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超
當下,基層年輕干部特別是鄉鎮年輕同志身上的焦慮心態凸顯,集中表現在工作焦慮嚴重、成長焦慮嚴重、財富焦慮嚴重。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85后、90后年輕同志走入基層工作崗位甚至領導崗位,為鄉村振興、農村發展貢獻出力量。但筆者走訪發現,受諸多內外因素影響,基層年輕干部特別是鄉鎮年輕同志身上的焦慮心態凸顯,集中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工作焦慮嚴重。“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是改革發展、保持穩定、服務群眾的最前沿,承擔著大量的基礎工作。迫于基層干部隊伍整體年齡偏大、編制人手不足等窘境,不少年輕同志剛到鄉鎮,來不及喘口氣就被安排挑大梁、涉險灘,成為基層干事干活的主力軍,從白天進村挨家挨戶統計貧困戶家庭情況到夜間蹲守田間地頭嚴防村民焚燒秸稈等等,其工作內容是五花八門、事無巨細,工作節奏也是“白加黑”“五加二”,始終保持超長“待機”,有時還要面對巡視巡察處分問責的風險。很多受訪同志坦言工作壓力大,沒有自己的私人生活,心情很焦慮,有時候對工作有抵觸情緒。
成長焦慮嚴重。以鄉鎮為例,同樣是正科級建制,相較于中央及省市機關,鄉鎮的領導職數呈現出明顯的僧多粥少的特點,這也導致《新錄用公務員任職定級》第二條規定的碩士生轉正后明確副主任科員、博士生轉正后明確主任科員等政策待遇淪為一紙空文。當在市級以上機關工作的同學朋友到期提拔、身份待遇“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時,耕耘在基層、吃苦在基層的許多年輕同志五年、十年仍然在科員的崗位上“兜圈圈”“打轉轉”,身份、待遇差一大截,這種“同學歷不同命”帶來的成長落差感增添了基層年輕同志的速成焦慮、成長焦慮,也直接引發越來越多的優秀年輕干部想方設法以遴選、借調甚至辭職的方式“逃離”基層。
財富焦慮嚴重。公共權力越發透明的同時,公務員的工資收入也是清晰透明、可查可驗的。與市級機關相比,縣區及鄉鎮干部的工資收入、工作津貼都要低得多,呈現出明顯的倒金字塔結構。目前85后、90后大多已成家立業,成為家庭的主心骨,但在甚囂塵上的金錢輿論攻勢和高居不下的生活成本等多重夾擊下,正面臨著巨大的教育、醫療、養老等壓力,財富焦慮狀態非常普遍,光鮮亮麗的年輕干部背后常常是各種房貸車貸的壓力、物質生活的困頓和精神世界的疲乏。
不得不說,當今快節奏的生活步伐,導致心理焦慮逐漸成為一種社會病、時代病。不少同志誤認為“心理不健康”就等同于“精神有問題”,焦慮、抑郁成為談虎色變、諱莫如深的話題,更是增加了人們的心理負擔,形成了惡性循環。面對基層年輕干部身上日益加劇的工作焦慮、成長焦慮和財富焦慮,筆者建議:第一,年輕干部自身要通過積極的、正向性的暗示調節好心理情緒,樹立良好狀態;另一方面也要勇于正視自己的心理焦慮,在必要時及時尋求組織及他者的幫助。第二,各級黨組織要將心理健康作為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部分,加強對年輕同志的心理教育和心理關懷,合理安排工作任務,經常性開展談心談話,積極疏導解決困難。第三,組織部門要用好用活“三項機制”精神,加快研究制定《新公務員法》配套措施,形成政策閉環,確保“三項機制”真正落地落實、惠及干部。第四,組織部門要積極響應上級要求,把為基層減負作為今年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盡快將年輕干部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桎梏中解脫出來,激勵他們勇于擔當、樂于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