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讀書,二十歲以前所讀之書與二十歲以后所讀之書迥異。幼年知識未開,天真純固,所讀者雖久不溫習,偶爾提起,尚可數行成誦。若壯年所讀,經月則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經、秦漢之文,詞語古奧,必須幼年讀。長壯后,雖倍蓗其功,終屬影響。自八歲至二十歲,中間歲月無多,安可荒棄或讀不急之書?此時,時文固不可不讀,亦須擇典雅醇正、理純辭裕,可歷二三十年無弊者讀之。若朝華夕落、淺陋無識、詭僻失體、取悅一時者,安可以珠玉難換之歲月而讀此無益之文?何如誦得《左》《國》一兩篇及東西漢典貴華腴之文數篇,為終身受用之寶乎?
我愿汝曹將平昔已讀經書,視之如拱璧,一月之內,必加溫習。古人之書,安可盡讀?但讀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誦,然后思通其義蘊,而運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則才氣自然發越。若曾讀此書,而全不能舉其詞,謂之“畫餅充饑”;能舉其詞而不能運用,謂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無異。汝輩于此,極宜猛省。
【注釋】
迥異:相差極遠。開:開導,啟發。古奧:古拙深奧,不容易理解。倍蓗:數倍。影響:影子和回聲,指不切實際、不持久。時文:當時流行的文體,多指科舉應試之文。華:花。詭僻:荒謬邪僻。《左》《國》:《左傳》《國語》。華腴:豐美有文采。曹:輩。拱璧:大璧,泛指珠寶。義蘊:內在的意義。發越:散播。舉:舉出。去:距。枵腹:腹中空虛。極:同“亟”,急。
【思考練習】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時文固不可不讀 ? ?( ? ?)
(2)若朝華夕落 ? ? ? ?( ? ?)
(3)安可盡讀 ? ? ? ? ?( ? ?)
(4)然后思通其義蘊 ? ?( ? ?)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安可以珠玉難換之歲月而讀此無益之文?
(2)汝輩于此,極宜猛省。
3.作者認為“六經、秦漢之文,詞語古奧,必須幼年讀”,其理由是什么?
4.從選文畫線句子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