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利潤、無銷售收入、無產品、連續3年虧損的“奇葩”企業也能登陸A股市場——科創板上市委日前發布的2019年審議會議結果公告顯示,蘇州澤璟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澤璟生物”)首發上會獲通過。這是A股歷史上首家“連虧”公司成功獲準公開發行股票。
澤璟生物成功過會,首先從制度上突破了財務“門檻”的桎梏,是對科創板改革包容性的重要實踐。尤其在上市公司三季度業績極受關注的當下,更全面、科學、理性地理解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制度性突破,顯得尤為重要。
設立科創板并非簡單地在資本市場增加一個掛牌企業上市的板塊,而是通過科創板完成兩大使命。一是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推動經濟創新,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二是利用科創板作為試驗田,推動資本市場基本制度改革,發揮好試驗田的作用。
要完成第一個使命,發展資本市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應推動“無形之手”不拘一格選拔優秀企業。不能只盯著那些經營業績優良的企業、國有大中型企業、財務狀況較好的企業,應該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中小型企業、民營企業、有短期困難但未來發展前景良好的創新型企業。
要完成第二個使命,深化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應積極引入科創板經驗,用增量帶動存量,推動存量和增量共同改革,達到全市場的改革目的。
盡管科創板相關制度突破為科技創新類企業上市提供了便利,但對于同類擬上市的虧損企業,做好風險提示和信息披露仍非常必要。一方面,監管部門應加大投資者教育力度,虧損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仍然由市場定價,虧損企業依然具有較大投資風險,未來能否盈利、何時盈利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應理性投資;另一方面,廣大擬上市企業要時刻明晰,并非有了制度紅利,即便連續虧損也肯定能在A股上市。那些沒有創新硬核實力、妄圖“蒙混過關”者可以打消念頭,科創板一系列制度設計并非形同虛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