種會演中的工作,答復業務通訊,審閱稿件等。

第五,對外文化交流方面——包括招待外賓,舉行座談會,交換資料,對外通訊等。⑧楊蔭瀏《在偉大的黨的力量的推動中不斷地躍進》,《音樂研究》1958年第3期,第19頁。

一同參會的李元慶則根據“音研所”的工作情況從六個方面對當時研究工作做了詳細的闡發:

一、從事音樂的科學研究工作,除了要重視書本知識以外,還應該特別重視感性知識。

二、研究古代音樂史,要注意活的材料,力求形象化。

三、研究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實踐服務,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服務。

四、研究工作必須走群眾路線。專業的研究工作者必須和業余的研究工作者密切配合。

五、在培養青年研究人員方面,我們沒有什么成功的經驗,但可以肯定邊學、邊研究、邊寫作是行得通的。

六、必須重視資料工作、大力積累資料。⑨李元慶《勤學苦干,又紅又專,爭取音樂科學研究工作的大躍進!》,《音樂研究》1958年第6期。

由上可知僅成立四年的“音研所”(1954年成立)做了大量的學術工作并在多個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更為重要的是積累了經驗并已經形成一些具有方法論意義的理論總結。楊蔭瀏與李元慶當然不能代表所有學者,音研所也不能等同于當時的音樂學界,但其所做所述之內容,至少是新中國音樂學發展的一個階段性的具有積極意義的成果。從《音樂研究》當時的刊登行為來看,在“政治任務”之下,這個階段性的成果被完整的記錄并傳播出去,無論是楊蔭瀏所談到的五方面工作,還是李元慶的六方面經驗,都必然通過《音樂研究》這一專業媒體的傳播并在當時的音樂學界產生影響。

這一期的11篇發言稿,除了強調思想政治問題之外,實踐性與民族性是其反映出來的一種共同的學術傾向,與新中國文化政策的整體要求是一致的。這既是一種政治要求,也是中國音樂學在1949年之后對發展路徑的一種自覺選擇,從研究觀念看是由“民間”向“學科”的轉型。⑩筆者認為20世紀以來的中國音樂學先后產生了“西方”“民間”“學科”三種研究觀念。詳見郭威《論中國音樂學研究觀念的變遷與影響》,《音樂研究》2018年第1期。《音樂研究》這一個階段所刊載的文章從本質上都具備“實踐性”或“民族性”的特點,反映了當時中國音樂學界的一種基本共識。

這次“全國藝術科學座談會”后,與會者集體向全國藝術界同行發出了倡議,提出十條藝術科學工作的努力目標。以之檢視倡議書刊登(1958年第2期)后的《音樂研究》,可知其也成為了該刊的努力目標。尤其是第五條載:“我們既要進行系統的根本性的研究,寫出較有科學價值的專題和專著,也要注意普及工作,多寫評論和通俗讀物。”?《藝術科學研究座談會倡議書》,《音樂研究》1958年第5期,第3頁。從第3期開始《音樂研究》增加了評論文章,設立“短論”欄目,關注藝術實踐問題的學理探討的文章也明顯增加。

“以學術為本”使得《音樂研究》與中國音樂學“學科化”的發展趨勢相配。盡管初創階段只出版了15期,但這15期里的文章集中了許多當時音樂學研究重要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它使得那些重要的學術成果及其所負載的學術思想、理念、方法,借由這個平臺得以彰顯;另一方面,它為今人評價當時的學術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據。《音樂研究》誕生無疑是基于“政治話語”的,但不可否認其主體和實質卻始終是“學術話語”的。同時,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的辦刊背景,使《音樂研究》具有一種“總覽全局”和“統領全局”的自覺意識。這一點與當時的“音研所”十分相似。同樣地,《音樂研究》在復刊后一直以這種意識自覺地做著學術界的引導者。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音樂研究》發表的一系列專欄,及其頻繁地與各種學會、研究機構、院校合作的學術工作中可見一斑。正是基于此,《音樂研究》成為中國音樂學科發展最重要的評價平臺。同時,這個平臺所具有的“學術性”和“導向性”也為各個音樂分支學科建立和發展提供了保障。《音樂研究》逐漸成為了“中國音樂學”學科建設的“風向標”,成為當代中國音樂學術機制評價系統中的重要標尺。

