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笑影 梁流濤


摘要:結合偏離一份額分析進行了鶴壁市經濟產業現狀分析評價。結果發現:①鶴壁市的經濟相對于河南省經濟平均增長水平弱,產業結構雖進行調整但仍存在不合理性。②鶴壁市經濟競爭力弱。提出了鶴壁市需要打造產業集聚區,通過優化產業鏈條達到資源的合理利用,通過產業布局調整,以促進快速發展。
關鍵詞:產業結構;產業優化;河南省;鶴壁市
中圖分類號:F1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6-0271-02
1引言
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推動著城市的快速發展,促使城市的經濟發展。研究發現城市經濟的發展與城市產業結構的優劣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河南省作為中原大省、農業大省,它的發展情況值得學者進行研究。省的發展離不開所含腹地的發展,河南省的發展需要各地市的努力?,F有針對鶴壁市的經濟情況分析較少,對經濟結構的評價缺乏定量化的方法?;诖?,采用偏離一份額分析方法來評價鶴壁市的產業發展現狀。通過合理評價鶴壁市的經濟為拉動河南省的發展的提出一些建議,期盼鶴壁市更好的發展。
2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2.1數據來源
本次研究選擇河南省和鶴壁市兩個區域。研究基期為2013~2017年。數據來源于2013~2017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鑒》、《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公報》。
2.2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偏離一份額分析法。偏離一份額分析法通過對參照區域的經濟進行動態分析,將研究區域的經濟變化作為參照,以份額分量Nij、結構偏離分量P。和競爭力偏離分量Dij3個變量來解釋產業結構是否合適進而評價某區域競爭力的高低,通過找出解釋區域經濟發展或衰退的原因,確定某區域的經濟發展方向,基于此確定一個城市發展的合理方向。
3結果與分析
3.1鶴壁市產業結構評價
采用偏離一份額分析法對鶴壁市的經濟進行了分析,得到了表1,從表中可以發現。在份額偏離(Nij)方面,鶴壁市的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相對于參照區域是負增長,而第三產業相對于參照區域為正增長。研究期內,鶴壁市的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增長落后于河南省,第三產業增長迅速于河南省。在結構偏離份額(Pij)方面,鶴壁市的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相對于河南省來說為負值,第三產業相對于河南省來說為正值,存在劣勢。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相對來說,第二產業的劣勢更為大。鶴壁市的第三產業相對于河南省為正值,在三個產業中,鶴壁市的第三產業為河南省貢獻率更大。研究發現,鶴壁市的產業結構進行了一番更改,但是仍舊存在一些問題,鶴壁市對河南省的經濟拉動作用弱。在競爭力偏離分量(Dij)方面,鶴壁市相對于河南省來說均為正值,三種產業均有競爭優勢,以二次產業競爭優勢明顯,三次產業次之。我們可以發現,第二產業的競爭優勢相對來說較弱,需要進一步提升??偟膩碚f,研究期內,鶴壁市的競爭優勢尚具優勢,需要提高第二產業的競爭優勢。
進一步計算鶴壁市三個產業的相對增長率指數L,結果效果指數w和競爭率指數u得到表2。發現該市相對增長指數小于1,相比于河南省,該市的增長速率緩慢;與河南省的平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結果效果指數小于1,表明鶴壁市的經濟整體結構一般,其中高增長、迅猛發展的產業少;對河南省經濟增長的貢獻少。競爭率指數小于1,說明鶴壁市的各產業的增長勢頭慢,競爭能力弱。
3.2產業結構優化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高水平的城市創新能力會加速城市的發展;交叉融合促進產業的發展,充分挖深資源優勢,提升產業的深度,不簡簡單單以消耗能源來換取經濟效益,依托于更好的生產模式,促進城市的經濟發展。在產業結構方面,挖掘第二產業發展潛力,形成第二產業集聚效應;以三產融合為理念、利用政策優勢,交通優勢,信息化優勢,形成產品加工鏈條機制,創造獨有生產模式。發展模式方面,改變以老城區發展工業,新城區重點發展第三產業的模式。現有的發展模式使各產業經濟集聚中心產生隔離,交流較弱。粗暴的在老城區發展發電、化工等工業,會污染環境,破環人居環境,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負擔,此外,不利于老城區旅游資源的使用,不利于以旅游帶動經濟發展到實現。在產業創新方面,要合理利用網絡信息,均衡網絡信息類產業和實體經濟的發展,提升產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4結論
(1)鶴壁市的經濟相對于河南省發展速度慢,拉動河南省經濟發展的貢獻弱。
(2)鶴壁市產業結構不大合理,產業結構中有較大拉動力的產業太少,急需解決二次產業發展速度問題,增長二次產業的競爭力。
(3)鶴壁市需要形成特色的產業集聚區或者生產鏈條,創新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