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桂良
在花溪縣城的一條小巷子口,劉婆婆經營著一家小超市。這天,小超市里沒有顧客,劉婆婆來到超市門口曬太陽,遠遠看見一個穿花格子襯衫的大男孩,推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邊走邊不住地向巷子這邊張望。
“賣河魚嘍,新鮮的河魚。”大男孩的吆喝聲并不大,略帶嘶啞的聲音很刺耳,劉婆婆聽得清清楚楚。
劉婆婆望著大男孩,大男孩也看見了劉婆婆,緊走幾步把自行車推到劉婆婆面前,開口說:“婆婆,我這里有幾斤蛤蟆河的魚,是早晨下網在河里捕到的,價格便宜,夠您家吃一頓的了。”
說著,大男孩麻利地支好自行車,從車后座上掛著的魚簍里拎出一條絲袋,打開袋口讓劉婆婆看。
劉婆婆瞟了一眼,袋里的魚個頭大小差不多,魚肚子圓鼓鼓的,一共有七條。又仔細打量了一下大男孩,大男孩長著一張稚嫩的面孔,身上的花格子襯衫,前些年曾經時髦過一陣,現在不僅過時了,而且破舊瘦小,穿在大男孩身上顯得很不協調。
大男孩生怕劉婆婆說“不”字,趕緊補充說:“婆婆,河魚市場上一斤不止三十五元,我給您送上門來,只收個批發價,每斤三十元錢。”
劉婆婆心中一動,再次瞟著絲袋里的魚,她是個買賣人,討價還價一點不動聲色:“三十元一斤?太貴了,那些整天蹲市場的魚販子可以一口價,走街串巷的賣魚郎沒有不能砍價的,看起來你是個新手啊。”
褒貶是買主,大男孩懂得這個道理,他沉住氣答道:“我來街里賣過兩次魚了,今天是第一次到這條巷子來。河魚有營養,吃起來口感特別好,我這也不是一口價,成交時抹零去少,肯定讓您滿意。”大男孩的話已經頗有幾分生意人的味道,看起來,也積累了不少經驗。
劉婆婆依然不說買魚,卻顧左右而言他,問:“你才十幾歲的年紀,怎么不去念書?做個小魚販子能有多大出息呢?”
大男孩耐著性子答道:“不瞞您說,我今年小學剛畢業,最近幾天學校正放暑假。爸爸媽媽長年在外面打工,我打小跟著奶奶生活。這幾天奶奶咳嗽吃不下飯,我去蛤蟆河碰運氣,網到幾條魚賣了給奶奶買藥吃。”大男孩說著,眼圈竟然有些發紅。
看來大男孩沒有撒謊,因為撒謊的孩子目光游離,劉婆婆一眼就能看穿。人到了一定年紀,就喜歡孝順懂事的孩子,大男孩的話,打動了劉婆婆。劉婆婆猶豫了片刻,嘆口氣說:“好吧,既然如此,這魚,我留下了。”
大男孩樂得一蹦高,急忙拿出手提秤稱魚,連嘶啞的說話聲都透著興奮:“婆婆您瞧,四斤七兩,秤頭高高的,一共一百四十一元錢,您給一百四就行。”大男孩的賬算得飛快。
劉婆婆點點頭,接過裝魚的絲袋,蹣跚著進了小超市,好半天才從超市里面出來,順手將絲袋丟進魚簍,然后把錢遞到大男孩手里,又關切地囑咐大男孩:“街里人多車雜,一定要注意安全,千萬別耽誤了給奶奶買藥,買完藥抓緊回家。”
大男孩眼里放著光,連聲說:“一定的,一定的,婆婆您就放心吧。”說完,推起自行車調轉了車頭。
正在大男孩要走沒走的時候,身后忽然傳來了劉婆婆的聲音:“孩子,你先等一下,我還有個事。”劉婆婆踉蹌了幾步來到大男孩跟前。
大男孩望著劉婆婆,心里猛地打了個激靈,身子差點兒被自行車絆倒:“婆婆,您……”
劉婆婆站穩身子,指了指自行車后座上掛著的魚簍,說:“瞧你慌手慌腳的樣子,大人怎么能放心?我忘了告訴你,魚簍里面的絲袋,我給你奶奶留了兩條魚,回家熬魚湯給奶奶補補身子。”