1958—1960年的《音樂研究》在完成政治任務中實現著其推動中國音樂學科發展的學術訴求,而這些政治任務似乎總是與學術工作有著某種順理成章的聯系。或許以學術為本的《音樂研究》在承接政治任務時做了“選擇題”,又或許純屬巧合。無論如何,辦刊者通過他們的智慧基本實現了他們在創刊號《編后記》中所希望的“使它能夠真正成為一個反映我國音樂科學研究成果的刊物”的辦刊抱負。

四、守護底線:關于“學術思想批判”

前述1958年《人民日報》社論《學術批判是深刻的自我革命》發表之后,《音樂研究》第5期(10月28日)上刊登了一篇署名“志秋”的讀后感,文中不僅對四期中各篇文論進行了點評,還指出了《音樂研究》存在的問題:

《音樂研究》在反映學術動態和音樂批評的文章顯得很不夠,除了最近一期有鐘鏘同志的一篇短評《為毛主席詞譜歌曲中的問題》外,只有一篇徐源同志的《中國民歌主題鋼琴小曲六首分析》,雖然不免有過多偏重技術分析,對思想性方面的分析不夠鮮明、不夠突出之嫌,仍然是一篇有用的文章。在幾篇短論中如吳巽同志的《“厚古薄今”和“重外輕中”都要不得!》以及《堅決把社會主義總路線貫徹到音樂科學研究工作中去!》等可以看出編者是對理論工作的傾向問題加以注意的,但這還是很不夠的。希望刊物把已經創作出來的大量的大型樂曲的批抨工作承擔起來。?志秋《〈音樂研究〉讀后感》,《音樂研究》1958年第5期,第95頁。

從《讀后感》來看,對批評文章刊載少、對批評對象“思想性”分析不足、對“理論工作的傾向問題”關注不夠,是《音樂研究》這本學術刊物重要不足之一(另一個不足是學術工作動態刊登較少)。這從一個側面反映當時社會環境下各方對學術辦刊立場問題的重視,相較之下也更加反映出《音樂研究》以學術為本的特點。

1958年12月27日,《音樂研究》第6期出版,出現了“資產階級學術思想批判專輯”,這是《音樂研究》創刊之后第一次大篇幅地集中刊登此類文論,也是其創刊直至1960年停刊前唯一的一次。這一期的“專輯”刊登了9篇文章(8篇論文、1篇通訊),批判領域涉及音樂史、音樂創作、西洋聲樂和鋼琴。其中,最為今人關注的是上海音樂學院對錢仁康先生的批判。

應當特別指出的是,在《音樂研究》上刊載的這一組批判專輯文章都屬于學術范疇。諸如《錢仁康先生用什么立場、觀點和方法評價黃自及其作品》《學術研究必須實事求是》《要全面地、正確地評價歷史人物》《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批判錢仁康先生資產階級學術思想》等文,即便在思想甚或立場上不同也都保持理性的論辯,也并沒有像其他刊物或者其后的一些政治運動中的那種完全背離學術與道德而進行的非理性和無底線的批判。這一點從“錢仁康先生”之稱呼上,亦可見其心態。并且,該期篇首刊登了一篇署名“本刊編輯部”的社論《群眾性的批判工作蓬勃開展》,文中明確寫道:

