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萍 安林瑞
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交通強國,我國交通發展進入新時代,致力于建設“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綠色智能、開放共享”的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新時代意味著中國交通發展由“基本適應”向“引領發展”轉變,實現由“走得了”向“走得好”升級,由服務國內為主向服務全球拓展,迎來由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的歷史性飛躍。甘肅省作為內陸省份,在加強同中東部地區、西部地區的合作交流中,在向西開放務實合作發展進程中,需要建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省區市協同發展的區域協作機制,更需要在交通領域有所作為。
一、注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
交通專業技術人才在交通發展規劃、發展理念中的作用不可忽視,以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高素質管理人才及綜合運輸急需緊缺人才為重點,加強人才培養,強化高校和專業科研機構合作。一是要引進一流大學交通類專業人才,依托重大工程、重點科研項目、重點科研基地,支持科研骨干開展基礎研究和科技攻關,打造一批行業急需的高水平創新團隊。二是加強綜合運輸有關學科和專業知識培訓,促進交通運輸人才的流動配置與合作交流,提升綜合運輸發展實踐的人才保障能力。三是要真正重視人才的使用,在重大交通項目的規劃設計中,要聽得進專業人才的意見和建議,經過認真討論和科學論證,確定最終方案,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二、注重前期調研,做好整體規劃
前期交通規劃需考慮周邊環境和經濟發展情況、精準扶貧等。甘肅省地勢狹長,每個地(州)市地理人文環境大不相同。一是建議將甘肅省分成河西、河東、蘭州、甘南、隴南五個部分進行分區規劃,結合當地扶貧、旅游、經濟發展考慮整個交通布局。比如,有的高鐵路線不能僅僅以路程遠近為標準,而應該考慮能否帶動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二是建議建立互通式立交,在高鐵停靠站附近設立相應的地鐵站、公交站、客運站等,方便旅客出行,解決交通擁堵,做到“以人為本”。三是建議將農村公路設計成水泥路面,短期看,水泥路面成本高于柏油路面,但是長期來看,水泥路面使用壽命長,養護成本低,可以減少“油返砂”情況,社會效益較好。總的來說,要將公路鐵路的綜合性規劃貫穿到交通體系建設的中長期發展中,有利于交通業的發展。
三、加強監管,保證質量
高速公路不能簡單地以最低成本為標準,而應該注重質量,實現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從設計到施工,再到后期養護,都需要將科學的設計理念、安全的監管體系和有效的應急救援能力貫穿其中。一是建議將高速公路的路基厚度為15公分,只要設計合理,一般不會受地形、地貌影響。二是高速公路的收費站必須每隔一段時間進行擁擠程度抓拍,達到一定程度,必須加寬,不允許排隊,如果排隊等待時間過長,車輛過多,可適當免費放行。
四、創新融資方式
建議多渠道、多方法籌措項目資金。一是嘗試高速公路通過3p融資模式進行修建。通過政府出力,讓大型上市公司(以國企為主)投資,合力修建高速公路,修好后通過收過路費來分紅獲取回報。二是鼓勵地方提修高速,由地方籌資。三是成立交通投資集團,可嘗試一些礦產資源、旅游資源(鹽礦、煤礦)交給交通部門,將資源換成資金。
五、建立智慧交通系統
積極參與“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管理、服務全面融合,促進市州之間、運輸方式之間信息服務互聯互通,提升交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一是借助互聯網平臺,推進綜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務系統建設,促進出行服務信息的開放與共享。二是完善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郵政等行業物流信息系統。加快搭建全省統一的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覆蓋區域內節點城市、交通樞紐、物流基地、重點物流企業等,實現跨區域、跨行業平臺之間有效對接和物流公共信息交換共享。
(作者單位:甘肅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甘肅 蘭州 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