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晨
摘 要:美學教育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課題,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和勞動技能素質都具有深遠意義。
關鍵詞:美學教育;教學能力;教學步驟
近年來, 隨著教體藝〔2014〕1號、教體藝〔2015〕5號等相關文件的出臺,使美學教育在國家政策層面得到了肯定,美學教育的重要意義再一次得到凸顯和強調。美學教育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課題,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和勞動技能素質都具有深遠意義。通過努力探索,開拓創新,積極實踐,我校從2016年起開設美學美育課程,積累了許多的好經驗和做法,有力地推動了美學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高了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一堂好的美育課,不僅僅是教育學生美術技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美學鑒賞能力,既要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又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下面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師的教學能力是關鍵:
1、課件的制作能力。多媒體教學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文字、圖片、視頻、音樂,使所講述的美學知識能夠完整的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一堂生動的美育課,給身心得到知識的魅力和藝術的享受。
2、課程講解能力。如何把書本知識用最普通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來,融會貫通,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從中得到啟迪,是評判一個老師講課能力的標準之一。課本內容的語言形式往往是程式化的,文言性的,邏輯性很強,而且還會有些繞口,如果教師生搬硬套地讀課本,必然使課堂氣氛枯燥乏味沒有活力。
3、過硬的專業技術能力:美育課不同于其他學科課程,需要一個實踐操作的過程。現在學生的競爭意識很強,學生也會在自己的心中有一個小算盤,一名優秀的專業老師,要想在學生當中樹立專業威信,得到尊重,必須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要經常在學生面前“露一手”,讓學生感覺老師真的“很厲害”,這樣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敬仰之情,得到學生的認可的同時,對課程必會產生強烈求知欲望,讓學生在相互學習,相互競爭的過程中得到成長。
4、美學作品分析能力:這需要教師有著廣泛教學理論知識,對中西方美學知識有著較深的學習和理解,包括藝術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藝術特色、生活背景等方面有著較為詳實的考究。同時在講課時要融入對現代藝術作品的風格傳承和技法演練,讓學生系統性地規范性地學習到美學作品的時代脈絡和發展現狀。
5、課堂秩序操控能力。一堂課,從導入到展開,到講解再到結束,是一個有條不紊、環環相扣的過程,需要有高潮,也需要有平緩,總之要掌握一個“度”,控制住課堂氛圍和節奏,是每一個老師都需要掌握的問題,這也是學生能否最大限度的聆聽、接受、掌握課程知識的關鍵點,有時候,作為教師,將一些相關“題外話”引入課堂,也是一個不錯的技巧。
6、建立完善的課程考核體系。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評判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程度就要靠考核來驗證。課程考核包含平日考核和期末考核。比如出勤率、課堂紀律、請假和曠課情況、平日作業完成情況、實訓情況、期末實操考試情況等方面。
二、教師的教學步驟是基礎:
(一)備課:
這個環節要求教師所做的教學課件內容需要符合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的要求。
1、完整的課程講解思路,包括上課流程、時間分配、人員信息、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
2、完整的PPT課件內容,包括背景色調、字體大小、語句詞匯、支撐圖片和視頻資源。
3、藝術作品賞析。包括作品材質、尺寸、制作工具、作品風格、作者、歷史背景等。
4、根據教學大綱要求,設立課前講解,課中創作、課后回顧等環節,可以提問、游戲、故事分享、作品暢想的形式展開教學。
5、明確課程知識點,包括科普知識點、美術技法綜合訓練(關鍵)、美學知識點(重點)、雙向思維引導(邏輯思維和發散思維)、課后美學知識拓展和手工制作(紙藝、布藝、陶藝)。
6、授課老師之間相互溝通交流創作思路,課件分享。
(二)練課 :
這一環節,要求對課程進行實際演練,教師之間或者是師生之間有一個密切的配合,總結課程經驗,彼此指出優點和不足,提出建設性意見,授課老師針對問題做出合理解答,對不足之處做出修正。一堂精品課程是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更多的修正,更多的實踐操作而形成的,這融合了授課老師的個人修養、技術能力和師生的反饋信息,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
1、課程需要有一定的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學習,教師不只是單純的知識和技術的傳授,而是師生互動互學、教學相長的過程,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是教學的根本目的。
2、教學重點清晰,知識點分布合理,結構緊湊,環節突出,語言精練生動,讓學生收獲一堂充滿科學理論、人生哲理、社會萬象的美學知識。
3、培養發散性思維:確定教學主題,通過老師的作品引導,讓學生的腦海中能浮現出不同的作品雛形,并能完整闡述自己的理念,形成自己的故事或創作風格。
4、作品效果提升:結合專業知識,指出學生作品的優點和不足,以及需要改進的方面,總結共性的點。
5、師生分享環節:針對美學鑒賞作品、教學內容、學生作品和課后美學拓展作品的評述,強調課程對學生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幫助。
(三)上課:
這一環節是課程的關鍵所在,所有知識的精華都要在這一環節進行釋放。
1、課前活躍氣氛,感情交流。首先讓學生分享本周開心的事情、吃過的美食、去過的地方、對未來生活的展望等等,然后分享作業評析和課后美學知識拓展,老師給予表揚肯定,并指出不足和改進意見。每節課設立一個經典美句,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和道德情操。比如“用心靈發現美”,“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等等。 時間5分鐘。
2、課程PPT講解10分鐘,主要闡述教學內容,重點和難點、實操步驟以及注意事項。
3、作品創作引導環節5分鐘:
(1)雙向思維引導:采用現場問答的方式進行,開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主要解決是什么、做什么的問題,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主要解決為什么、怎么做的問題。
(2)作品主題引導:教師根據課件和書本知識,包括圖片、視頻和場景等方面加以引導,讓學生先觀看、再思考、后臨摹、最后創作。
(3)作品思路引導:教師根據學生的創作思路,提出合理性建議,并在課堂中分享同學們的創意。
4、作品創作環節20分鐘: 用心靈和雙手感受創造美的過程,體現專業特色,靈活按照步驟進行,細化到每一個點,引導學生從構圖、造型、透視、色彩、明暗、比例、結構、技巧等方面進行創作。
5、學生分享環節5分鐘:
(1)課件回放,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以互動、表揚、鼓勵的方式分享學生作品,解讀課后美學知識拓展的重要性。
(2)選擇特殊專長的同學進行交流,并給出建設性意見。
(四)復課:
這一環節要求在課程結束后進行總結,邀請師生參加,溝通交流,回顧教學內容,指出優點和不足。
1、對上課步驟進行總結分享。
2、根據學生作品情況、平日上課情況和課程考核情況,分析學習效果。亮點和不足分別有哪些?并舉例說明,分析原因,列出整改措施。
3、學生分享環節的總結,包括學生積極性程度、好的創意和作品等等。
4、課件修改,教學內容的優化、刪減和增加,逐步完善。
5、制定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列出細則,論證研討,逐步實施。
美學教育要從學生抓起,國家日益重視美學教育的發展,各職業院校也逐步增設美學教育專業,在學科門類、教師數量和教學質量尋求新的發展途徑,制定育人方案,研發教材,培養適應美學教育事業發展的各類人才,提升社會美育教學的知名度,從音、棋、書、畫、體等各個方面開展豐富多彩的美學教育。
(作者單位: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