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蘋蘋 劉玉琳 張進山 袁金容
摘 要 為決戰脫貧攻堅,推動沙坪鎮經濟快速發展,介紹了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沙坪鎮當前農業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其2019年產業結構調整計劃,分析了當前發展過程中存在問題并對產業結構調整計劃進行可行性分析,最后根據沙坪鎮的土壤、氣候特征提出了促進當地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可行性對策。
關鍵詞 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對策;貴州省沙坪鎮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1.058
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沙坪鎮由于地貌起伏較大,水資源分配不均,日照時間長,農業生產出現“小、多、雜”的狀況,隨著近幾年農業結構調整,沙坪鎮經濟有了很大起色。為推進沙坪鎮農業進一步發展,對當地產業進行分析,并提出發展對策。
1 沙坪鎮農業產業發展現狀
1.1 自然資源
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沙坪鎮屬低熱河谷亞熱季風區,年降水集中在5—9月,無霜期長,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為19~20 ℃,日照時間長。沙坪鎮北面與東面為以黃棕壤、黃壤、沙土為主的山坡地形,東西面為喀斯特地形脆弱環境。
沙坪鎮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東南部,國土面積為148.38 km2,其中水田390.75 hm2,耕地面積4 098.02 hm2,草地2 805.78 hm2,林地面積4 654.79 hm2,森林覆蓋率達53%。現今,沙坪鎮可利用田土約333.5 hm2,其余田土大都種植有水果、香料[1]。
1.2 沙坪鎮現有產業發展現狀
1.2.1 種植業發展現狀
1)李子。沙坪鎮全鎮均有種植,其中蜂糖李種植
1 000.5 hm2,四月李種植66.7 hm2,目前蜂糖李未掛果,四月李2019年預計掛果66.7 hm2,每667 m2可產500 kg,每千克2元,預計產值100萬元。2)砂仁。主要種植在者索村、尾俄村、尾列村、板昌村、尼羅村等村,目前種植共計133.4 hm2,每667 m2可產400 kg,每千克2元,預計產值160萬元。3)芒果。主要種植在沙坪鎮爛泥溝村,共連片規模種植66.7 hm2。4)香蕉。主要種植在沙坪鎮沿江的龍論村、爛泥溝村,目前種植共計86 710 m2。5)甘蔗。主要種植在者砍村、沙坪社區、尾列村、板昌村、里懷村、爛泥溝村、尾俄村、尼羅村,目前種植共計333.5 hm2,每667 m2可產4 t,每噸450元,預計產值900萬元。6)板栗。主要種植在者索村、尾俄村,目前種植共計200.1 hm2,每667 m2可產300 kg,每千克4元,預計收入360萬元。7)無患子。種植主要分布在里懷村、這年村,目前種植共計733.7 hm2,目前掛果20.01 hm2。
1.2.2 養殖業發展現狀
1)牛。全鎮均有分布,現牛存欄數量約為2 700頭,預計產值2 160萬元。2)生豬。全鎮均有分布,目前存欄數量約為6 000頭,預計產值1 500萬元。
1.3 企業、合作社和村集體帶動情況
1)企業引進。目前沙坪鎮引進的農業企業有4家,分別為富之源集團、萬牛集團、天牧公司和元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2)合作社。目前沙坪鎮14個村均已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覆蓋全鎮貧困人口12 100人,實現貧困戶全覆蓋。3)村集體帶動發展。目前,沙坪鎮龍論村合作社流轉土地種植香蕉66.7 hm2,帶動該村90戶486人(其中貧困戶67戶294人),主要通過合作社+大戶+農戶的方式;尾俄村通過中國黃金集團幫扶,購買挖掘機,建立砂仁烘干廠,帶動31戶貧困戶發展,主要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寨豪豬養殖基地帶動8個村320戶貧困戶,主要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萬牛養殖場帶動全鎮647戶貧困戶,主要通過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
1.4 產銷對接情況
1)沙坪鎮引進紅糖廠兩個,解決333.5 hm2甘蔗銷售問題。2)在尾俄村新建砂仁烘干廠一個,解決133.4 hm2砂仁的烘干和銷售。3)板栗和李子主要由經銷商上門進行收購。
2 沙坪鎮2019年產業結構調整計劃
2.1 產業布局及規模
