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長埃斯珀近日在亞洲訪問,不斷挑撥亞洲國家與中國的關系。他在同東盟防長的會晤中,要求東盟國家警惕中國操弄《南海行為準則》(COC),而COC是東盟和中國共同致力于推進的協定。他在菲律賓進一步宣揚《美菲共同防御條約》涵蓋南海,鼓動菲公開對華強硬。訪問河內時他宣布美國提供給越南另外一艘巡邏艦,以加強越南在南海巡邏的能力。
埃斯珀呼吁南海國家與美國團結起來向中國施壓,我們相信,臨走時這位防長一定會挺明白的,他的收獲微乎其微,盡是些當面的應付。
越南當然歡迎美國“白送”它一條船,以后再多送幾條才好呢。但越南不會開上美國送的船就去朝中國的船撞。馬尼拉也歡迎美國多做些支持菲律賓的表態,但菲不會因此就認為它有了挑釁中國的資本,從此為了美國的利益在南海沖鋒陷陣。
南海的領土糾紛仍在持續,但它們已從前幾年的高潮跌落了下來,而且它們在地區關系中的比重降了下來,整個地區關于管控領土爭議、讓開展經濟合作成為這里主旋律的理性不斷上升。今年中越和中菲都有過摩擦,但它們都沒有被炒熱,因為有關方面都不想這些摩擦嚴重沖擊地區友好合作的大氛圍,不希望它們壓過更受關心的發展主題。
希望南海爭端保持熱度的都是域外力量,說白了,最想通過干涉和影響讓南海多掀幾個浪頭的就是美國,別的力量則是華盛頓的小嘍啰。但是,很難把東南亞國家調動起來幫著美國圍攻中國,而且趨勢是越來越難。
東盟國家歡迎美國來南海,也挺愿意美中在南海博弈,因為那樣有利于它們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兩頭吃。但是,它們第一都會拒絕在中美之間選邊 站,第二不希望中美博弈上升為激烈對抗。因為那樣它們的優勢就會變成劣勢乃至巨大風險,所以它們都有玩這場地緣政治游戲很強的“度”的意識。
華盛頓因此會發現,跟有的南海國家套熱乎開始時非常容易,可謂一拍即合。但它想往深里走,讓對方給美國當一回槍使,甚至為美國兩肋插刀,就難上加難了。那些國家憑什么要那樣做?現在更像是東南亞國家在美國面前的“賣方市場”,到底是美國利用那些國家,還是那些國家玩弄美國,還真有點說不清。
美國越與中國過不去,越想利用中國周邊國家幫它打頭陣,它越將發現自己在南海地區力不從心。那里的國家收了它的禮,吃了它的宴,但就是辦起事來顧左右而言他,一個比一個精明。
華盛頓也想得太容易了,編個印太戰略的虛名,送兩條破船,再許幾個空諾,東南亞國家就會一呼百應,連中國這個第一大貿易伙伴所意味著的各種利益都不要了,而且甘愿冒與中國發生嚴重沖突的風險。它們莫非是傻子嗎?
連埃斯珀都很關心美中建立可靠的管控危機、降低風險的機制,又會有哪個國家愿意同中國的關系充滿高度的不確定性、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呢?
亞洲越來越成熟,各方共同管控分歧的愿望和共識越來越強烈、堅定。美國切不可高估它耍點花招就把亞洲嚴重攪亂的能力。它會很累,也會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