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江蘇財經廣播商萌
嘉賓:日日順南京中心總經理顧廣亞信良記COO劉宇
中儲南京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有限公司總經理詹敏瑟
北京富通維爾科技有限公司總監謝會忠
隨著國家供給側改革的深入,供應鏈市場的發展前景廣闊,各項應用和創新層出不窮,但市場的痛點和難點也不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讓市場穩步前進,這是業內人士正在思考的問題。
商萌:各位都是物流行業的資深人士,對于供應鏈發展有著很多深入而獨特的思考,請各位嘉賓結合自己的細分行業,聊聊對于供應鏈未來發展前景的思考。
劉宇:信良記從事餐飲食材供應鏈產業,時間并不長,但是發展速度還是非??斓?。信良記發展了三年的時間,在三年內我們融資了四輪,現在估值30億元,我們現在專注做的就是給我們B端的餐飲企業提供標準化的食材的供應的服務。
我從事了8年到10年互聯網生鮮和冷鏈供應鏈,也是中國最早一批生鮮電商的從業者。我們企業的定位是以場景為導向,以爆品為驅動的賦能性供應鏈企業。我舉一個例子,在經營我們的產品體系里面,有一款調味冷凍小龍蝦產品,是做得最好的一款產品,我們打造了一條有控股、有參股、有協同合作的工廠,通過工廠控制,在上游的小龍蝦養殖上,通過農戶之間合作的關系控制蝦源;中間整合了全國優秀的冷鏈物流企業,我們在全國有一個CDC,四個RDC,四十個FDC,九百多條的干線和支線,覆蓋500多個城市;我們整合了冷鏈物流的網絡,在下游有三百多個渠道合伙人,覆蓋全國的二十多個省二百多個市。
現在小龍蝦是一個國民美食網紅產品,但是在三四年以前只是區域化的一個接受度比較高的產品,通過幾年的發展,通過類似于信良記這樣的企業打造了一條創新型的供應鏈的模式,推動了小龍蝦調味凍品產業的快速發展。
詹敏瑟:我覺得接下來供應鏈的發展應該是線上和線下的交融。以前我們做托盤的時候,是交給生產工廠,生產工廠要給客戶端,托盤從一次性慢慢延伸到可以循環使用,此時,串聯起來就會有不同的上下游。在這個之前,沒有物聯網的技術是一個資產管理,就是一個手工制單管理。
現在由于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托盤都有ID,貫穿了整個供應鏈,托盤運轉的每個環節都能自動感應。這樣就會產生更多的需求,我們能不能做到今天叉車帶著訂單,去找我的某個貨物的托盤?上面的貨物搬下來的時候,這些大數據能不能幫我規劃?多少個叉車司機?工時用在哪些客戶上面?這些數據其實才是真正的價值,我們把這些數據從人工慢慢變成了用智能化去取代。而取代之后,產生了數據源,而且一開始被優化。以前是用手工的現在直接傳到你的系統,之前需要人工去找貨位,現在叉車直接去找貨,以前你不知道的貨位怎么去安排,同樣一個客戶可能一個月十萬件的商品,你需要用到三千個貨位,我們統計之后兩三個月而有了數據,有了智能化,只需要兩千個貨位了。
貨物的流通是扎扎實實在地上跑的東西,它不是一個天上飛的品牌,而平臺的大數據可以給我們科學的數據做支撐。如何更有效率地做事,我認為一定是要線上跟線下一直不斷地交融,從而產生聯動價值。這是我對未來發展的認知。
謝會忠:富通維爾是一個做物流軟件的公司,我們認為供應鏈本身是為商業服務的,或者說為生態服務的。我們這幾年做物流軟件的改善,對供應鏈的類型做了一個總結,比如說B2B,這種是相對比較單一的,最常見是由一個倉庫做到某一個倉庫,或者某一個門店,或者某個地方。這是第一種供應鏈的類型。
第二種B2C。由單一的貨物直接向平臺或者倉庫采購訂單,由倉庫送到客戶手里,像這種供應鏈模式,單個是很難實現的,現在常見的做法由中央倉發貨,然后委托快遞公司來運。用B2C的方式,這兩個方式交付周期比較長,短的要1~3天,長的話一周時間或更長。
目前最流行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線上線下的模式,短的話幾分鐘十幾分鐘,長的話一到三個小時。這種商業模式要求我們必須建很多前置倉,現在有很多的投資企業都在做類似的嘗試,但是這種嘗試,有一個很關鍵的地方,客戶下了訂單,你要先知道這個訂單收貨的地址在哪兒。第二個還要知道發貨地址在哪兒。如果只是在全國建一個中央倉或者建幾個區域倉,是滿足不了客戶時間要求的。如果建前置倉,哪些前置倉離客戶更近?哪些前置倉有足夠的貨?這些問題不是我們簡單想想就可以的。
這些事情京東、淘寶和百度那些企業可以搞定,一些小的公司不一定做得到,這個技術簡單說就是叫做訂單尋源技術。我們富通維爾我們現在正在做這方面的工作,幫助一些企業實現O2O技術的落地,這是我們軟件公司目前的使命,我們目前也在和一些比較有規模的企業做這方面的合作。

顧廣亞:我們日日順目標定位是打造物聯網場景下物流生態品牌。在這個鏈群組織上所有人員圍繞同一個目標,為用戶創造高質量的企業價值。由多個小微,或者幾個小微,在之間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創造第一口碑。
這里面主要是所有鏈群上的人員實現增值,人人分享,在這個過程主要通過體驗鏈群和創單鏈群實現。體驗鏈群最主要是指基礎服務物流,在我們公司有6千多個特小微服務網點,通過這些特小微服務網點實現和終端用戶的連接,知道了用戶的首選,使我們的品牌在社區服務里面創造最佳。另外是拿單鏈群,應該說是創單鏈群,創單鏈群主要指為上游品牌商和服務商定制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實現他們的價值。
商萌:看來,供應鏈的創新應用中有很多可以發展的空間,那這其中各位遇到的痛點和難點有哪些呢?
