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洪章 謝戎彬


編者的話:21日,當96歲高齡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出現在于北京召開的2019年創新經濟論壇上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當天600多位中外政府高層、前政要和企業家等齊聚北京。本次論壇主題為“新經濟、新未來”,當前全球經濟最大的風險來自中美貿易戰,論壇上多方對此表達了“焦灼”心態。“誰將美國與世界從2009年金融危機中拉出來?中國!”“誰對世界經濟貢獻最大?中國!”“現在是全球化時代,很難說什么產品純粹是中國產的、美國產的”……論壇上,記者感受最強烈的就是,世界各國都希望中美能走出貿易戰,共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
對中國經濟與發展,與會者這樣說
“沒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現代化是順順當當的。中國人民清楚自己有什么、要什么、準備付出什么。”21日,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在北京出席2019年創新經濟論壇開幕式并致辭。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出現逆流的背景下,外界看到中國應對困難的決心,也看到了中國經濟在強勁發展。
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爾·弗格森在創新經濟論壇上表示,七八年前,美國人常說設計和創新發生在美國,而產品組裝在中國。但現在中國已經在以一個非常驚人的速度創新,比如人工智能。“毫無疑問,中國擁有創造自己的知識產權的能力,這也是走向未來的關鍵”。他認為,中國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最令人印象深刻,中國在電子支付等方面是全球領軍者。
“我們現在處于這樣一個階段,中國在崛起,美國相對在走下坡路。”橋水投資公司總裁達利奧在創新經濟論壇上表示,全球經濟已經擴張10年了,很多刺激因素將不斷消失,不會有更多的降息和減稅。
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國際關系與太平洋研究院21世紀中國項目主任謝淑麗表示,中國沒有通過大規模刺激計劃提振經濟,她對中國決策者的“克制”印象深刻。當天,中國央行前行長周小川也在論壇上表示,中國的利率并沒有像西方國家那么低,中國還是有空間去應對經濟問題。
談及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渣打集團行政總裁溫拓思認為,中國無疑是貢獻最大的,中國經濟不僅強而且大。
而阿聯酋阿布扎比的主權財富基金穆巴達拉公司首席執行官哈爾敦·穆巴達拉21日表示,作為有長期視角的投資者,積極投資中國一定是該公司重要戰略。以前他每兩年來一次中國,現在每6周一次。他表示,從中國近幾年的發展來看,在中國做生意更加容易了,中國對外國的投資越來越開放。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表示,開放仍然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對外開放的步伐只會更大更快,使得中國經濟更好地融入世界。▲
保爾森:世界翹首期盼中美達成協議
“我希望不久后就能熱烈祝賀姆努欽財長、萊特希澤貿易代表和劉鶴副總理成功完成美中貿易協議第一階段的談判,這是全世界翹首期盼的結果。”美國前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21日在2019創新經濟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他認為,在全球經濟鐵幕的背景下,美國和全球都將面臨災難。當天,96歲的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也表示,希望美中貿易談判能取得成功。
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理查德·哈斯認為,美中貿易摩擦總體而言會使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也會使其他國家很難做出決定,如果美中兩國在技術領域走向不同的方向,對全球供應鏈來說會有很大的影響,“世界其他國家希望美中避免貿易摩擦加劇”。他稱,現代社會的任何一種產品的各個組成部件都來自世界許多國家,所以現在已經很難說什么產品純粹是中國產的、美國產的。制造一種產品完全沒有美國或者中國技術,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2009年世界飽受金融危機慘重打擊后,美國能夠從危機泥潭中爬出來,誰是最大貢獻者?中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2009年中國GDP占世界比重僅為8%,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卻達50%。他說,“過去10年,中國金融杠桿率增加114個百分點,為什么中國會在經濟非常健康時增加100多個點杠桿率?這種政策的效果很大程度就是把美國和世界從危機中拉出來。中國的開放對世界是互利共贏的”。▲
中美不應“脫鉤”,而應加強合作
保爾森21日在2019年創新經濟論壇上表示,美中若向“脫鉤”方向前進是錯誤的,一旦“脫鉤”,那么兩國在流行病防控、氣候變化等國際問題上就很難攜手。
在回答涉及中美“脫鉤”的問題時,出席論壇的美國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表示,這樣的聲音讓他很擔憂。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相互依賴會讓彼此受益,正如美國有很多游客來自中國,蘋果的產品在中國熱銷。美國的發展正是得益于在研發等多方面的開放合作。唯有相互依賴、攜手合作,才能增進對話與了解。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表示,創新與應用是無國界的,科技“脫鉤”和人為的限制不符合數字經濟發展的方向和趨勢,也將無謂地增加創新成本,背離創新初衷,于人于己都不利。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發言時表示,“有些論點好像說中美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張,但實際上我并不認為是這樣的。”“我從來沒有懷疑過中美可以合作,共同對外投資。”他表示,中美在改善兩國人民福祉方面有著廣闊的合作領域。▲
環球時報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