當然,學術工作必須貫徹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我們選刊的幾篇文章中,在有些論點上,還值得加以考慮,有一些提法還需要進一步分析研究。比如在鋼琴教學問題上,不僅學院的黨委和行政不企圖在一些學術問題上作出最后的結論,而且鼓勵繼續展開辯論,并支持持有不同論點的人便在教學實踐上采取不同的措施來進行實驗,以求能在實踐中驗證自己的論點。無疑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本社編輯部《群眾性的批判工作蓬勃開展》,《音樂研究》1959年第6期。

由此可知,當時的《音樂研究》的辦刊者始終有著明確的立場,即“百家爭鳴,學術為本”。

五、紙張短缺:《音樂研究》1960年停刊原因

1960年6月29日《音樂研究》出版第3期后停刊。對于其因何停刊,尚未見有明確的記載。有研究認為:

“文革”期間原有的音樂期刊《音樂研究》《中央音樂學院院刊》與《西安音專》等紛紛停刊,1966年第2期《人民音樂》也遭遇了停刊,一直到1976年才恢復辦刊。在此期間出版的音樂期刊多刊載歌曲為主,如《紅小兵歌曲》《解放軍歌曲》《群眾歌曲》等。因此可以說,以刊載音樂理論文章為主的音樂期刊在“文革”時期處于空白。?施沫含《20世紀下半葉中國音樂期刊研究》,沈陽音樂學院2015屆碩士學位論文,第5頁。

這種表達代表了一種普遍性,即將這段文化發展停滯時期的問題簡單籠統地以“特殊年代”“錯誤政策”一言蔽之。將問題簡單化、含混化不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當時的政治環境的確對學術發展造成了嚴重損害,但也不能因此簡單地將二者聯系起來做一個結論了事。《音樂研究》的停刊是在1960年,“文革”尚未開始,后者何以能影響前者?顯然,事實并非如此。從現有資料看,《音樂研究》停刊的直接原因是紙張短缺。

據1960年5月4日《文化部黨組關于調整報刊、圖書課本出版用紙的請示報告》載:

目前出版用紙供應情況十分緊張。1960年出版用紙額計劃為40萬噸,其中除去印畫報、畫冊、幽片和書籍封閩用的高級紙外,用于印報刊書籍的用紙實際是36萬噸。原計劃分配課本的用紙為7.7萬噸,……即比原來的計劃數要增加一倍以上;同時全國正在掀起學習毛澤東思想的高潮,重印《毛澤東選集》第一、二、三卷和第四卷即將出版,需要大量發行;而紙張供應方面,與輕工業部反復商量結果,按日前紙張生產情況,不可能再有增加。因此必須大量壓縮報刊及一般圖書用紙,以保證課本、毛選等重點讀物的出版。

這份報告遞送上級抬頭是“中央宣傳部并中央”。從報告內容看,事態已經比較嚴重,直接影響到基礎教育的“課本”與“毛選”的出版。當時的文化部黨組對這件事情非常重視,在該年3月12日已先期向周恩來總理提交了解決出版用紙問題的報告,上述報告則是更為詳細地提出了解決方案。措施之一即是削減報刊用紙,其中“刊物的削減用紙方案”為:“除《和平和社會主義問題》一種維持現有發行水平外,《紅旗》削減10%,省(市)黨委主辦的理論刊物各削減20%左右,中央級各種刊物削減30—40%,省地級刊物削減40—50%。”并且提出:“不要簡單地采取一律減少發行量的辦法,可以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采取停刊、合并、延長刊期、減少篇幅、減少發行量等多種方法。”1960年6月14日,中央批準該報告并抄發“上海局、各省(市)委、自治區黨委,中央各部委、國家機關和人民團體各黨組(黨委),總政,人民日報,新華社,廣播局”,批示明確指出:“今年紙張供應情況十分緊張,除了學校課本和毛澤東同志著作等幾類讀物必須重點保證供應以外,其余報刊和圖書應分別情況,適當地加以控制和壓縮。”

