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江
抓好基層黨建,基層干部要常接地氣,用心用情聯系服務群眾。近年來,泗陽縣以增強群眾滿意度、幸福感為核心,在全縣村(社區)干部中推行有情必知、有疑必解、有事必幫“三有三必”群眾工作法,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有情必知,精準掌握村情民意。深化“紅網格”建設,做到“服務管理網格劃分到哪里、黨組織就組建到哪里”,統一印制民情聯系卡,讓群眾遇事有人找、有人幫。實行分類入戶走訪,推動2381名村(社區)干部主動下沉網格,對群眾有不滿情緒、有突發事件、有矛盾糾紛、有喜事喪事的,當天必須入戶走訪;對信訪重點戶、危重病人戶,每周至少入戶走訪一次;對建檔立卡戶、失業戶、易肇事群體家庭戶、矯正家庭戶、空巢老人及留守兒童戶,每月至少入戶走訪一次;其他農戶,每季度至少走訪一次,做到提戶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圍繞“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中辦”,用好民情日記本,全面了解掌握網格內群眾情況,扎實推進民意收集進網格、矛盾調解進網格、幫辦服務進網格。去年以來,累計幫助解決網格內群眾反映的問題4000余件。
有疑必解,廣泛接受群眾監督。建立“小村監事會”,突出事前參與決策、事中參與監督、事后參與評議,加強對村級重點事項的監督管理。成立以來,全縣238個“小村監事會”監督各類事項1.6萬余件,提出監督意見6000余條,回應群眾質疑2000余條,化解矛盾糾紛6300余起。加強基層民主議事機制建設,采取每月20日定期組織和根據需要隨機組織等方式,在全縣村(社區)組織開展“小村說事日”活動,通過聽群眾說、向群眾講、解群眾疑、帶群眾干等方式,組織引導群眾參與議事決策,形成基層共商共建共享機制。規范“小微權力”運行,編制項目流程圖,印制群眾辦事指南,制定出臺村干部18項“微權力”標準配置和“負面言行清單”40條,強化對村(社區)干部履職行為的監督力度,真正做到公開解疑惑、公正解疑心、公議解疑難。
有事必幫,主動為民排憂解難。完善黨群服務中心功能配套,堅持幫辦代辦制度,為群眾提供低保優撫、政策咨詢、黨員服務、保險繳納等“一站式”服務,開展送政策、送崗位、送關愛等“八送”活動,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嚴格首問負責制,對群眾反映的問題,由值班村(社區)干部登記錄入“急難愁”臺賬,對屬于自己承辦范圍的及時接辦,對不屬于自己范圍的及時接轉交辦,做到跟蹤管理、及時反饋。構建群眾訴求辦理閉環機制,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綜合研判、分類解決,及時向當事人進行反饋公示,先后常態化服務群眾2.6萬余人,做到小事有人問、難事有人管、急事有人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