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辭嘉賓/中國物資儲運協會會長李勇昭
在南京舉辦的是第六屆中國儲運發展高峰論壇,活動的主題是“供應鏈時代的新機遇和新挑戰”。確立這個主題,起因于兩個方面:
一是真實的社會實踐。我國社會發展確實在從儲運、物流階段開始進入到供應鏈時代。基于供應鏈視角,改造升級物流業務將成為我們行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式。
二是政府的積極推動。2017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2018年4月,商務部等8部門發布《關于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10月,發布了“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城市和試點企業名單”。中儲協會的會長單位中國物資儲運集團有限公司是試點企業,本屆論壇舉辦地的南京市是試點城市,咱們的許多會員企業也是試點單位成員。物流行業正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積極參與到這一宏偉進程中來。“供應鏈創新與應用” 已成為全社會的一個熱詞,也成了儲運、物流、貿易、生產制造等眾多領域一個新的發展風口。
成為試點單位僅僅是工作的開始。明年底,國家將推出100家示范單位。現在,時間過半,任務很重,正如本次論壇要研討的主題一樣,我們面臨著“供應鏈時代的新機遇和新挑戰”。為了便于論壇中開展研討,我將這個主題分解8為個方面的具體問題:
中國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代。新時代的中國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經濟的一個最大特色就是以制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存量巨大,且存續持久。因此,新時代的市場需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從整體上來說,賣方市場已成功轉變為買方市場,之前的市場需求更多體現為“有沒有的問題”,而現在則更多體現為“好不好的問題”。
老牌發達國家的制造業已不可逆地轉移到了中國。中國制造成為高新技術研發國家與原材料供應國家之間價值實現的樞紐。中國在世界競爭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并且中國自身的研發創新能力也在突飛猛進,使得中國制造越來越具有競爭實力。老牌發達國家在其資本階層和技術精英階層賺錢欲望得到極大滿足的同時,卻不得不面對一系列的副產品(制造業淪陷+經濟空心化+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尖銳),西方社會正進入到新的不穩定階段。在許多領域,西方正在失去以往的“榜樣作用”。他們近期的一些做法已經突破了自己一直推崇的“自由競爭”模式,采用了諸如原材料和零配件斷供、行政命令禁止、提高關稅壁壘、司法的長臂管轄介入等非市場化手段。所有這些無非是擾亂中國制造業的供應鏈體系,阻礙中國企業的成長,減弱中國的競爭力。面對如此復雜局面,我們中國的物流企業自然要研究推出屬于我們自己的應對措施和解決方案。
我們業界的解決方案雖然也涉及生產制造環節,但主要還是針對原材料、零部件供應,產成品銷售等“供應鏈環節”研發形成的一系列方案。其中,以儲運為基礎的物流服務方案是整個方案的基礎依托,線上線下的交易服務方案是整個方案的重要引領,智慧化的金融服務方案則是整個方案的助力系統,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AI、5G等高新科技為代表的一攬子技術應用既是方案中重要的支撐力量,也可以在完成大數據積累和智能分析后形成智慧化的綜合服務產品。
消費品包括快消品,是指可以直接銷售到消費者個人的生活資料類的商品。近10年來,以阿里、京東為代表的電商-快遞服務體系迅猛發展,掀起了消費品供應鏈領域里的一場革命,形成了以他們為代表的“經典模式”。這種經典模式讓全社會的C端消費者體驗到了它的效率、便利和實惠,也以O2O體驗的方式完成了對C端消費者“互聯網經濟”的啟蒙教育。這種“經典模式”雖然影響巨大,卻并不是供應鏈運行方式的全部。大宗商品供應鏈運行涉及的經濟體量更大,變革程度更深。
“大宗商品”這個概念包括“物資儲運”中的“物資”,也可以包括批量化的消費品。大宗商品的供應對象多是屬于B端的工商企業,雖在C端大眾中影響不大,但對中國經濟的作用卻極為重要,而且規模甚巨,可優化的空間更大。消費品供應鏈領域里的變革可以為大宗商品領域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但大宗商品領域不宜再采用“先解構再建構”的顛覆創新方式,其自身的轉型升級則需要理性思維,精準籌劃,認真研討,最后才能穩步優化,實現“守正創新”的效果。這也正是我們本屆論壇要深入研討的重要內容。業界同仁在大宗商品供應鏈運行方式方面所做的探索實踐意義重大。

大宗商品體量巨大,門類眾多,環節復雜,投資運行一旦失誤,社會資源損失巨大。因此,客觀上需要科學規劃,宏觀指導。消費品供應鏈領域里的變革雖然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其進一步的發展仍需要政府給予宏觀指導或扶持幫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調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但也提出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我們協會和企業將積極主動地向政府部門匯報行業的新動態,新想法,為政府更好發揮作用提供行業素材。
無論是大宗商品還是消費品,其供應鏈的運行需要生態圈中多方參與,協同配合,需要建立規則,制定標準,做好生態各方的銜接。除了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在起作用,行業協會作為連接多方的樞紐,理應發揮組織、協調、引領、促進的作用,積極推動大宗商品供應鏈服務體系的形成。
企業是市場行為的主體,是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載體,是打造供應鏈協同服務體系的探索者和實踐者,是這個新領域里永遠的主角。尤其是行業里的龍頭企業,能量巨大,責任更大,更應該擔負起歷史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