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方怡
[摘要]近年來,我國各地區兒童肥胖癥發病率均呈逐漸升高的趨勢。兒童肥胖癥影響兒童的發育和健康,引起大腦、機體多系統和多器官功能的障礙,同時會導致成年期多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發病的概率增加。因此分析兒童肥胖癥流行病學特點對于兒童肥胖的預防非常重要。本文就我國兒童肥胖癥發病原因、不同地區發病情況進行綜述,以期為將來兒童肥胖癥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我國兒童;肥胖癥;流行病學;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 R589.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9(c)-0026-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rate of childhood obesity has been increasing in all regions of China. Childhood obesit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and health of children, causes the dysfunction of brain, the body′s multiple systems and multiple organ functions, and also in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multiple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hypertens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iabetes, etc.) in adulthood.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hood obesi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hildhood obesity. In this paper, the etiology of childhood obesity in China and the incidence in different regions were reviewe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childhood obesity.
[Key words] Children in China; Obesity; Epidemiology; Research advances
肥胖癥(obesity)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以體內脂肪細胞的體積和細胞數目增加導致體脂占體重的百分比異常增高、脂肪在某些局部組織過多沉積為特點。肥胖既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同時又促進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如肥胖與2型糖尿病、心血管系統疾病、骨關節疾病等有著密切關系[1]。目前,我國兒童肥胖癥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最新研究顯示,我國兒童肥胖癥發病率達到20%[2],而兒童肥胖癥會導致體內基礎胰島素和C肽分泌明顯增高、甲狀腺功能相對低下、總智商、言語智商和操作智商均降低、心肺功能顯著降低、性發育及性成熟均明顯提前[3];此外,還會引起內臟疾病(如脂肪肝、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是內分泌免疫等多系統損害),影響兒童智商、行為、心理等方面[4],嚴重損害兒童的發育及健康。因此,我國兒童肥胖癥的控制刻不容緩。本文就我國兒童肥胖癥流行病學特點作一綜述。
1我國兒童肥胖癥的流行病學特點
1.1我國兒童肥胖癥的發病率
我國目前仍處于發展中國家的行列,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人群肥胖危險一再增加,疾控中心的有關數據顯示,我國17歲以下肥胖人群已超過55萬人,有12%的兒童超重[5]。我國兒童肥胖癥發病率從20世紀80年代的0.8%增至目前的6.5%,某些城市甚至更高[6]。據統計,我國的肥胖發生率無論在城市或農村、成人或兒童、男性或女性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
1.2我國兒童肥胖癥的年齡、性別分布特點
姚金蘋[7]對811名4~6歲兒童的縱向研究結果表明兒童在3個月齡時肥胖率為11.3%,5個月齡降低至4.6%,隨后繼續降低,8個月齡降至3.3%,12~36個月齡肥胖率較低并且穩定,48個月齡肥胖率開始升高至5.9%,60、72個月齡組增幅最大,肥胖率分別是9.5%和13.3%。早期不同月齡出現超重、肥胖的兒童,其在5~6歲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早期未出現超重和肥胖的兒童。從這一研究結果可以發現,1歲內和4~6歲可能為兒童肥胖癥的高發階段。
國內進行過的一項調查發現,肥胖者15歲以前發胖的占11.5%;15~19歲開始發胖的占14.0%。近年來,兒童(15歲以下)的肥胖發生率有增高趨勢[8]。蔣競雄等[9]的調查中將7~12歲兒童按年級劃分后發現,各年級肥胖兒童檢出率:一年級組最低為12.6%,二年級起便迅速升高,五年級達到高峰(20.8%),提示一、五年級兒童在7~12歲肥胖癥發病率增長較快。
