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微

摘要:指出了SWOT分析法是目前比較全面的環境評價方式,從生態環境優缺點、發展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幾方面,對地區生態環境現狀進行了評估,評價結果準確,不僅對外部影響因素進行了總結,還深度剖析了生態環境內部存在的問題。研究圍繞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進行了討論,利用SWOT對某地區生態環境進行了分析,進而提出了相應的保護規劃措施,希望對廣大地區生態規劃起到借鑒意義。
關鍵詞:生態環境保護規劃;SWOT分析;措施
中圖分類號:X1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6-0086-02
1引言
基于SWOT分析簡單清晰、全面等特點,在旅游、環境保護規劃等多個領域中都使用該方法,其中優勢、劣勢是對生態環境內部情況的分析,機遇、挑戰是對外部情況的分析。某城市屬于我國一線城市,是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基地之一,近年來當地政府不斷加大生態保護力度,治污減排出現成效,但很多地方仍存在水體富營養化、排放超標等現象,這嚴重制約城市發展,因此本文借助SWOT分析法,提出幾點可行性策略。
2SWOT分析法概述
2.1SWOT分析法原理
SWOT分析方法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又稱態勢分析法,在現代生態規劃中經常用到,生態環境信息局也常用此方法對某地生態進行分析,SWOT分析結果客觀、精確,且能根據被調查因素的重要程度,組建相應的SWOT矩陣,調查結果具有較強綜合性,同時為環境治理提出新思路。
一些研究中利用此方法對生態環境進行綜合評估,進而給出生態治理大方向。但更多研究中選擇建立決策分析模型,根據思維指標分析結果,提出恰當的生態治理方案。無論哪種研究方式,都圍繞SWOT分析矩陣進行,生態環境總體情況在矩陣中被羅列出來,為生態治理規劃提供有力參考。
2.2SWOT分析法模型構建
2.2.1選擇模型變量
以內外部因素作為研究目標,內部因素為主要研究內容。有以下幾方面:社會條件,對城市歷史、文化發展進行了解,統計人口變化情況和居民文化水平,對城市位置進行合理分析,最后對交通、公共設施發展情況進行詳細調查。經濟條件,調查城市經濟產業數量、結構,觀察城市居民生活狀況。環境條件,水土利用率j污染情況等,統計城市綠化面積,監測城市空氣質量。外部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城市本身所在的發展環境,城市政治環境、競爭環境等,還包括技術環境分析。
2.2.2分別計算變量強度
S、W、O,T是需要計算的幾個變量,采用模糊評判對各變量值進行計算,其中優勢/劣勢的強度值計算公式:強度發生的估計平均值×估計重要性,機遇/挑戰計算公式稍有不同,將估計重要性替換成發生概率估計值。
2.2.3構建戰略四邊形
將4個強度變量作為坐標軸,建立相應的思維坐標,將上述強度計算值在坐標中標明,然后一次連接各強度值點,戰略四邊形隨之形成見圖1。2.2.4θ與p值確定
e指的是戰略類型方位。計算公式為tanθ=Y/X(O≤θ≤2x),Y是戰略四邊形中的OT軸,X則是SW軸,根據反三角函數就能計算出θ值。p是指戰略系數,P=0×S/(=OxS+T×W),以0.5為界限,大于該值采用的戰略強度較大,小于該值采用的戰略強度較小。通過SOWT矩陣得到多組(p,θ)坐標,進而確定城市生態發展戰略。
3基于SWOT分析某地區生態環境發展狀況
3.1優勢分析
經過一段時期治理,該城市生態環境比較優美,調查發現其綠化率達到40%,將綠地按人口平均,1個人能占到20m2綠地。城市建設將生態環保作為核心發展理念,嚴格按照國家建設生態城市的相關指標點完成各項建設任務,短時間內城市環境質量有較大改善。可以說城市生態治理比較成功,作為重點示范點,給全國城市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城市相關環保部門具有較強工作能力,創建“負面清單”新型管理模式,積極實行相關部門制定的“批項目、核總量”管理辦法,對多個垃圾收容點進行凈化處理,嚴厲查辦污染嚴重企業,對高耗能、低效益類企業予以關閉處理。城市在第三產業發展方面有明顯優勢,產業比重還在逐年升高,服務業逐漸成為城市發展的主流產業。城市建立重點產業園區,將污染型工業集中起來,實現污染綜合治理。城市公共設施建設力度增加,污水管網、垃圾處理站等在污染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此外,城市高校眾多、景觀優美,具有豐厚的人才、旅游資源。
3.2劣勢分析
