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春 杭 青
從村干部隊伍中考錄、選拔公務員和鄉鎮領導干部是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他們進入公務員隊伍后,對鄉鎮干部隊伍建設、工作推進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村干部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的感情深厚,群眾基礎較好,更接地氣,容易為群眾接受。村干部邁進公務員隊伍,政治進步有了“奔頭”,更懂得珍惜現有的崗位和身份,能夠安心扎根基層,工作更有信心、更有動力,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基層條件苦、留不住人的思維定式。一是有利于縮短干部培養使用周期。特別是優秀村干部對農村工作比較熟悉,基層工作經驗比較豐富,能較快適應鄉鎮機關工作,成為鄉鎮干部骨干力量,培養周期較短。大多在急難險重崗位發揮著重要作用。二是有利于優化鄉鎮干部隊伍結構。鄉鎮公務員隊伍面臨年齡老化的狀況,新進大學生缺少基層工作和與群眾打交道的經驗,把熟悉農業農村工作、有豐富實踐工作經驗、有較好群眾基礎和較突出工作實績的優秀村干部選拔進鄉鎮公務員隊伍,可以打破農村干部人才資源瓶頸,進一步改善和優化干部隊伍結構,充實鄉鎮公務員隊伍。三是有利于提振農村干部從業信心。將優秀村干部培養選拔進鄉鎮公務員隊伍,為村干部打開了新的發展通道,貫徹了中央積極探索建立村干部激勵保障機制的要求,體現了省市委對基層干部的關心愛護,打消了村干部長期形成的干好干壞一個樣的思想顧慮,為村干部隊伍添注優勝劣汰的競爭基因,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和農村青年扎根基層建功立業。
將優秀村干部培養選拔進鄉鎮公務員隊伍,打通了優秀村干部晉升轉編通道,年輕有為的優秀村干部將獲得更多的機會。但是,村干部轉公務員也面臨一些問題,亟待加以解決。一是招考數量還不夠多。由于村干部年齡整體偏大,學歷層次偏低,符合報名條件的人數不多,加之公務員考試難度相對較大,一些村干部望而卻步放棄報名。我市曾有過因報名人數不足而取消招考職位的情況,定向招錄村干部的公務員職位設置與上級要求和工作需要還有差距,每年實際錄用人數也大多只有1-2名。二是培養力度還不夠大。大部分村干部第一學歷在大專以下,理論層次和專業素養整體不高,進入公務員隊伍后,工作內容、工作對象、工作職責等都會發生變化,有些村干部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和工作方法等與機關要求不太適應,特別是文字材料處理能力偏低,思考問題站位不高,謀劃能力欠缺,創新思維不夠,工作水平的提高相對緩慢。對這些從村干部中錄用的公務員,有些鎮存在一招了之的現象,缺少有針對性的系統培訓和跟蹤培養。三是選拔機制還不夠活。由于目前還沒有建立專門面向優秀村干部的常態化、制度化的公務員選拔機制,村干部要進入公務員隊伍,無非就是參加國家公務員公開招考或鄉鎮領導班子集中換屆時才有機會,而且主要是從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中推薦,選拔的渠道不暢、范圍不廣。對優秀村干部的界定標準不明確,社區黨組織書記(主任)中有不少優秀干部,但鄉鎮領導班子換屆時,未將優秀社區干部視同村干部一并考慮,沒有一名社區干部被提拔進班子。晉升空間還不夠廣。大多數村干部考錄公務員后,經過辦事員、中層干部崗位的幾年鍛煉都已40多歲,有些人感到提拔副科希望不大,存在“船到橋頭車到站”的思想,工作熱情降低,進取意識不強。
針對上述存在問題,深入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既要加強宏觀頂層設計,又要結合基層客觀實際。建議采取以下幾項措施:
優化條件設置,確保招錄量質齊增。突出政治標準。在定向考錄鄉鎮公務員時適當放寬條件,不等于對鄉鎮公務員素質要求降低。要嚴把公務員入口關,注重選拔那些對黨忠誠、嚴守黨的紀律規矩,關鍵時刻站得出來豁得出去,堅持沖在第一線、敢抓敢管的優秀村干部。注重工作實績。優秀村干部的人選都是鄉鎮推薦產生,對優秀的標準沒有明確規定,建議將優秀標準細化,可以引入所在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為民辦實事情況、群眾滿意度等評價考量機制,真正將實績突出、群眾擁護、組織認可的優秀村干部選拔出來。考慮基層實際。建議結合村干部整體年齡、學歷情況,適當放寬報考條件,降低報考門檻。考錄年齡可適當放寬到45周歲,能夠吸納更多的中堅力量。考試內容既側重對黨紀國法的考察,又注重對農村基層工作有關知識的考察,盡可能做到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統一。
強化教育培訓,加快能力素質提升。強化崗前培訓。培訓內容主要突出崗位特點和農村工作需要,設置政治理論、農村政策、工作方法等專題課程,切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幫助考錄人員盡快補齊短板,提升履職能力,提高工作本領。強化多崗鍛煉。既要堅持把事業需要、崗位需要跟個人特長有機結合,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做到人崗相適,又要加強多崗位歷練培養,在實踐實干中增長才干,全面提升思維層次和綜合能力,不斷適應新的崗位要求,開創新的工作局面。強化紀律教育。經常性開展談心談話活動,教育引導村干部適應公務員工作轉變和形勢變化,注重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增強黨性意識、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堅持依法行政,樹立公務員良好形象。
村干部處于農村工作第一線,肩負著帶領農民致富、維護農村穩定的重任,從優秀村干部中考錄公務員、選任鄉鎮領導干部,政治性、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社會關注度高。
大膽選拔使用,促進干部快速成長。堅持統籌謀劃。著眼鄉鎮領導班子建設長遠需要,針對村干部隊伍年齡結構普遍老化、梯次不盡合理的問題,加強年輕村干部培養,將優秀村干部納入科級后備干部庫,做到村黨組織書記同村委會主任一樣看待,現職村干部同有村干部工作經歷的一樣看待,村干部同社區干部一樣看待。建立常態機制。探索建立從優秀村干部中直接選拔鄉鎮領導干部的常態化機制,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縣(區)為單位,每兩年組織一次,專項招錄村干部為公務員,努力為村干部搭建多渠道、多元化的職務晉升平臺。鑒于村兩委正職相當于鄉鎮股級職務,建議考錄為公務員可直接明確為科員,表現突出的滿一年可提拔進鄉鎮領導班子。加大使用力度。構建“跟蹤管理—定期研判—適時使用”的鏈式培養機制,建立一人一檔的管理辦法,對村干部轉公務員這類群體進行實時跟蹤管理和定期分析研判,對實績突出的干部加大選拔力度,變“自然成長”為“加速成熟”,擇優將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