在沙坪社區、大寨村、者砍村、尾列村、頂烘村種植高粱146.74 hm2,采取“政府+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方式。1)由糯高粱收購公司與村級合作社簽訂“糯高粱收購協議”,收購公司統一提供種子、種植管理技術,確保糯高粱高質量收購。2)由農戶與村級合作社所簽訂“糯高粱訂單種植協議”,轄區內農戶種植,種子供應與收費均由村合作社負責組織,除此之外,村合作社還參與種植管理及協助收購公司回收農戶所種植的合格糯高粱。3)由農戶自行種植管理糯高粱,由農業部門和收購公司選派技術干部進行種植及管理方面的指導,以確保糯高粱的質量和產量。
在者砍村、尾列村、尼羅村的軟麻壩子和上、下七舍種植花椒100.05 hm2。引進貴州天牧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實施方式,由三個村級合作社向農戶流轉土地,再轉租給公司,公司負責種植、管理和銷售。
爛泥溝村主推精品水果,目前已種植芒果66.7 hm2,2019年繼續種植33.35 hm2,到年底可形成100.05 hm2連片精品水果,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實施方式,村合作社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銷售。
2.2 “一長兩短”產業覆蓋
1)繼續鞏固沙坪鎮砂仁、花椒、芒果、香蕉、李子和板栗種植,督促群眾加強管理,保確長期效益。
2)結合沙坪鎮已獲得批復的280萬元因戶施策項目,覆蓋全鎮2019年未脫貧的2 789名貧困人口,人均補助1 000元;結合65萬元的養牛項目資金,可覆蓋115戶816人,可讓3 000余人享受短、平、快項目覆蓋。
2.3 產銷對接
1)積極與貴州錦豐公司對接,推進沙坪鎮農產品與公司食堂實現產銷對接。2)抓住貴州大學農學院、醫學院和體育學院對口幫扶沙坪鎮的機遇,積極推進沙坪農產品有機認證和與學校食堂產銷對接。3)充分利用好寧波南門街道和古林鎮對口幫扶沙坪平臺,積極與幫扶鎮和街道聯系,爭取沙坪農產品進入寧波市場[2-3]。
3 沙坪鎮農業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香蕉基地和芒果基地灌溉問題。沙坪鎮香蕉基地和芒果基地均建設在北盤江流域,但受地形限制,缺乏灌溉水源,需從北盤江進行提灌,目前兩個基地種植已基本結束,急需灌溉水源。2)花椒基地存在的問題。沙坪鎮引進的天牧公司預計在沙坪種植花椒100.05 hm2左右,主要種植區域在該鎮軟麻壩子和上、下七舍,目前完成軟麻壩子18.68 hm2花椒種植,但受產業路影響,上、下七舍還未進行種植,同時也急需灌溉設備。3)其他問題。沙坪鎮因受氣候、土壤和水源因素制約,農業產業發展零散,未找到適合沙坪氣候、土壤的產業進行主導發展。希望相關部門能組織專家,到沙坪鎮實地蹲點調研,對沙坪氣候、土壤和水源等進行充分研判,為沙坪農業發展“把好脈、出良方”,以便沙坪鎮農業產業能支撐和鞏固脫貧成果。
4 沙坪鎮產業結構調整的可行性分析
在規模上與相應的收購單位簽署協議,為農戶提供種子,統一技術、統一回收,降低農戶生產成本,確保農產品銷路,保障農戶收入,并在鞏固沙坪鎮發展香料、精品水果的基礎上結合因產施策項目,雙面增加農戶收益。在產品對接方面,與貴州錦豐公司進行對接,解決產品的滯銷問題。此外,沙坪鎮非常適宜小黃豆種植,且所種植小黃豆品質較好。將小黃豆立為地標產物,借助更多渠道推廣發展,有利于沙坪鎮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5 促進沙坪鎮農業產業發展的對策
1)發揮亞熱帶土壤資源優勢。在繼續鞏固甘蔗、香蕉、芒果等精品水果的基礎上,繼續開發花椒、砂仁等香料,可嘗試片區試點種植,找到適合沙坪鎮的農產品生產鏈。2)根據不同自然條件,發展立體農業。根據片區自然條件特點,采取多種種利用方式來利用該區域的自然資源,從而發展立體農業。3)實行田間輪作與套作。在輪作、套作種植方式下增加豆科綠肥比重,做到用地養地密切結合,耕作過程中適當深耕深松,合理增施有機肥,精細耕作,從各方面提高黃壤類土壤的生產力。4)增施有機肥,克服黃壤土酸、瘦、黏等缺陷。導致紅黃壤低產的原因之一是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低,導致土壤肥力因素不能得到有效協調。因此,應適當加大農家肥施用,中和土壤酸度,深耕曬垡,客土摻沙,發展精準灌溉事業。5)加強水土保持工作。山地地形存在土壤侵蝕,農田有必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有條件的地方修筑水平梯田,土層較薄的地方,可先整理為順坡梯田,或者起埂種植灌木,攔截水土[4]。
6 展望
在政府的支持及各單位的積極配合下,沙坪鎮農業產業逐步向較好的趨勢發展,雖然受氣候地形等因素限制,整體產業發展呈現“小、多、雜、亂”的狀況,但隨著一些農業產業的持續有效推進,帶動了沙坪鎮脫貧致富,實現了沙坪鎮產業發展經濟效益的長效性。
參考文獻:
[1] 張仕平.貞豐縣農業產業發展的對策與建議[J].理論與當代,2018(8):27-29.
[2] 田豐,陳家潤.貞豐縣魯容鄉百香果產業發展現狀及前景探討[J].南方農業,2018,12(28):90-92.
[3] 彭琴,黃嶄,喻卉,等.魯容鄉百香果產業發展現狀及展望[J].耕作與栽培,2018(4):57-59,51.
[4] 蘇勇,陳文林,張祥剛,等.黔西南州極貧鄉鎮脫貧攻堅現狀調查分析[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9(3):35-39.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