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花芳
摘 要:十九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地方高校應履行好傳承創新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新的社會職能,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地方高校在傳承創新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方面面臨有困境。文章從內外兩個方面來闡述地方高校面臨的困境,分析原因并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地方高校;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困境;對策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地方高校應履行好傳承創新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職能,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但是地方高校在傳承創新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有來自外部和內部的困境。
一、外部困境
1.地方政府部門與地方高校存在溝通漏斗
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它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和努力。這就需要地方高校和地方政府之間保持密切的聯系。
地方高校因立足于地方辦學,需要接受地方政府的管理和監督。因此,地方政府是地方高校的上級主管部門。地方高校更注重于服務地方政府而疏忽了兩者之間的全方位溝通和協調。因為上下級的管理關系,地方高校很難主動與地方政府之間進行工作上的對接。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雖然地方政府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方面有要求,但因為溝通的不全面不及時,大部分地方高校尤其是民辦院校很難在第一時間獲得信息,做出舉措并獲得成果。
2.地方政府對于地方高校的專項支持不夠
首先,地方政府需要在傳承創新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政策導向方面給予地方高校傾向和支持。其次,地方政府需要給予地方高校專項經費保障。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無論是舉辦活動、建立團隊還是開展科研都需要經費的保障才能順利開展。而民辦地方高校較少能接受到地方政府的專項財政支持,所以在傳承和創新上需要地方政府在經費上給予大力的支持,以保障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內部困境
(一)地方高校在傳承與創新地方優秀傳統文化中定位不準
地方高校尤其是沒有專項經費支持的民辦類院校對于地方文化傳承創新主體意識不強。理工類高校地方高校很難在傳承與創新地方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到屬于自己的定位。每個地方高校都有自己的辦學理念,但并非每個辦學理念都能融入了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地方高校要想把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辦學理念中去,需要進行學術研究,深入探索地方文化和高校校園文化的契合點。
(二)地方高校傳承與創新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時措施不力
地方高校參與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需要進行整體規劃、系統改革和多種舉措。地方高校需要找到自身辦學特點和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切入點。地方高校因缺乏科學的指導和有力的方案,容易陷入不倫不類的尷尬境地,雖有成果但難以形成影響力。地方高校需要一支成熟穩定的科研團隊和實施團隊,需要對地方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形成品牌、彰顯亮點、促進地方高校和地方文化經濟的共同發展。
(三)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不能實現有機結合
地方高校在地方文化的傳承研究和保護方面,都做了不少工作。但在文化內容、文化形式、文化傳播方式等文化創新方面還存在很大空間,尚不能與時俱進、滿足中國特色社會發展的需要,不能與新時代特點緊密聯系起來。
(四) “認同高、認知低、踐行差、創新難”的地方大學生現狀
傳承創新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前提是對地方文化的理解和認可。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大學生對地方高校所處區域的地方文化雖度認可卻不甚了解。即使了解傳統文化的成就,也不太了解地方文化內涵,大多數學生的認知還處在較淺的層面。因為對地方傳統文化的認知有限,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很難做到主動傳承更別說創新了。如何找到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新的傳播形式,如何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去,他們認為是專家的事情,是學術研究者的事情。
三、原因分析
(一)不能“因材施教”,找到更好的融合點
地域文化是一個地區“在一定的自然環境、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獨有的文化積淀等條件下形成的一種亞文化”。每個地方的地域文化都有其特定性,即使有地方高校有成功措施,但是也并不一定適合別的地方高校去采納使用。雖有規律啟發,但是如何做到“因材施教”依舊需要探索。
(二)地方文化的特點尚待深入挖掘
深入挖掘地方的優秀傳統文化,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企業的參與,需要民間團體的加入,而這一切都不是地方高校可以獨立解決的。部門之間需要協同工作。這就增加了地方高校傳承創新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難度。
(三)沒有科學的傳承創新理論加以指導
因為地方文化和地方高校的融入點需要深入挖掘,每個地方高校都需要根據自己的學校性質辦學理念對地方文化進行學術研究。學術研究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取得研究成果的。目前,每個高校需要尋找適合自己的科學的理論指導。
(四)重文化理論研究,輕文化的應用研究
地方高校在開發研究文化產品方面沒有跟上文化理論的研究。傳承不等于創新,如果不能把文化傳承與創新、理論研究與產品開發緊密結合起來,傳承就不能很好地體現其價值,地方高校的文化創新也就失去了源頭活水。
三、對策
地方高校依據教育部文件結合地方文化內涵制定相關制度、政策,做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地方高校在制定政策時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根植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深厚土壤。
地方高校傳承創新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毋庸置疑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當然地方高校也應主動與地方政府加強信息溝通和交流,積極參與地方政府的地方文化傳播活動。從而建立起“地方高校——地方政府——文化產業”融合互動發展的新模式。同時,地方政府應積極搭建地方高校與地方文化產業合作的平臺與載體,激勵高校與地方社會文化團體聯合興辦文化產業傳承基地。
“知識創新”為文化創新表現形式之一。地方高校加強學科研究,加強地域文化課程建設,積極構建“地域化”課程生產出新知識。例如,將當地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公共基礎課《大學語文》的教材改革當中。教材可增大地域文學所占的比例,開設具有地域特色的選修課。“文化傳播方式的創新” 為文化創新表現形式之二。創新經典藝術的表達方式將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納入地方高校公共課程體系當中。
地方高校在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過程中,要選擇科學合理的傳承創新模式。地方高校需要做到“因材施教”,篩選出符合高校自身辦學理念的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地方高校尋找大學文化與所在區域文化的契合點,實現地方高校將地方特色文化引入校園的目的。
總之,地方高校需要制定發展策略,需要針對客觀性問題和主觀性問題進行探索,探索發展路徑,突破發展困境。
[參考文獻]
[1]黃文麗.地方高校科研對地域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推動——以閩南傳統文化為例[J/OL].黎明職業大學學報:1-4[2019-07-24].
[2]胡明明,王莉芬,羅筑華,龍雙漣.新媒體背景下地方高校文化傳承創新的基本路徑——以南華大學為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9,35(02):14-16.
(作者單位:鄭州信息工程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