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欣 王曉偉 謝學楓
7月23日,數十位特殊的“考官”——南通市五級人大代表對南通港口集團狼山港務分公司的碼頭拆遷、硫磺堆場清理及生態修復等情況進行實地考察,對集團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但在這背后,是港區搬遷遇到的“陣痛”,有的員工到碼頭阻止設備搬移,有的員工利用微信群“煽風點火”,有的員工跑到集團機關討要“說法”……企業轉型升級發展關鍵時刻,集團黨委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黨委書記、董事長施渠平,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朱玉強帶頭深入基層員工當中搞好釋疑解惑,制定出臺《南通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分公司搬遷過渡期職工管理辦法》,起到了穩神、穩心、穩大局的作用。
無論是“要我干”還是“我要干”,一幅《江蘇省通州灣示范區總體規劃(2018-2035)》圖的背后,透射出港口集團的轉型升級發展正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伴隨著港口的發展,港城矛盾突出、環境污染加重、生產力不足、水源地保護隱患等問題制約著集團的發展,同時基于綠色發展戰略的提出、長江大保護的需要,集團進入“三年過渡期”。另一方面,過渡時期職工關心的企業生存、切身利益等焦點問題亟待回應。
南通港口集團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陳云介紹,近幾年來,集團黨委堅持緊扣“黨建立企、黨建興企、黨建穩企”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切實把黨建工作深度融入企業“穩定、轉移、融合”的各個環節,不斷把黨建工作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優勢,實現了集團黨建工作質量與企業轉型升級同頻共振、互融共進,為南通港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的“紅色引擎”。
2005年,集團引入香港保華集團合資;2017年,集團成為國有法人獨資企業……從老國企到合資企業,再到回歸國企,企業黨建有過一段“尷尬期”。陳云說:“開會的時候,書記都自覺地坐后排,黨的聲音被弱化、邊緣化。”集團在合資時期發生過一起大規模的職工上訪事件,一個重要原因是黨建工作失靈失效。如何讓黨的聲音重新回到國有企業,如何讓黨建工作迸發出強勁的引領力量?倒逼集團黨務工作者們找到新定位,展現新作為。
集團黨委通過實踐摸索,形成了“三融三轉”工作法,即將企業制度與黨建工作相融合,實現責任落實從弱化向強化轉變;將企業發展與黨建工作相融合,實現黨建引領從形式向實質轉變;將企業管理與黨建工作相融合,實現督導考核從片面向規范轉變。制定實施《黨建工作責任制考核辦法》《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公司黨支部規范化建設實施辦法》《黨員積分管理實施辦法》《關于健全黨組織參與重大問題決策前置程序的若干意見(試行)》等多個黨建配套制度措施,全面助力企業轉型升級發展。僅2018年,集團全年共完成貨物吞吐量5240萬噸,完成營運總收入7.75億元。“國有企業不加強黨的建設,不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還能叫國有企業嗎?!”談及集團黨委著力立新規、抓落實,港口輪駁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杭達成感慨很多。
事非經過不知難。港區搬遷伊始就受到質疑、遭遇阻力。“我們為什么要搬走?公司這么多年來產生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有目共睹。”“老人要贍養,孩子正上學,剛買了房子要還貸,收入少了怎么辦?”各種不穩定因素驟然增多。這些情況同樣令江海港務分公司書記丁毅頭痛,“不斷地有職工來找我討說法,用南通話講是‘搞勞’的事情太多。在家里我跟女兒談及這些,她直截了當地說,‘當然是要去找你們領導解決’。”
“作為一名基層黨務工作者,這個責任歷史性地落在了我們的肩上,沒有任何退路,只能往前走。”從集團黨委班子到下屬公司黨組織負責人深入到職工當中,分層次、分批次地做好基層職工的思想轉化工作,講清建設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的重大意義,講清南通港的發展與時代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基本道理,引導他們樹立綠色發展、安全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讓他們相信集團正在通盤考慮企業發展與職工利益。在搬遷轉移的關鍵時刻,很多黨員同志及時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給普通職工做好示范,帶動普通員工跟黨走。
集團四屆三次職代會順利通過的《南通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分公司搬遷過渡期職工管理辦法》,讓搬遷職工吃下了一顆定心丸。“《管理辦法》先后修改達20多次,就是確保職工的利益最大化。”集團黨委工作部部長顧焱華介紹道。狼山港務分公司黨委書記楊建如考慮到單位老職工多的問題,希望過渡期離崗人員薪酬待遇增加到100%,這個建議被集團及時采納。翻開《管理辦法》,針對不同員工的實際,無論是繼續上崗、離崗休養,還是放假休息,相關薪資待遇具體可行,同時對職工進行合理分流安排。
“歷史出了卷子,集團領導答卷,職工們批卷子。”搬遷轉移是一場戰役,集團黨委團結帶領干部職工穩扎穩打,不斷取勝。目前,通州灣港區專用線一期工程通過可研技術方案審查,順利取得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橫港沙新港區建設步入快車道,項目建設向縱深推進;通海港口單月箱量達到10萬標箱的新紀錄,吞吐量穩步超越老港區。
近幾年來,集團黨委堅持補短板、抓融合、樹標桿,著力推進黨建“四新工程”,即緊盯政治熱點,搶占“思想學習+黨建”新高地;緊扣發展要求,構建“中心工作+黨建”新格局;緊貼群眾路線,提升“服務基層+黨建”新維度;緊跟時代潮流,拓展“互聯網+黨建”新陣地。組織開展“三融三促三提升”主題黨建活動,促進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生產經營、文化軟實力的融合。還為黨員過政治生日,運用《南通港口新聞》、公眾號《通港先鋒》弘揚先進等,引導廣大黨員為集團發展爭做貢獻。
2018年,太倉港發生一起三船相撞的事故。三條輪船均裝有危險品。港口輪駁公司拖16船長、黨員周興國奉命執行固定船位任務。他不顧生命危險,連續工作96小時。另一位船長要跟他換班,他說:“我還年輕,能堅持得住。”
這是集團黨委大抓標桿引領的生動縮影。集團先后涌現出南通市黨建工作示范點南通港口輪駁有限公司黨委、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朱紅建、南通市“雙帶”型黨員標兵丁毅等一批黨建、工建優秀組織和個人。今年“七一”前夕,一批優秀黨員和先進黨組織受到集團黨委表彰。
不久前,集團黨委發出致全體干部職工的一封信,號召大家“扛起轉型升級建設擔當,書寫港口綠色發展新篇”,展示了黨建引領的更加強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