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銘



摘 要:本研究以山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第一手原始數據資料為基礎,利用 GIS 技術把傳統的報表數據轉變為可以進行直觀表達的地理空間信息,并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空間分布和流向進行分析,為進一步進行大學生就業區位影響因素分析,進而為就業指導工作的分析與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空間分析;GIS
2018年10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出臺《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意見中提出:結合市場就業導向,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青年工作和創業的意愿,在省內部署和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行動。因此可見,關注當今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當今時代必要的研究任務之一。
當前就我國大學生就業研究的現狀來看,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對就業能力問題進行研究。如史秋衡[1]以USEM模型數據庫(NCSS)為基礎,研究得出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更受制于第二課堂的設計;如洪成文等[2] 采用自制問卷調查了山東省四所高校745名大學生,分析了當地大學生一般就業能力的結構和水平。二是對就業地域選擇的研究。如徐頑強[3]通過研究分析得出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區位分布與大學生就業地域選擇間耦合程度,得出以上因素為選擇就業地域的關鍵性因;強歡歡[4]以南京新就業為例,系統地從微觀角度分析了這一群體的社會特征和當前的生存空間。三是從就業指導的角度研究大學生就業問題。例如,葛長波[5]探索“精細”就業,建立一支具有結構多樣性和專業技能的專業指導人員隊伍,注重過程控制,建立全面的就業指導體系。綜上所述,針對大學生就業空間層面的研究尚未涉及。因此,本文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通過分析山東省各地市就業數據,通過對山東省大學生就業空間分布流向、對就業空間分布中心進行識別以及探究山東省就業分布的時空演變來研究山東省大學生就業空間差異及其發展趨勢。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區域與數據來源
本研究關于山東省大學生就業空間差異及其趨勢的區域范圍包括整個山東省16個地市(萊蕪市于2019年1月撤銷,在此不做分析)。且本研究的空間尺度為市級行政單元,所采用的就業數據分為兩部分,其中用于分析當前(2018年)山東省大學生就業空間差異的數據為問卷調查數據,具體調查方法為: 首先設計大學生就業區域選擇調查問卷,其次召集調研人員于山東省各市高校通過直接訪談法現場填寫問卷。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27000份,收回有效問卷26016份,有效率為96.36%。其中用于比較就業空間變化趨勢的數據為2014年山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統計數據,為了使結果更具科學性,采用隨機抽樣法選取數據25000個。
1.2研究方法
1.2.1 克里金插值
為了準確分析山東省大學生就業密度分布的相關空間信息特征,在此用到的研究方法為克里金插值法。此種方法通過獲取空間中的測量數據,通過相關公式計算得出預測的點距離以及位置點的相關空間信息。
1.2.2 核密度分析
對于山東省大學生就業中心的識別,本文運用核密度分析法。核密度分析法可以有效地分析單位條件下每平方公里就業人數的密度大小。該方法首先需要準備山東底圖矢量shp文件,以及山東省各市就業人口和面積數據,通過ArcMap軟件對山東省各地市的就業密度進行繪制,使各地市的就業密度能夠清晰、明顯地分布在地圖中。
2. 2018年就業密度分布空間特征分析
2.1就業密度分布空間格局
本文用ArcMap10.2繪制出如圖一所示的山東省大學生就業密度曲面估計圖,以此來分析2018年山東省大學生以市級為單位的就業分布空間情況。如圖一圖例所示,紅色-橙色-黃色-淺綠色-深綠色分別表示就業密度由高到低分布。由此得到以下分布特點:首先從整體來看,2018年山東省大學生就業空間分布呈中部向南北兩側縱向密度遞減趨勢,其中,中西部地區以及中東部地區就業密度最大,為0.213人/平方公里—0.519人/平方公里;中部地區就業密度適中,為0.051人/平方公里—0.149人/平方公里;西北和西南部地區就業密度最小,為0.022人/平方公里—0.036人/平方公里。其次從市級行政單元來看,就業密度最大的城市集中在濟南、青島、煙臺三個城市,這與2018年山東省各市地區生產總值排名相契合,2018年青島、濟南、煙臺GDP分別為12001.52億元、7856.56億元以及7832.58億元。就業密度最小的城市為濱州、德州、聊城、菏澤、棗莊、日照,就業密度在0.022人/平方公里—0.036人/平方公里,2018年濱州、德州、聊城、菏澤、棗莊、日照GDP分別為2640.52億元、3380.30億元、3152.15億元、3078.78億元、2402.38億元、2202.17億元,均低于3500億元,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由此可見2018年大學生就業空間選擇與城市經濟發展現狀具有一定相關關系。
2.2就業中心分布結構