申田[10]在我國兒童肥胖的流行趨勢和特點中闡述了兒童肥胖的性別差異:<7歲的兒童女孩肥胖率高于男孩,>7歲的兒童男孩肥胖率高于女孩,10歲左右兒童的發病率較高。馬冠生等[11]曾對廣州、上海、濟南、哈爾濱四個城市兒童抽樣調查中發現男生肥胖率為14.3%,女生為9.3%,男孩肥胖率顯著高于女孩。近年來對全國各大中城市的研究表現為兒童肥胖檢出率總體上升,且男童高于女童。
1.3我國兒童肥胖癥的地區分布特點
近幾年的大部分調查研究均表明在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的肥胖率和肥胖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偏遠地區。在我國的不同地區,兒童肥胖流行趨勢也大不相同,肥胖兒童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經濟水平發達的大城市,其余中部內陸地區和西部邊遠地區的中小城市肥胖流行情況相對較輕。兒童肥胖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大問題。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兒童超重肥胖率出現快速上升的態勢,張娜等[12]對我國九市7歲以下兒童的一項研究指出,兒童單純性肥胖1986年檢出率為0.91%,其中男童為0.93%,女童為0.90%。我國兒童肥胖問題在新疆地區三民族(哈族、回族和漢族)發生率高達5.66%,哈族兒童患病率高達8.94%,位居新疆兒童患病率之首;漢族兒童肥胖患病率為5.09%,回族兒童為3.08%[13]。總體來說我國兒童肥胖癥流行范圍較廣,發病率在集中上升。
1.3.1東部沿海地區兒童肥胖發病率? 東部沿海地區多為我國經濟發展領先的一線大城市,以北京為首的5個大城市早已成為肥胖的“重災區”,兒童更是因生活水平提升導致超重人口數量與日俱增。甘仰本等[14]的綜述指出,北京等地兒童超重肥胖合并檢出率:男童7~9歲達25.4%,10~12歲達25.5%;女童7~9歲達17.0%,10~12歲達14.3%。
這部分地區兒童一般在外就餐頻繁[15],導致孩子從小膳食能量來源廣泛且偏多。此外,關于北京城區0~6歲兒童肥胖流行狀況調查[16]的結果顯示,北京該部分兒童群體肥胖及超重檢出率分別為3.19%和7.64%;3~6歲組是4.49%和9.17%,高于0~2歲組(1.07%和5.14%);男童肥胖率為3.80%,女童為2.54%,男童肥胖率普遍較高。北京市兒童青少年肥胖率一直在上升,2~18歲兒童青少年肥胖率接近10%,同時仍有11%的兒童達到超重指標并且正往肥胖的方向發展。
上海市作為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城市之一,其6~18歲少兒患病率情況也并不樂觀。羅飛宏等[17]的一項調查中,采用國外參考標準的體重指數(BMI)評價了上海6~18歲少兒肥胖患病率情況,得出肥胖粗患病率為3.58%,標化患病率為3.30%,超重粗患病率為13.25%,標化患病率為12.95%。由此可見上海少兒肥胖總患病率中超重的比例較高,與國內大多數沿海發達城市研究報道一致的是[18]肥胖患病率也呈男高女低的特征,而且發病原因復雜。目前探索上海市7~9歲兒童生活行為因素及父母超重情況與肥胖關系的研究得出該兒童群體的超重率達34.14%,肥胖率是18%;男孩肥胖率為22.8%,女孩肥胖率為13.21%[19],呈現男高女低的態勢。城市里兒童各方面生活水平上的優越性更是直接決定了7~9歲兒童在這一時期高發的肥胖率,同時這也成為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肥胖癥和各種嚴重慢性病的危險因素。
兒童時期超重和肥胖問題在廣州市仍不容忽視。2016年廣州市居民體檢相關抽樣樣本顯示市民腰臀比超標率達28.80%,肥胖率達20.38%;廣州市區兒童青少年男子超重比例為11.57%,女子超重比例為8.06%;男子肥胖比例為4.65%,女子肥胖比例為3.16%。超重比例遠大于肥胖比例。數據充分表明廣州市兒童青少年肥胖問題嚴峻,發病率與北京、上海兩地不相上下,提早采取防治措施至關重要。
1.3.2中部內陸地區兒童肥胖發病率? 2007年武漢市一項調查研究顯示,6~12歲兒童肥胖率達14%,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2%)。以湖北省疾控中心對貧困地區中小學生的報道結果來看,小學生超重肥胖檢出率為8.18%,男生和女生超重肥胖檢出率分別為9.32%、6.33%,中部貧困地區小學生的超重和肥胖率為上升趨勢。我國1986~1996年這10年間0~7歲兒童肥胖增長率就已達93.4%,其中以中部和南部城市增長最為迅速[20]。
1.3.3西部邊遠地區兒童肥胖發病率? 在西北邊遠地區兒童超重肥胖問題并未因地域經濟發展相較于東部沿海發達城市落后而減少,而是同樣集中分布于某些省的一、二線城市,如西北喜食牛羊肉的農村少數民族地區、西安等地較為突出。在一篇有關中國大型城市兒童肥胖研究的文章里對西安等城市進行了數據收集發現患一般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男童比例高于女童[20]。有關西安中醫醫院的報道稱據原衛生部相關調查顯示,我國大城市的成人肥胖率占到總人口的12.3%,兒童的肥胖率占到8.1%。其中北方人肥胖率高于南方人,西安的成人肥胖者大約有98.4萬,兒童肥胖者大約有64.8萬。肥胖已成為一種慢性病逐漸滲入人們的生活,影響人們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
