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云
摘 要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和完善農村基本管理體制的必然要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保證農民有穩定的收入并提高農村經濟的發展速度,核心內容是了解集體經濟的家庭背景。對集體經濟資產進行資產清理和驗資,是促進農村集體經濟順利發展的重要途徑,對于推動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清產核資
中圖分類號:F321.3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1.037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相關文件,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分類,主要分為3種類型。1)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其他類型的資產,如土地、山脈、草原、荒地、森林、沙洲等。2)經營所使用的建筑、設備及相關的工具,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等。3)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公共服務項目,也就是指那些非營利性的資產。這3類資產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主要資產構成,也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重要基礎[1]。
1 農村集體資產清查核算原則
集體資產清查核算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對集體經濟現狀的掌控。應強調以下5個原則:1)產權關系是否合理、實事求是;2)資產明確;3)堅持民主、公開、規范的管理;4)堅持清算和驗資的分類指導;5)積極穩妥的政策。
2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思想認識問題
在改革中,許多基層干部面臨著巨大的任務壓力和恐懼。雖然政府職能部門已制定發布了一些紅頭文件,作為他們執行工作任務的依據,但他們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經驗比較缺乏,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所遇到的問題;人力資源不夠,面臨許多困難;難以在規定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任務。另一方面,部分基層干部存在著“懶惰”的心態,害怕麻煩和問題。由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很多基層干部不想將時間和精力花費在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見效的事情上,甚至一些干部擔心在改革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錯誤會影響自身的名譽,會對自己的前途造成不利的影響。究其根本原因,是基層干部對農村集體產權改革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只有轉換觀念,不斷地提升執行力,才能夠提升資產清算和集體所有權制度改革的效率[2]。
2.2 量化范圍問題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村集體所有制的改革還不能夠脫離原有集體經濟組織的范圍。換句話說,人們對于集體資產量化的理解還沉浸在過去的思想中,對量化的概念、特點以及量化所牽涉的范圍不太清楚,所以在解決農村集體經濟問題時仍然存在著大量的問題[3]。另一方面是應將經營資產、非經營資產和資源資產包括在量化范圍內。只有這樣,農村集體資產的完整性和改革的徹底性才能得到保障,才能振興農村集體資產,發揮更大價值,更好地保護農民財產權。
2.3 組織成員資格問題
農村集體經濟的類型有很多,每個村鎮的情況也大不相同。農村集體經濟的改革是以農村集體經濟的具體情況為基礎,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進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主權的選擇。在這一要求下,必須遵守尊重群眾“規范化”的原則。農村集體資產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積累勞動成果的資本。在具體操作中,要做到權利和義務對等,要求小組成員明確,履行義務是享有權利的前提,是實施改革的基礎和先決條件。成員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對集體經濟組織進行相應義務的貢獻。這是化解農村集體經濟分配方面矛盾的主要依據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能夠穩定、持續發展[4]。
2.4 股權份額設置問題
保證公平合理的權利設置也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F階段的主要問題是需不需要設立集中股權。一些村級干部的意見是可以設立,集中股權可以將集體經濟的資產改革實施加速增質。但有少數的村級干部認為,集中股權可能會導致界限不清,出現事情無人管,資產分不清的情況,導致權力決策上的矛盾。在處理這些問題時,江蘇省贛榆區城西鎮可以根據北京市和河北省的經驗,在改革初期有選擇地設定一定比例的集體股份,用集體積累性收入來建立集體公益性設施,但在實踐中,可以根據村民的意愿以民主的方式來決定設置與否。
3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果
3.1 經濟方面
江蘇省城西鎮自實施改革以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據調查,城西鎮已經完成了村級的改造,在這一過程中,全面地完成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農村村民能夠穩定地享有集體經濟帶來的收入。
3.2 社會方面
農村集體所有權制度改革的深化,大大改善了村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關系。只有認真開展農村的集體資產清算和資本檢查工作,明確成員的權益分配,才能真正實現“權力歸民”,真實、有效地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同時,在不斷增加收入的基礎上,提升對農民的積極性,對保持農村的協調、穩定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5]。
4 促進產權制度改革深化的策略
4.1 明確工作目標
我國地域遼闊,地區的不同導致了經濟基礎存在很大的差異。由于這一特質,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產權管理和分配方面也存在非常大的差異。有必要明確分工,為清算和資本檢查提供必要保障。例如,城西鎮農林水利站召開了集體資產整理的相關會議,其中包含的部門有鄉鎮街道、資產管理部門。會議制定了專門的集體資產檢驗制度,并為清查提供人力和物力。明確分工,明確目的,各職能部門人員高效完成任務,才能保證資產檢驗和驗證的高質量完成。
4.2 制定有效的清查方法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分散、管理制度不健全、集體資產透明度不高。對于這一客觀問題,城西鎮管轄村集體經濟組織必須制定清算集體資產和檢查資本的具體方法,規范集體資產的清算和資本檢查業務。另外,以資產清算和資本檢查為主要工作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將堅持事實論證的原則,誠實記錄各種戶頭,認真調查和登記可疑戶頭[6]。
4.3 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管理制度是農村集體資產清算和驗資工作優質發展的必要條件。城西鎮集體經濟組織必須將集體資產登記制度建立好,才能做好后面的檢查和驗資工作。1)在各種不同方式的集體資產中,要分別設立專門的賬戶,讓資產和賬戶的管理變得透明,管理人員能夠對資產進行動態監控,方便存貨和資本檢驗,并及時更新最新的賬戶信息。2)改善現有的資產保存和使用制度。例如,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生產資料和資產中,價值較高、資金花費較大的生產設備需要專業人員對其進行定期的維護管理。與此同時,集體資產支出,應該遵循相關的要求和程序,保證賬戶能夠為調查提供數據。
3)需要對合同進行定期檢查,合同到期,需要立刻進行結算,并且按照規定更新到期的合同,按照順序處理不符合要求的合同[7]。完善年度資產調查報告制度,不僅可了解同一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運營情況,還可為加強集體經濟組織監督管理奠定基礎。
5 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集體資產清算的特點是時間緊、任務重、范圍廣,這就決定了在開展和實施集體資產清查工作時必須考慮到效率和質量。一方面,要完善資產清理和資金管理體系,為資產清算和驗資提供參考,確保資產清理和驗資的規范化;另一方面,要根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客觀條件,建立專門的基礎部門對集體資產的庫存進行定期的檢查和驗資。集體資產的清算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品質保障,不斷完善集體資產清算工作,才能夠實現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發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作用。同時也能夠為農村發展創造出良好的條件,不斷提升農村的經濟實力,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志秀,李增元.鄉村振興中農村集體產權改革對社區治理的影響——基于山東省J縣A社區的實證研究[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1):33-51.
[2] 解孟妮.做好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4):204,206.
[3] 方桂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多重影響研究——來自北京市昌平區的實證調查[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9(1):5-19,206.
[4] 農業農村部就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進展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J].吉林農業,2018(14):3-6.
[5] 夏英,鐘桂荔,曲頌,郭君平.我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做法、成效及推進對策[J].農業經濟問題,2018(4):36-42.
[6] 陳華彬.“三變”視域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研究——內在機理、運行機制和實證分析[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31(11):50-58.
[7] 方志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理論和模式選擇研究[J].科學發展,2017(4):80-9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