文化部隨即開展工作,首先從中央一級機關精簡刊物著手,從7月2日—10月底,歷時4月,效果明顯。據時任中央組織部部長安子文向中央提交的關于中央一級機關精簡刊物情況的報告載:“過去中央一級機關104個單位,共有各種刊物1254種,這次經精減小組批準繼續出版的刊物307種,占原有刊物數的24.5%。其中公開刊物原有408種,這次保留了150種(內有發往國外的54種),占原有公開刊物的36.8%。”“經過這次精減刊物以后,中央一級機關除少數單位以外,一般的至少保持有一種刊物,多的有10種以上,今后盡可能不再增加刊物。”1961年1月7日中央將這份報告批轉全國,要求各地進行檢查并匯報情況。?相關文件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史料10》,中國書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31、282、283、284、411、417頁。

《音樂研究》1960年第3期的出版日期是6月29日,之后停版,原因未明。在這一期上有一則的“本刊啟事”:

請讀者注意:本刊自第四期(八月出版)起將篇幅減為80面(為了保持過去的文章容量,改用新五號字排印),定價減為每冊5角5分。?《音樂研究》1960年第3期,第76頁。

“縮減篇幅”正是文化部黨組5月份提交中央的方案中列出的措施之一。很顯然,在紙張短缺的情況下,調整字號、降低價格,是能想到的保證刊發內容不受影響且刊物可以正常運轉的唯一辦法。然而,《音樂研究》終究還是停刊了。

一份“啟事”六十字,聊聊數語,有多少隱情難述,多少努力堅守;而那份凝結智慧的“第四期”,則永遠定格在了1960年沒有了《音樂研究》的“八月”。一個剛剛建立起來并且初顯成效的學術期刊就此沉寂,這一學術平臺在方興未艾的時候關閉,或許不會對當時的學術工作造成太大影響。但它畢竟使學術研究失去了一個重要的交流窗口,很多文論或許因此而隱沒不彰,這著實是件憾事。當然,《音樂研究》也因此沒有可能面對隨之而來的更大風暴,禍兮?福兮?令人唏噓。

結 語

在一個學術機制中,學術個體及其成果是否得以彰顯、傳承,學術體系是否自洽合理,都需要在評價系統傳播、留存,否則就無法成為有效的“知識”,更無法成為可知的“中國音樂學術史”的一部分。

《音樂研究》作為曾經的評價系統,是我們今天認識和探究過往中國音樂學發展的重要載體;作為今天的評價系統,是我們繼續記錄和推動中國音樂學向我們理想的方向發展的關鍵一環。2018年,《音樂研究》創刊六十周年,音樂學界為之鼓呼。這既是對該學術刊物數十年成績的肯定,也是對中國音樂學過往成就的肯定,更反映出中國音樂學作為一個學術共同體面向當代、面向未來,所表現出的學術自信與學術憧憬。祝愿這本歷經歲月洗禮的學術刊物不忘來時路,前途更擔當!

猜你喜歡
音樂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奇妙的“自然音樂”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音樂從哪里來?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6
圣誕音樂路
兒童繪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音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88|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一级不卡毛片| 色哟哟色院91精品网站|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亚洲无码91视频| 中文字幕66页|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久久国产拍爱| 2022国产无码在线|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日韩专区欧美| 91在线精品免费免费播放| 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欧美午夜久久| 成人国产精品2021|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青青国产视频|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青榴视频| 狠狠综合久久| 欧美一级片在线|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伦伦影院精品一区| 最新痴汉在线无码AV|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97se亚洲综合|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日韩高清一区 | 日韩在线第三页|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亚洲αv毛片| 99草精品视频| 国产性精品| 婷婷综合亚洲|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热热久久狠狠偷偷色男同|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99久久性生片|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 久久精品电影| 国产精品部在线观看| 国产丝袜第一页|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午夜a视频|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国产极品粉嫩小泬免费看| 欧美一级夜夜爽|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看|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性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二级毛片|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