就業密度情況通過核密度分析分成3個等級,通過圖2山東省大學生就業核密度分析圖可以看出,2018年山東省大學生就業分布中心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區,且呈現波浪狀連線趨勢。從圖2可以看出,就業中心分布主要集中于山東東部沿海地區以及中部內陸地區,(山東省主要經濟圈)。2018年山東省大學生就業中心主要分布的地區有:青島市市南區、嶗山區,煙臺市萊山區、芝罘區,濟南市高新區、歷下區以及濰坊市奎文區、青州市。據調查顯示,應屆畢業生在選擇就業所在地時,會綜合考慮地域經濟發展情況、環境情況以及當地對大學生的就業優惠政策。
3.2014-2018年就業空間差異研究
為了比較2014年至2018年山東省大學生就業空間分布的差異情況,本文通過計算山東省各地市2018年大學生就業人口密度與2014年大學生就業人口密度的數值差,通過ArcMap軟件繪制出如圖3所示的2014-2018年山東省大學生就業空間分布差異圖。從圖中可以看出:2014年至2018年山東省大學生就業密度呈現顯著性增長最高的是煙臺、青島以及泰安市,增長的密度范圍在0.118人/平方公里—0.211人/平方公里,以上三個城市中,泰安市的增長變化尤為顯著,與泰安市相比,青島、煙臺地區為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其制造業、服務業發展迅速,對大學生的需求較多,且經濟發展水平近幾年增長尤為迅速,因此經濟因素是青島、煙臺地區吸引大學生就業的首要因素。泰安市經濟發展情況近五年處于山東省中游水平,據調查研究發現,其吸引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因素是良好的地理環境優勢,泰安市緊鄰省會城市濟南,且與淄博、臨沂、濟寧、聊城四個城市相鄰,以上五個城市人口較多,且擁有良好的高校資源,畢業生較多,因此泰安市可吸收周邊畢業生。從圖3可以發現,濰坊、日照、淄博市2014-2018年大學生就業密度情況呈現負增長,負增長密度范圍在-0.010人/平方公里—0.003人/平方公里之間。可見2014年之前濰坊、日照以及淄博市對畢業生吸引力較大,現如今,畢業生選擇更為多元,會更加注重地理環境因素的選擇。
4. 結果與討論
首先,2018年山東省大學生就業空間分布呈中部向南北兩側縱向密度遞減趨勢。中西部地區以及中東部地區就業密度最大??梢姵鞘械陌l展是留住人才的關鍵,而大學生作為傳統人才的代表,是城市競爭中的重要資源之一,因此在就業密度較低的城市,要想吸引人才,首先要提高自身經濟實力,其次要敢于出臺人才引進政策,以吸引外來大學生就業。
其次,2018年山東省大學生就業分布中心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區,且呈現波浪狀連線趨勢。就業分布中心的呈現,能夠進一步發現城市之間競爭力與吸引外來大學生以及留住本地區大學生之間的關系。如何打造核心競爭城市,是今后發展的主要問題。
最后,通過對山東省2014年和2018年就業密度數據進行差異分析可以發現:人口較多的傳統城市在經濟壓力的大環境下所表現出的就業情況不容樂觀,人口是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有效因素,但在新技術、高科技日益進步的今天,城市的發展需要通過創新實現,當今時代,青年是創新能力十分強大的群體,人才儲備戰略是目前各個城市需要考慮的重要戰略。
[參考文獻]
[1]史秋衡,王芳.我國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結構問題及要素調適[J].教育研究,2018,39(04):51-61.
[2]牛欣欣,洪成文.地方高校大學生通用就業能力結構及水平研究——基于山東省四所高校的調查分析[J].當代教育科學,2018(12):79-84.
[3]徐頑強,朱喆.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區位分布與大學生就業地域選擇的關聯性[J].現代教育管理,2015(12):88-92.
[4]強歡歡,吳曉,王慧.大城市新就業人員的自發型聚居空間解析[J].規劃師,2015,31(03):87-93.
[5]葛長波,王曉瓊,陳文杰.大學畢業生“精細化”就業指導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4):79-80.
[6]潘文慶.就業價值觀對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影響研究[J].廣東社會科學,2014(04):40-46.
[7]沈體雁,勞昕,張進潔.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的經濟密度研究框架建構[J].華東經濟管理,2013,27(09):64-70.
[8]勞昕,沈體雁.中國地級以上城市人口流動空間模式變化——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J].中國人口科學,2015(01):15-28+126.
[9]陳靜,王小攀,劉建,胡艷,丁憶.2010~2017年重慶兩江新區職住空間時空演化特征分析[J].地理空間信息,2019,17(06):80-84+88+9.
[10]于沂仟. 提升高校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6.
[11]韓會然,楊成鳳,宋金平.城市居住與就業空間關系研究進展及展望[J].人文地理,2014.
[12]林文盛,馮健,李燁.ICT對城中村居民居住和就業遷移空間的影響——以北京5個城中村調查為例[J].地理科學進展,2018,37(02):276-286.
[13]楊瑩.基于GIS的求職者居住環境空間選址模型研究[J].科技與創新,2015(22):22-23.
[14]姚威.淺析大學生創業教育與職業發展——評《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創業研究》[J].中國高??萍?,2019(06):97.
基金項目:2018年度山東省高等學??蒲邪l展計劃項目(人文社科類B類項目)研究項目“山東省大學生就業空間差異及其趨勢研究”(課題編號:J18RB183)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山東女子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