劉宇:我想分享三個方面的機會,看到的機會同時在剖析我們現在遇到的困難,可能企業就會得到快速發展。一、首先8月16日國辦發的文促進商業消費,里面關于連鎖便利,關于農產品流通,關于夜間的和市場的推動,這背后是對供應鏈市場的巨大需求。二、餐飲市場這幾年以每年10%速度的蓬勃發展,零售端的蓬勃發展,各種新的零售業態的發展,帶來的機會不可忽視,這背后帶來的就是供應鏈的機會與挑戰。三、地域結構所帶來的巨大商業機會,兩千多個縣,4萬多個鄉鎮,66萬個村,巨大的下沉渠道帶來的商業機會,同時里面也存在巨大的困難。
詹敏瑟:我最常遇到的難點是綜合成本和單次成本的對抗,在供應鏈整個鏈條里面,我們常??紤]到要把成效發揮,要把成本降下來,往往是一個綜合成本的考慮,但是因為我們采購指標的需求,我們必須只在某一個采購環節,或其中一塊做抉擇,這樣時候單次成本會比較高。但是對總體綜合成本比較低的時候,往往現在的考慮就沒有辦法接受一個時間或者綜合算出來的結果。
我曾經到一個電商巨頭的大倉里考察,這里面有非常多的全自動化的倉儲系統,每一個貨位的載重大約500公斤。當我回到了倉庫的入口,倉儲入口會有托盤、輸送帶自動送貨進去的一個點。這些托盤載重可以到四噸。
我當時問他們,這個貨位只需要500公斤的載重為什么買要這么好的托盤呢?實際上,這是一個很外行的問題,雖然這些托盤很貴,但是多了50塊錢60塊錢,十年可以省下來的幾百萬。倉儲的智能化也是一樣,我們從20個人降到了6個人,這是一個短期成本跟長期成本之間的考慮。人工智能帶來效率提高這些事情是很明顯的,所以關鍵還在于企業的領導者觀念的突破。
謝會忠:一個客戶下了訂單,怎么找到那一個最合適門店?我這邊有一個客戶,在全國有三萬多家便利店,他的客戶也遍布在全國,一天有幾十萬個訂單,如果簡單的那種用計算機算法,客戶下了一個訂單,我要看哪一個門店離我近的話。三萬個門店都要和客戶的地址做一次對比,一個訂單對比三萬次,如果一天十萬個訂單的話,一天要對比十億次,如果這么計算下去,整個服務器會崩潰。有什么辦法讓對比能自動循源減少這種對比,快速找到由哪一個門店哪一個前置倉給這個客戶送貨?這是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技術,這個技術困擾了我們這個客戶很多年了。
顧廣亞:日日順的定位是要做物聯網物流生態品牌,我們用全球6千多個特小微網點,作為一個網系是和用戶的關系,感知到市場的一個溫度,好為用戶服務。我們現在不僅在做簡簡單單的一個倉儲服務,為我們平臺上的服務商和產業商、供應商提供服務,而且還在交互過程當中,產生新的增值服務。
比如說送跑步機的時候,在跟用戶交互的時候,會發現他可能在跑步的時候,需要耳機,這樣我們的平臺上又會產生了一些新的訂單。我們會在這方面深挖市場潛力,為客戶帶來更好的物流服務體驗。
商萌:通過幾位嘉賓的分享可以發現,供應鏈市場的未來機遇很多,挑戰也不少。但是我相信市場永遠都是往前走的,方法總比困難多,相信大家都會將自己的十八般武藝用到工作當中,共同助推供應鏈的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