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清
魚肉質細嫩,氨基酸含量豐富,相比其他肉類、蛋類等也更容易消化,對寶寶來說更為適合。但有的媽媽害怕寶寶會被魚刺卡喉,便不敢輕易喂魚給寶寶吃,從而舍棄了如此營養豐富的食物。其實掌握了正確的做魚的方法,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

經常給寶寶吃魚,可以讓寶寶健康又聰明
1 魚類營養豐富,含有15%~20%極易消化的魚肉蛋白質,而且魚肉所含的脂肪大部分為不飽和脂肪酸,鉀、鈣、磷、碘等的含量也比畜禽肉多,極其適合嬰幼兒食用;
2 魚類含有豐富的DHA,DHA 可以使大腦細胞的分子構造變得柔軟有彈性,讓腦部神經的傳導更為靈活,人就變得更聰明了。
3 魚類還含有EPA,具有抑制癌細胞擴散的重要功能。
4 魚肉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它可以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防止血栓的情形發生,是心臟、血管的保護神。
5 魚類的骨頭(包含魚刺)是含量極為豐富的優良鈣源,配合魚肉中所含的可以幫助鈣質吸收的維生素D,所以給寶寶喝魚湯可以很好地防止缺鈣。
給寶寶吃魚雖然有這么多好處,但不少家長就是擔心寶寶會被魚刺卡住,而不敢給寶寶吃。所以在選擇給寶寶吃魚的種類時,一方面要考慮魚肉的營養價值,另一方面也要盡量選擇刺少的魚,哪些魚比較適合給寶寶吃呢?
1.鱸魚鱸魚肉質鮮美,刺比較大,容易去除。而且有補肝腎、益脾胃的功效。
2.黑魚黑魚的刺也比較少,而且營養豐富、物美價廉,可以用來燉湯,用紗布過濾湯水后,直接給寶寶喝,或者用來煮面條。
3.桂魚桂魚刺少,且桂魚含蛋白質、脂肪、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尼克酸、鐵、鈣、磷等,含高蛋白。有補氣血、益脾胃等作用。
4.草魚草魚雖然魚刺較多,但因為個頭大,魚刺也大,便于去除。
5.帶魚帶魚的魚刺長得很有規律,非常方便去除。帶魚還有暖胃、補虛、澤膚、祛風、補五臟等功能。
6.黃魚黃魚不僅刺少、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而且富含硒,可作為寶寶補硒的食物來源。
7.三文魚三文魚除了刺少,作為深海魚還富含歐米加3 不飽和脂肪酸,可有效地降低高血壓和心臟病的發病率,對胎兒和兒童的生長發育也有促進作用。
家長在給寶寶吃魚時需要注意這些事項,否則可能反而對寶寶健康有害:
1.魚煎焦了不能吃魚肉蛋白質含量豐富,但燒焦的蛋白質會產生強致癌物質——苯并芘。
2.咸魚最好少吃咸魚與鼻咽癌的發生有一定關系,而幼兒吃咸魚比成年人致癌的可能性更大。
3.少給寶寶吃魚松有的家長為了省事,就給寶寶吃魚松,魚松中氟化物含量較高,可以吃但不能長期食用,更不能作為寶寶的唯一魚肉攝取來源。
4.生魚不能讓寶寶吃鮮魚特別是淡水魚中常有寄生蟲,做魚時一定要煮熟燒透,常吃未煮熟的魚或生魚,有可能患寄生蟲病。
5.避免油炸 DHA是高度不飽和脂肪酸,非常容易被氧化,魚肉買回家后應及早烹飪,最好采用清蒸或烤的方式,避免油炸,以最大程度地保留DHA。
寶寶一次吃魚的量比較小,所以同其他給寶寶吃的肉類一樣,最推薦的做法就是做成魚肉泥,冷凍保存,便于經常食用。
1.生魚泥的制法:取較大少刺的鮮魚,去皮后用刀在魚肉豐厚的中段直接刮取魚泥,食用的時候可加入粥或面條中一起煮熟。
2.熟魚泥的制法:同樣是選用較大少刺的熟魚肉,將魚的中間部位去皮、去刺后,在碗內搗碎成泥,然后加入適量調味品,放入鍋內蒸熟。熟魚泥可直接喂給寶寶,也可以加在日常放菜里面。每天可給寶寶喂魚泥1~2 次,每次2~3 湯勺(一湯勺約15 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