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豐
深秋時節,碩果累累。
10月23日上午,呂梁賓館內,出席干旱半干旱地區有機旱作農業技術交流會的中外農業專家及來自呂梁市基層農業部門、農業企業的負責人高興地走進會場。
交流會上,專家們踴躍發言,為呂梁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以及有機旱作農業、農產品深加工、冷鏈物流等各個產業建言獻策,現場氣氛輕松而熱烈。一個個錦囊妙計振奮人心,一句句金玉良言令人深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交流會上,專家們介紹先進國家和地區的農業發展模式、做法,尤其是3位中國臺灣農業專家對臺灣休閑農業、精致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冷鏈物流產業等方面的介紹讓參會代表們印象深刻。
“歐洲、中國臺灣地區之所以成功實現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轉型,最大的經驗在于發展精致農業,通過解決組織化,實現標準化,最終走上現代化的道路。臺灣農產品精深加工、創意農業、休閑農業等產業的發展模式是呂梁值得借鑒的好模式。”一位呂梁市基層農業部門負責人表示,在聽取了專家們的報告后感觸很深。
呂梁正處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人才、智力、科技的支撐。“此次交流會各位專家介紹的好經驗、好做法,都值得呂梁認真學習借鑒,下一步,呂梁將加大科技投入,扎實開展科技扶貧,推動呂梁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全面進步。”呂梁市副市長尉文龍表示。
呂梁是中國科協定點扶貧單位。為了落實中國科協脫貧攻堅工作部署,2018年以來,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扶貧方式,搭建平臺,引入外部智力幫助呂梁貧困地區脫貧。本次交流活動就是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聯合山西省科協、呂梁市科協結合呂梁實際,采取的“請進來”的具體舉措。
“呂梁市科協在活動籌備期間,一方面積極與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省科協對接,尋求支持;另一方面圍繞市委、市政府打造功能食品品牌目標,進一步強化創新舉措,與呂梁市功能食品研究會精準對接,了解研究會及會員單位實際需求。”呂梁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薛保平介紹道。
最終,呂梁市功能食品研究會和臺灣神農科技發展協會在交流會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技術交流等方面,發揮各自優勢,把呂梁功能食品做大做強,讓呂梁功能食品走出山西、走向世界。
本次活動也為呂梁今后推動精準對接,實現呂梁和臺灣現代農業技術、資源互利雙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交流會結束后,臺灣神農科技發展協會理事長廖樹宏、秘書長楊東松和臺灣大葉工學院食品科學系教授吳啟川3位專家受呂梁市功能食品研究會邀請,為會員單位再上一課。
“在臺灣,農業的精致、精細和多元化發展達到了極致,臺灣農民非常用心地在經營農業。”廖樹宏對臺灣農業理念的介紹讓呂梁市功能食品研究會會員們的理念得到了更新。3位專家還就研究會功能設置、培訓項目推廣、產品設計、草本植物的食品轉化、原料配方、工藝流程、包裝設計、體驗營銷、觀光工廠等方面分享經驗,提出建議。
“臺灣農產品靠精深加工升值、靠策劃創意營銷是最大亮點,為企業抓好農產品加工、市場銷售提供了很大的啟發,讓我們的思路得到了開拓。”呂梁市功能食品研究會會長李海明感慨道。
在隨后的調研中,幾位農業專家馬不停蹄,一路考察調研、一路答疑解惑,先后前往柳林、臨縣、孝義等地考察調研小米、紅棗、核桃、蔬菜等產業發展情況,并與當地農業科技工作者和農業企業座談,傳授知識和理念,為當地農業企業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