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竣 彭玥
摘 要: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僅僅滿足于吃穿等生活需要,還開始對生活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生活環境、建筑規劃方面,對住宅小區設計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選擇房屋時,人們不僅要考慮室內環境,還要考慮社區的整體環境。自然優美的環境可以為居住的人們創造一個宜居的空間,因此,在現代住宅小區的建設規劃中,要更加重視城市現有資源的利用,同時協調和整合房屋的建設和城市的整體環境。文章從住宅建筑規劃布局、外部空間環境、單一商業配套設計等方面闡述了現代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
關鍵詞:居住小區;規劃;建筑設計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下,人們在滿足基本物質生活的基礎上,開始對生活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僅要求生活舒適,對生活空間環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近年來綠色住房的概念得到了廣泛的發展,給城市建設規劃部門的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城市建設中,不僅要考慮道路、花園等的綠化工作,還要考慮為城市居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做好社區建筑的規劃設計。
一、新理念的提出
(一)人居環境質量要得到提高
衣食住行是人們生存的最基本要求。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經濟收入明顯提高,基本上所有居民都能夠在食物和衣物方面得到滿足。在滿足低水平的生理安全需求后,人們將產生更高水平的追求,優質的生活環境是現階段大多數居民的追求之一。因此,改善居住區的生活環境質量已成為建筑師的關鍵問題。
(二)物質和精神家園的同步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住宅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許多開發商注重創造品牌和生產優質產品,創造了大量質量更高和環境更好的住宅區。雖然這樣的社區只是整體的一小部分,但它的出現和發展使中國的住宅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并將在新世紀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中國建設有了大量優質、環境優美的居住社區,但也應注意到規劃設計不合理、項目質量和功能質量不高,甚至缺乏配套設施的社區仍然存在。這些住宅空置積壓,雖然降價,但銷售仍然不佳。
在居住者看來,位于公園附近的住宅非常具有吸引力。現在,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不斷改善,人們也希望在居住小區中設置公共設施,營造公園式的住區環境。“人民住宅”是過去住宅產業的一貫追求和理想,如今,“花園住宅”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實際的目標和需求。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和住宅建筑,體現人的價值和對人們不斷發展的持續關注,實現現代人對“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的雙重追求,成為21世紀現代住宅小區建設的新理念。
(三)高水平的小區規劃
高層次的規劃和設計是改善社區品味和受到消費者歡迎的先決條件。沒有任何規劃計劃是完美的,只有通過這種反復改進,才有可能生產出精美的產品。大量實例表明,深入的市場調研、準確的市場定位、智能規劃、正確的決策以及高層次的規劃和設計是項目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在規劃和指導思想方面,我們不應該從暢銷和高利潤角度出發,而應該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為最佳生活條件創造最佳生活條件,使社區規劃能夠實現企業目標和功能。
二、居住小區的規劃設計
為了建設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雙重需求的高檔住宅區,住宅區的布局應合理、科學規劃。
(一)注重以人為本
從“以人為本”開始,建筑與環境并重,現實與適當超前相結合,一般來說,居住小區規劃設計應做到近20到30年內不落后,如有必要,可以對其進行改革和改進。住宅的內部功能應主要從改革開放前的在較低經濟水平背景下,解決人們“獲得生存空間”的基本生存問題,發展到現在,滿足人們追求舒適生活的需求,使其作為生活和定居點的功能不斷發展。除了小戶型、安置房和廉租房等類型的住宅,如今的住宅應該讓人享受更加舒適的生活方式,提供更大更多的房間,如學習室、健身室等,以滿足人們的生理需求、健康(運動、保健)需求、安全需求、文化需求、心理需求、溝通需求、休閑需求等。當然,所有這一切都應該在經濟可承受的條件下實現。
(二)合理的功能布局
定居點的功能區域應具有豐富的層次結構和獨特的布局結構,妥善進行安排。住宅區主要以住宅為主,但教育、醫療、文化娛樂、體育、交通、景觀等功能區也要圍繞住宅中心,并根據需要合理安排。住宅樓投影面積所占面積的比例(密度)應控制在30%以下,綠化土地一般應超過35%,并應盡可能擴大,一些優質住宅區已達到50%以上。綠地應按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原則分布。
三、住宅建筑規劃布局
(一)建筑平面布局及空間組合
