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棟興
(鄭州輕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
《古畫品錄》是我國第一部最為系統的繪畫理論體系著作,由南朝宮廷畫家謝赫所著?!豆女嬈蜂洝贰傲ā敝械摹皻忭嵣鷦印边@一美學命題,影響著歷代的中國人,對藝術創作及藝術鑒賞都起著重要作用。
“氣”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哲學中的“氣”是指一切客觀的具有運動性的東西。在中國古代,無論精神現象、物質現象都可以用“氣”來闡釋。
孟子認為“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盵1]認為“氣”是人與生俱來的,有生機有力量的。他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指修身就是“養氣”,每個人修身之目的就是培養自己的“浩然之氣”,增強自我意志力,升華個人的內在精神能力。
在《老子》書中,“氣”和“象”同“道”緊密聯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2]。在《老子》書中,宇宙萬物之源是“氣”,“氣”分為“陰氣”和“陽氣”,陰陽二氣交錯生成世間萬物,所以宇宙萬物的本體和生命就是元氣。
“韻”最早指音韻,聲韻。曹植《白鶴賦》與嵇康《琴賦》,在這個時期都用于音樂,是屬音之韻、聲之韻,與繪畫無直接關系。“氣韻”的“韻”是從品藻引出來的概念,與“氣”一樣,表現人倫、個性與情調,指人的風神,風韻。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戰亂不斷等原因,人們開始由敬畏自然轉向關注自身的價值,欣賞女性身姿之美的詩賦出現。謝赫的“韻”,第二層含義是宮廷之“韻”、陰柔之美。
因此,“氣韻生動”中的“氣”,實指藝術作品中的陽剛之美。老子關于“道”“氣”“象”的論述對謝赫提出的“氣韻生動”影響巨大。宇宙元氣構成萬物生命,所以藝術文化創作不僅要根植在各種物象之中,最終要回歸生命的本體——“氣”。藝術家的生命力、創造力和精神力都是由“元氣”組成,藝術家經過后天學習、修養,培養的“情”“志”“才”——浩然之氣,最終體現在藝術作品中。“韻”則指作品的陰柔之美,也表現畫面的整體韻律、細節。所以說,藝術作品中的“氣韻”是力與美的融合,它既擁有主客體的生命力量又包含其精神力量。
南朝畫家謝赫在他所著《古畫品錄》中最早提出“氣韻生動”這一審美命題。提出了繪畫“六法”論,“六法者何?一,氣韻生動;二,骨法用筆;三,應物象形;四,隨類賦彩;五,經營位置;六,傳移模寫?!崩L畫要遵從六項法則,后五項法則都是從繪畫技法上談論的,而“氣韻生動”作為繪畫審美的題眼,直指宇宙本體與生命及精神力量的和諧律動,被認為是中國藝術的重要法則。
隨著歷史的流變,“氣韻生動”這個美學命題一直在不斷變化和拓展。本文基于“氣韻生動”對中華傳統工藝品的影響來進行評述。
唐代金銀器制作于中唐進入全盛時期,其造型與紋樣深受波斯薩珊王朝的影響,多呈現為“西方”器型,“東方”紋樣,其器形有杯、盤、碗、壺、罐等形狀。造型圓潤豐滿,頗有“律動”形式。紋樣有毛雕,也有淺浮雕的?;y多為鎏金。

圖1 [唐]鎏金雙蜂團花紋鏤空銀香囊,選自《中國國家博物院》
《鎏金雙蜂團花紋鏤空銀香囊》(圖1)整體呈圓球狀,上半球為蓋,蓋頂部鉚接有環扣,上置有長鏈,可用與懸掛,下半球為身,其內有平衡環及焚香盂。上下兩半球以鉸鏈相連,子母口扣合。通體鏤空,紋飾多以上下半球對稱,顯示出生命的律動和內在的精神美。其雕紋異類,十分精巧;其花紋線條流暢自然,花紋樣式處處凸顯生命的律動。
宋代以后,中華藝術從整體上說,“氣韻”開始走下坡路。清代《魚龍形花插》(圖2),器具上的魚仰頭呈緊繃的弧形,像躍出水面似的,呈現蓬勃的生命元氣,魚的生命力和自然的生機交錯相融,使這件工藝品充滿了“氣韻生動”這一美學韻律,實屬巧奪天工之作。但遺憾的是,清代工藝品逐漸走向繁瑣,“氣”逐漸不再充盈,“韻”逐漸大于“氣”。

圖2 [清]魚龍形花插,選自《中國國家博物院》
中華傳統文化以倫理為本,使得士大夫階層的文人藝術成為主流藝術,而高于民間藝術?!皻忭嵣鷦印边@一審美命題,由士大夫階層的宮廷畫家謝赫提出來,理論的探索也始終局限在文人之中。其實,民間藝術才是本元文化,是文人藝術之源。在南朝之前,民間工匠的作品中就體現出“氣韻生動”這一美學,只不過當時對民間工匠缺乏理論總結。
文人藝術是靜穆關照的產物,文人藝術多講究內心的修養,作品表現往往比較含蓄緩慢,所以其特點往往向“韻”靠攏。而民間工匠由于生活等原因,民間藝術則表現騰飛的生命、激烈的律動和旋律,往往向“氣”靠攏,或者兼得“氣”與“韻”。
無論是民間藝術,還是文人藝術都要注重“氣韻”的韻律和節奏,關注藝術作品中人與自然的關系。正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藝術家修養浩然之氣,吸收萬物山川之氣,海納百川,不能閉門造車;將自己的生命與精神之氣灌注在藝術作品中,化為藝術作品的節律。
“氣韻生動”對中華傳統工藝品的影響呈現復雜的關系。民間藝術的實踐與發展,使中華藝術“氣韻生動”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