“啊,這怎么能行?”大男孩臉上的表情十分不自然。
劉婆婆笑瞇瞇地說:“瞧你這孩子,買是買給是給,一碼是一碼,兩條魚的事,我少吃一口而已,你不要心里有負擔。快別磨蹭了,聽婆婆的話,抓緊買藥回家照顧奶奶去。”說完,示意大男孩走人。
大男孩緩過神來,猶豫著沖劉婆婆點點頭,翻身騎上自行車,飛也似的離開了巷子口。
一夜無話。轉天清早,劉婆婆剛把小超市的門打開,猛一抬頭,看見昨天那個大男孩站在門口,臉上的汗珠還在,身邊支著那輛舊自行車,車后座上還掛著那個魚簍,顯然是騎了很遠的路剛剛趕到的。
劉婆婆疑惑地問:“你這是?”大男孩來到劉婆婆面前,怯生生地低下頭,嘴唇動了幾下,一句話也沒說出來,和昨天賣魚時的表現簡直判若兩人。
劉婆婆又問:“你這孩子是咋回事?到我這里來是要演哪出戲啊?”大男孩終于開了口:“婆婆,我錯了,您打我罵我都行。”
劉婆婆笑著問:“瞧瞧,飯鍋冒煙———迷(米)糊了。你如果不把事情說清楚,我就更迷糊了。”大男孩望著劉婆婆,結結巴巴地說:“婆婆,我、知錯了,謝謝您幫我。”
劉婆婆拍拍大男孩的肩膀,笑得臉上的核桃紋都舒展開了。看來,面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幕,劉婆婆早有心理準備。
大男孩流著眼淚說了事情的經過。
原來,大男孩昨天來城里賣魚,說是蛤蟆河的河魚,實際上是池養魚,原因是頭一天蛤蟆河漲水沒網到,為了給奶奶買藥,大男孩臨時起意,在路邊魚池買的,此魚非彼魚,價格差著好幾倍呢。這是大男孩第一次這么做,沒想到出手特別順利……大男孩到家后,看到劉婆婆拿給奶奶的魚,身子扁平瘦長、鰭翅微微泛黃,是真正的河魚,不禁呆住了。
劉婆婆饒有興味地聽完,滿意地點點頭說:“沒關系的,人難免會犯錯誤,知錯改錯才是好孩子。”
大男孩破涕為笑,有些為難地問:“婆婆,您會變魚嗎?”
劉婆婆開心地笑了,簡單幾句話就揭開了謎底。
劉婆婆的老伴兒是個釣魚迷,經常去蛤蟆河野釣,所以劉婆婆跟著練就了一雙辨別魚的火眼金睛。巧的是老伴兒剛釣了幾條河魚養在家里,昨天大男孩以池魚冒充河魚兜售時,被劉婆婆一眼看穿,心里非常生氣,但想到大男孩是為給奶奶買藥,覺得大男孩這么做尚可原諒,才買下了那幾斤池魚。
大男孩又問:“既然您知道我的花招,為什么沒有當面戳破,反而費這么多的心思?”
劉婆婆嘆了口氣,說:“其實,我進超市取錢的時候,就是在猶豫著呢,當面把事情挑明羞辱你一頓,或者找到學校和家長告你一狀,也不是不可以。但我還是擔心你年紀小好面子,萬一傷了自尊破罐子破摔,婆婆反倒成了推你學壞的罪人。權衡再三,婆婆認為天底下的孩子都是好孩子,關鍵在于教育和引導,所以才拿了家里的兩條河魚給你奶奶,決定用這種方式提醒你,現在看來我沒有做錯。”
大男孩的眼淚撲簌簌地滾落下來,他用略顯嘶啞的聲音哽咽著說:“婆婆,我一定記住您的話,記住會變的魚,一輩子做好人、走正道。”說完,伸手從兜里掏出幾張零散的票子,“這是給奶奶買藥剩下的,其余的等過幾天再想辦法還給您。”
劉婆婆沒有去接錢,卻返身進了超市,從超市里拿出一件新襯衫,塞到大男孩手里,說:“把這件新衣服換上,今后好好上學讀書,家里有什么困難來找我。”
大男孩沒有再說話,堅定地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