以牛羊肉為主要肉類食物的北方地區居民,人群超重率大大高于南方,“2015中國肥胖指數”階段研究成果顯示,中國的肥胖人群分布呈現出由北向南逐步收緊的趨勢[21],兒童也不例外,從小飲食多以牛羊肉為主,近幾年7歲以下兒童超重與肥胖現象尤為突出。甘肅省農村地區7歲以下兒童超重檢出率為8.2%,肥胖檢出率為6.1%,明顯高于1996年中國八城市0~7歲兒童超重和單純性肥胖的檢出率[22]。
1.3.4我國不同民族兒童肥胖癥發病率的特點? 不同國家和民族,兒童生長發育的特點不同。在我國有關兒童肥胖的民族特征研究北方主要是新疆少數民族、寧夏回、漢族以及延邊地區朝鮮族和漢族、內蒙古地區兒童肥胖的調查成果;南方不同民族兒童肥胖主要是西南地區的云南、貴州、廣西等地兒童肥胖癥問題突出。
新疆醫科大學吳潔[23]研究指出,男童脂肪重聚年齡早于女童,漢族兒童脂肪檢出率高于哈族和維族。漢族兒童肥胖檢出率較哈族兒童超重檢出率高,兒童肥胖癥問題形勢嚴峻。
寧夏地區回、漢族兒童肥胖現狀調查中,其地區兒童青少年肥胖檢出率為8.4%,超重檢出率為11.7%。肥胖發生率已從1985年的2.3%增加到2000年的6.3%。不同民族之間肥胖超重檢出率結果顯示,回、漢族兒童肥胖、超重率分別為6.5%、11.2%,9.1%、11.7%,漢族高于回族[24]。漢族兒童飲食、生活習慣各方面受限少于回族,發病率有典型的民族文化差異特點。
在延邊地區,朝鮮族與漢族青少年的肥胖問題最為突出。金銀花[25]的論文調查中發現朝鮮族腰圍(WC)、腰圍身高比值(WHtR)、收縮壓(SBP)、舒張壓(DBP)、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血糖(FBG)水平均高于漢族,朝鮮族各型肥胖檢出率均高于漢族。這與寧夏和新疆的兒童肥胖的民族差異正好相反,延邊地區主要以朝鮮族兒童肥胖為主。
袁雅榮[26]一篇有關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兒童單純性行肥胖的行為因素調查分析對策的研究隨機抽取了阿拉善盟少數民族地區,結果顯示,在抽取的3604名兒童中超重兒童檢出率為13%,肥胖檢出率為39%,提示少數民族地區兒童肥胖率正在逐年上升。此外,蒙古族兒童超重和肥胖也成為了該民族兒童健康的威脅性因素。付群[27]2010年調查蒙古族7~18歲學生的BMI,結果顯示,其隨著年齡的上升而增加,總的平均超重率、肥胖率分別為10.6%、6.4%。蒙古族兒童肥胖問題日益受到關注。
位于西南地區的云南省境內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范麗梅等[28]調查了云南15種特有少數民族7歲以下兒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現狀及主要影響因素,結果顯示,云南15種特有少數民族7歲以下兒童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分別為13.6%和4.6%,男童超重和肥胖的檢出率高于女童。俞躍萍等[29]的云南15種特有少數民族0~6歲兒童肥胖癥的研究發現從民族分布看拉祜族、布朗族、哈尼族三民族兒童的低體重率居高,超重和肥胖檢出率與范麗梅等[28]的數據一致,其中以僳僳族檢出率為最高,分別為23.8%和9.2%。云南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兒童發育差異很大,但具體對不同民族的兒童肥胖特點并未有確切的研究說明。
貴州省2014年不同中小學生營養狀況分析里發現7~8歲漢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兒童超重率為7.15%,肥胖率為3.95%,漢族學生肥胖率明顯高于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苗族、布依族、侗族的肥胖率明顯高于水族;而肥胖率為漢族、布依族男童顯著高于女童[30]。楊勝文等[31]調查黔南地區的結果顯示,3~6歲兒童超重率為24.21%,肥胖率為10.18%,男童肥胖率(9.84%)略低于女童(10.95%);漢族兒童肥胖率(11.07%)高于布依族(5.07%),均明顯低于苗族(14.4%)。兩項研究均表明貴州省漢族和苗族兒童是兒童肥胖癥的主要群體,其次是布依族、侗族和水族。
在我國南方的民族里,廣西壯族兒童形態發育水平也是我國兒童肥胖癥研究的熱點。廖慧萍[32]的研究指出廣西壯族兒童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壯族學生因體重的增加其超重、肥胖率高于漢族學生。1995~2000年壯族兒童超重率呈穩步上升,在5年內7~15歲城市男童超重率增加2.24%,鄉村男童超重率增加0.46%,城市女童增加3.04%,鄉村女童增加0.77%。2006年7~15歲城市男童超重、肥胖檢出率分別為7.10%、3.35%,鄉村男童分別為3.31%、1.72%;城市女童分別為5.43%、2.56%,鄉村女童分別為3.05%、1.46%。廣西壯族兒童肥胖總檢出率雖低于同齡漢族兒童,但增長速度過快,也是兒童肥胖癥的重點防治人群。
2小結
綜上所述,研究我國兒童肥胖是從根本上降低我國成人肥胖和各種高血壓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發病率更為有效的方案。兒童是祖國的未來,降低肥胖癥及肥胖相關疾病的發病率對于提高我國兒童和成人健康水平及生活質量,減少我國醫療資源的消耗,促進社會經濟水平發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卓群,王寧寧,馬亞楠,等.腸道菌群與兒童肥胖的關系及其機制和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7, 29(12):1456-1462
[2]黃曉飛,陸穎理.腸道菌群與肥胖關系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4,20(1):82-84.