水體質量有待改善,下游治理、上游污染的現象始終存在,導致全段流域被污染,水體自凈能力下降。空氣污染嚴重,工業污染源較多,空氣PM2.5含量較多,霧霾天氣經常來襲。土壤治理效果不佳,87%的城市土壤都出現不同程度污染,重金屬將污染區域達到4%。綠地、樹木等綠植在夾縫中求生存,大量建筑將植被景觀分離開來,生態布局相對分散。城市周邊郊區環保意識差,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拉大,不利于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3.3發展機遇
政策上向生態環保規劃傾斜,無論發展何種產業,都必須將環保放在首位,將“生態立區”作為長期發展戰略。在政府及各單位緊密配合下,城市重點建設區域取得較好治理效果,很多示范點得到國家認可。經濟水平提升較快,能為環境治理提供雄厚的資金支持,生態建設期間不用擔心資金鏈斷裂情況。
3.4面臨的挑戰
為增加城市容積,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有些企業為獲得更大利益,存在填堵河道、大肆捕殺水生動物等行為,水循環遭到破壞,水體生態功能逐漸減弱。治理只是取締污染嚴重企業,但隨著輕度污染企業的增多,工業三廢排放量仍居高不下。由于城市經濟繁榮,務工者大量融入城市,增加城市人口負擔,加劇生態破壞,環境自愈能力逐漸下降。煤炭、礦產等能源為社會生活提供很大幫助,在治理上只能減少能源消耗,不能阻止排放污染,導致環境承載能力日益減弱。
4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相關戰略措施
4.1SO戰略
加強生態保護宣傳,向城市居民傳達“環保、生態”等政策,號召全體成員行動起來,為打造生態宜居環境貢獻一份力量,環境管理局針對城市環境問題,有針對性開展治理,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以點到面不斷提升環境軟實力。打造自身生態旅游文化,突出生態主題,為景區做廣告,將城市區位、旅游資源等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吸收游客進而提升生態產業價值。倡導低碳農業,盡量使用污染較小的生物制劑,保證農業產品純天然、無污染,加快其與二、三產業的融合速度。利用人才優勢,實行產學研合作模式,加大資金投人力度,高校和企業聯合,研究新的生態規劃策略,推動城市向生態化方向發展。
4.2ST戰略
持續優化城市基礎設施,如污水管網,將城市地理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保證污水全部進入管道,設置雨污分離系統,處理后雨水流入水庫存儲起來,形成城市防洪將抗旱系統,緩解水資源緊缺現象。打造獨具特色的環保旅游名片,景區建設注重內涵提升,逐步提升旅游檔次,為景區打造生態名片。加強企業監管,讓企業具有危機意識,不斷提升企業污染治理能力,減少污染排放,權利打造低耗能、高生產量企業。環境保護部門要加強社會引導,在城市各處樹立保護環境的標語,加快清潔型產品研發速度,節能技術的優化改造也不能落下。此外,要盡快完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4.3WO戰略
以“美麗中國”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背景,順應國家政策,將生態規劃滲透到經濟建設中,為實現循環經濟目標不斷奮斗,盡量形成產品生產制造一廢物回收一廢物再利用的經濟循環模式,減少環境污染,提升生態環境自凈能力。把握機遇積極對城市環境進行治理,利用國家下發款項,對污染嚴重河道、土壤等進行治理,完善地下管網,讓清潔能源逐步代替污染型能源,從源頭上減少污染。重點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對臟亂差階段進行全面整改,老舊工業廠區搬遷到新型工業園區,實現污染源集中治理。將周邊農村作為重點開發對象,保持農村原有生態,引流生活污水,動物糞便集中處理,加快農村建設進程。
4.4WT戰略
將外來人口充分利用起來,如企業定期組織員工進行環保類活動,讓外來人口成為生態環保的宣傳者和監督者,保證生態環境治理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土地規劃合理,建筑、綠地科學分配,在不破壞生態循環的基礎上,完成商業用房、居住用房等建設。將互聯網監管體系引入,對城市各區域嚴格監控,大到檢測企業排污情況,小到規范公民行為,減少亂扔垃圾行為。
5結語
通過SWOT分析法,城市生態環境情況一目了然,針對不同因素,采取相應分析視角,得到的生態環境內容也存在差異,SWOT矩陣幫助環保部門對城市環境進行全面分析,為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參考。針對環境問題提出治理措施,生態環境恢復速度明顯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