居住區布局應充分考慮節能需求,增加陽光利用。因此,南向和東南方向是方向的主要選擇。東西方向不利于接收陽光,所以在選擇時應盡量避免。在布局上,強調方向和間距,避免在房屋內遮擋陽光,使太陽完全照亮建筑物的南墻,以確保太陽能的有效利用。而南方因為夏天又熱又長,夏天最好保證有良好的通風。
建筑物的布局和構圖也應考慮到地形和景觀的特點,確定建筑物的高度、長度和深度,以減少渦流區域的影響。注意社區的通風。一般來說,建筑物不會太狹長,可以適當地增加深度。在空間組合中,需要高層和低層建筑的復雜分布,而在夏季,主層風面設置在低層建筑上,可有效減少渦流面積。
平面布局要注重自由度和靈活性,功能劃分得比較清晰,空間布局注重趣味性、隱私性、空間序列感,強調空間秩序,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并且建筑分布波動。分層是獨特且相對自由的。設計過程中要注重“小氣候”環境和人文環境的設計,為整個社區創造一個非常和諧的氛圍。
(二)住宅建筑的外觀造型
良好的外觀設計不僅可以使社區更容易識別,而且可以給人們帶來和諧的美感,這在居民中更受歡迎。住宅建筑的外觀必須是統一的。它應該簡潔明了,同時,局部可以有適當的變化,從而可以產生統一和諧的變化。此外,住宅建筑的形狀應充分體現社區的特點和與周圍環境的協調。例如,整個區域采用立面形狀,很好地反映了現代城市居民的高品位生活追求和對高科技信息的向往。立面設計融合了現代住宅建筑的基本元素,如陽臺、傾斜屋頂和家庭花園,可以反映新古典主義的設計理念。
(三)建筑色彩
建筑色彩不僅給人以視覺上的效果,也與節能密切相關。暗外觀能更好地吸收熱、光,存儲熱量,會更好地滿足冬季取暖的需求。因此,建筑物的顏色必須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的特性合理選擇,以保證節約能源。
四、住宅建筑外部空間環境
(一)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統一
居住區設計應突出宜居性的特點,改善居住條件。在戶外環境中,必須充分利用水和樹木等自然因素,從而保證自然因素的有效性和社區的整體框架。社區融合凸顯了社區環境的美麗、寧靜和舒適,滿足了居民的視覺和心理需求,增強了居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二)實用的室外空間環境設計
小區域戶外空間是一種具有特殊功能的人工創造的戶外環境。社區住宅建筑及配套公共建筑、個別建筑物的墻壁、各種建筑草圖、樹木、綠地和不同的材料的攤鋪是限制空間的一個因素。空間包括動態空間、靜態空間和連接兩個空間的過渡空間。這些不同的空間應該合理化設計,其分配是合理和互補的。
(三)層次分明的室外空間及完整的空間序列設計
室外環境設計的空間層次是緊密相關的復雜的布局。在社區設計中,布局是主要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有必要打破形式的單調,有效地將各種形式結合起來。布局使社會形成一個內部的庭院,它不僅有效地滿足居民對陽光和通風的要求,也有利于日常的安全和管理的需要,并強調室外空間面積,以提高居民的歸屬感。
(四)住宅建筑單體
完整和諧的整體格局和精心設計的建筑細節充分體現了住宅建筑的合理性,同時注重對人性的綜合呵護。“棲息地”的設計始終被用作追求生活舒適和品味的基準。它在社區中也具有獨特的風格,創造了一個新的社區,具有豐富的“城市化生活標準,現代人類文化文化”的內涵。
例如,高層公寓設計一般為兩層三室和兩層四室。其特點是設計強調自然采光和通風,降低能耗。精細化功能分區是公共服務空間的核心。客廳主臥室的寬度根據公寓的面積和空間舒適度確定,但最小尺寸不小于3.6米,最大尺寸不超過4.5米。次臥和書房的最小面寬不小于3.0米。每個單元都被應設置一個陽臺。每套房屋都是南北透明的,最大限度地享受陽光,通過合理布局,提高室內和室外空間的穿透力。
設計時,窗戶采用隔熱中空的玻璃窗,結合住區周邊的河流景觀和社區景觀設計場景,將景觀引入室內。住宅樓各單元的入口大廳寬敞明亮,設有信箱。電梯通道布局緊湊,明亮,管道布局合理,外觀美觀。
建筑的立面設計采用現代風格。通過點和線的有機結合,建筑物的每個面和每個角度都有不同的效果。材料由暖色和淺米色調制而成,通過表面凸起營造豐富的光影效果。基材采用深棕色拋光花崗巖,突出了立面的整體氛圍,高貴典雅。外觀風格采用簡約、明亮、精致的新古典主義風格,運用水平和垂直線條、大面積的透明玻璃窗等。
五、商業配套設計
住宅小區公共建筑設施需要充分滿足社區居民的日常需求,同時必須輔之以休閑文化設施,作為城市的縮影,設計覆蓋各種店鋪,并在設計上,充分體現現代建筑的特點,如使用大面積的玻璃窗,以增加商店的關注度,促使居民形成健康時尚現代生活方式,居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高,營造宜居的生活環境。社區中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相對較好。道路周圍有許多低層店面,可以為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務。社區內部設有棋牌室、健身房、兒童設施和物業管理中心,為居民提供非常便利的服務,方便生活和娛樂。
六、結語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人們不再只是追求溫飽。就住宅而言,越來越多的人愿意選擇舒適的住宅居住,對房屋標準和房屋基本功能的要求顯著提高。住宅建筑的規劃和設計變得越來越重要。規劃設計既反映了現代建筑的風格特征,又突出了地方特色,要注重以人為本,同時也注重與周圍環境的協調。人、環境和景觀的和諧融合創造了一個綠色、生態宜居的家園。這要求設計師能夠在實際的設計規劃工作中創新自己的設計理念,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為居民提供更加舒適和健康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李峰.淺談現代居住小區規劃建筑設計的新理念[J].居舍,2018(3).
[2]趙海波.淺談現代化小區中的建筑規劃設計[J].科學與財富,2017(16).
[3]黃靖雅.現代居住小區的建筑規劃設計理念探索[J].住宅與房地產,2017(24).
作者單位:
四川省內江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