[3]張亨菊,李耀.兒童肥胖癥對健康的危害[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1996,30(2):15-17.
[4]朱玉.兒童肥胖及其引發的疾病[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b3170722647d27284b7351ad.html,2012-04-15.
[5]肥胖其實是社會問題的故事[EB/OL].http://www.fantizi5.com/gs/duzhe/iso/isowsunox.html.
[6]潘秀萍.學前兒童肥胖癥患病率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科技博覽,2008,(23):48-49.
[7]姚金蘋.811名4~6歲兒童肥胖的縱向研究[D].北京:北京大學,2012.
[8]http://www.39kf.com/cooperate/qk/SCHOOL-HEALTH/0808/2008-12-27-547587.shtml,2008-12-27
[9]蔣競雄,夏秀蘭,吳光馳,等.北京市朝陽區2377名小學生肥胖檢出率及原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1999,7(3):155-156,164.
[10]申田.我國兒童肥胖的流行趨勢和特點[J].教育教學論壇,2009,(2):7-9.
[11]馬冠生,胡小琪,李艷平,等.影響我國四城市兒童青少年肥胖的環境和行為因素[J].中國慢性病預防和控制,2002,6(10):114.
[12]張娜,馬冠生.《中國兒童肥胖報告》解讀[J].營養學報,2017,39(6):530-534.
[13]徐佩茹,張衛平,阿依古麗,等.新疆維、哈、回、漢族學齡兒童肥胖因素分析調查[J].新疆醫學,2003,33(2):87-88.
[14]甘仰本,蔡軍,林莉,等.兒童肥胖癥的流行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7,15(3):292-294.
[15]張雅蓉,王金子,薛勇,等.我國9地區3~12歲兒童外出就餐和食用快餐相關因素與超重肥胖的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31):5132-5135.
[16]楊海河,陳欣欣,孟杰,等.北京城區0~6歲兒童肥胖流行狀況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9,17(6):694-697.
[17]羅飛宏,沈水仙,屠月珍,等.上海市6~18歲少兒肥胖患病率調查[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4,12(6):46-48.
[18]田玉成.兒童肥胖癥的影響因素及預防[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8,22(8):38-39.
[19]張雋,陶曄璇,湯慶婭,等.上海市7~9歲兒童肥胖現況及危險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 33(5):672-675,696.
[20]李輝,張璇,閻桂鳳.八城市7歲以下兒童單純性肥胖癥的十年流行變化趨勢[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2,10(5):316-318.
[21]陶世強.肥胖人群北方比南方多[EB/OL].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taoshiqiang_4921714981.htm,2016- 12-23.
[22]薛紅麗,李芝蘭,馬國燕,等.甘肅省農村0~7歲兒童超重、肥胖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衛生研究,2011,40(1):68-70.
[23]吳潔.新疆維、漢、哈三民族兒童脂肪重聚年齡及兒童超重/肥胖影響因素的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醫科大學,2015.
[24]周建虎.寧夏地區回漢兒童肥胖現狀及其與Ghrelin基因多態性的關聯研究[D].銀川:寧夏醫科大學,2014.
[25]金銀花.延邊地區朝鮮族和漢族青少年不同類型肥胖與代謝綜合征及其組分的相關性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12.
[26]袁雅榮.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兒童單純性肥胖的行為因素調查分析及對策[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1,43(4):460-462.
[27]付群.蒙古族7~18歲學生腰圍與超重及肥胖的關聯[D].蘇州:蘇州大學,2014.
[28]范麗梅,趙鐘鳴,姚莉琴,等.云南15種特有少數民族7歲以下兒童超重和肥胖的調查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5):2447-2450.
[29]俞躍萍,劉錦桃,楊燕槐.云南15種特有少數民族0~6歲兒童營養不良和肥胖的調查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2):3636-3640.
[30]蘇靜.2014年貴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學生營養狀況分析[J].中國校醫,2016,30(9):660-662.
[31]楊勝文,林先燕,余躍生,等.黔南地區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8,29(8):747-748.
[32]廖慧萍.廣西壯族少兒生長發育特點及單純性肥胖的流行病學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7.
(收稿日期:2019-03-12? 本文編輯:任秀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