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成
他叫于新辰,今年28歲,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63798部隊三室工程師,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低溫動力系統指揮員。斐然的成就背后是他對我國航天事業的拳拳之心。
從小學到大學,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學霸”;大學畢業后,他主動放棄讀研的機會,走進大涼山深處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工作,一待就是8年。在這里,他參加了包括“嫦娥三號”“風云四號”“北斗三號”等重大任務在內的共計60次、80顆衛星的航天發射任務,并在“北斗三號”“風云四號”等17次任務中擔任低溫動力系統指揮員。
2018年5月,他榮獲了“第21屆安徽青年五四獎章”;2019年4月,他被安徽省文明辦評為敬業奉獻類“安徽好人”;6月,他又榮登中國好人榜,入選敬業奉獻類“中國好人”。
1991年9月,于新辰出生于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城關街道紅旗社區,是家里的獨生子。從小到大,于新辰特別喜歡看課外書。為了滿足他這個要求,母親常常會花掉半個月的工資特意跑到阜陽的新華書店給他買書,并耐心地給他講解不懂的地方。于新辰非常勤奮,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2007年4月,于新辰在全國數學競賽中獲得三等獎,同年6月,他參加了高考,以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專業提前批次錄取,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也結束了渦陽縣20多年來“零清華”的歷史。走進心儀的學校,一切都是新的。在清華園,在全國排名頂尖的航空航天專業,于新辰絲毫沒有放松,繼續發揚刻苦學習的精神,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2011年,于新辰即將大學畢業,擺在他面前有兩條路:一是留校讀研繼續深造,二是直接畢業等待分配。留校讀研固然是好的,能夠更多地學習知識。選擇畢業,去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工作,生活安逸且充實。但于新辰沒有貪圖安逸的生活,也沒有選擇讀研,他做出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決定:去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工作。
對于他的這個決定,有些同學不理解: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地處大涼山,以山高溝深聞名,是個人煙稀少的地方,堂堂一個清華高材生,為什么要選這樣的工作呢?于新辰則說,在清華學習了四年的航天航空知識,祖國又處在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重要階段,我應該把所學所獲貢獻給航天事業。
2011年7月,于新辰拖著行李箱坐上了飛往成都的班機,然后轉乘綠皮火車去往西昌市。當時正值暑假,車票緊俏,他硬是站了10個小時才到了西昌。
來到發射中心后,領導先給他安排了一個電梯操作員的活。這種工作其實非常簡單,而且十分枯燥,每天周而復始地在電梯里接送上下塔架的人員到相應的樓層。即便如此,于新辰也毫無怨言,仍舊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2012年5月,于新辰被安排到火箭常規動力系統做一名崗位操作手。崗位操作手的工作也很簡單,只是做一些技術操作方面的活,且與專業理論相關性不大。但于新辰認為,這個工作看似簡單,但如果掌握了這些操作的基本原理,對將來的發展是很有幫助的。因此他沒有絲毫大意,邊工作、邊觀察、邊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他完全勝任了這個工作。
事實上,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工作任務密度高、強度大,組織上考慮到于新辰的實際情況,便把他調到火箭低溫動力系統擔任操作手,負責液氫液氧低溫推進劑的加注工作。這個工作就是給火箭加注燃料,讓火箭“吃飽吃好”。
但這份工作卻是衛星發射中心“最危險的崗位”。因為液氫液氧低溫推進劑號稱“一粒米從一米高處掉落的能量就會引起爆炸”,稍有泄漏,就會造成難以估量的后果。因此,發射中心對火箭的氣密性要求非常高。為練好氣密性檢查基本功,于新辰經常對照圖紙反復核對每一個接頭狀態,以至于后來他閉著眼睛都能說出接頭的位置和細節,被同事稱為“活圖紙”。此外,為了能快速發現可能存在的漏點,他在氣檢過程中常常仔細辨聽聲音,練就了“聽聲檢漏”的本領。
2015年至今,于新辰已經17次擔任低溫動力系統指揮員,他對狀態的把控更加嚴格,先后組織排除加注管路漏氣、供氣壓力異常、排氣管路存在多余物等20余次典型故障和隱患。
2018年8月25日凌晨,于新辰突然發現傳感器顯示火箭三級發動機的關鍵元器件出口壓力值比指標要求偏高,而且在持續升高。如果故障不能在1小時內排除,原定的兩顆“北斗三號”衛星的發射時間至少要推遲7天以上,如果冒著風險發射,則極可能造成三級火箭不能工作,衛星無法入軌的結果。
情況十萬火急,技術人員嘗試了兩套應急方案,不僅未能奏效,還讓壓力值接近了安全值上限。怎么辦?指揮大廳一片寂靜,只能聽見時鐘的滴答聲。眼下只有5分鐘排故時間,就在這個緊要關頭,于新辰沉穩果斷地下達了提高入口氣體壓力的指令,在最后1分鐘,將壓力值迅速下降至指標范圍內。
故障排除了,大家松了口氣,所有人自發地為于新辰鼓掌。這一年,中國全年航天發射次數首次超過美國,位列世界第一。西昌發射中心完成了17次航天發射任務,超過往年發射紀錄近一倍。中國奇跡的創造,源于無數像于新辰這樣的航天人的默默堅守和付出。
甘愿放棄安逸的生活,走進深山,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這就是90后于新辰的選擇。在這里的8年中,他參與各種重大任務60次,完成80顆衛星的航天發射任務,并在17次任務中擔任低溫動力系統指揮員。
有網友評價他是“90后火箭專家”,于新辰卻不置可否,他笑著說:“沒有特別的精神,就沒有特別的業績。我要以老一輩航天科學家為榜樣,忠誠于祖國的航天事業,傳承航天精神特別是‘兩彈一星’精神,在偏僻的山溝實現不平凡的航天夢想?!?/p>
2018年2月,27歲的于新辰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首長微笑著點頭說,年輕人已經擔任了骨干,很好。希望以后繼續努力?!庇谛鲁交貞浾f,習主席的話很溫暖,讓他備受鼓舞。
2019年3月10日0點28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完成了第300次發射,將“中星6C”通信衛星送入太空,進入預定軌道。3天后,央視《新聞聯播》播出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衛星發射成功后,現場人員共同唱響《我和我的祖國》,向祖國表白的畫面,于新辰就在其中。
作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最年輕的分系統指揮,對于未來,于新辰也有自己的小目標:希望有機會能成為“01指揮”?!啊?1’相當于發射場的指揮中樞,是指揮中心的大管家,能擔任這個崗位,是能力的體現,同時也是一份榮譽?!彼擦⑾率难?,要永遠扎根山溝。
面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扎根樹”,于新辰深情寫道:“繁星閃爍著/深藍的太空/那棵用信仰澆灌的樹/為我指明了逐夢九天的路……”
于新辰的航天夢想,正在悄悄地生根發芽,終將開出絢爛奪目的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