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白

培根說:“超越自然的奇跡總是在對厄運的征服中出現。”電影《奇跡男孩》就講述了一個十歲男孩征服厄運、擁抱幸福的故事。
無條件接納與尊重
十歲的主人公奧吉和大多數罕見病患者一樣,因基因突變導致其一出生下頷骨就發育不全,經過二十七次整容仍無法擁有一張正常的臉。除了頭戴一個巨大的太空頭盔外,奧吉和其他同齡的孩子別無二致。他將自己的不完美和自卑偷偷藏在頭盔之下,甚至希望自己能當上宇航員,因為那樣就可以用宇航員頭盔隱藏自己因手術而傷痕累累的臉。也因為這一缺陷,奧吉有社交障礙,面對歧視和嘲諷,他總是選擇隱忍。
奧吉的母親為了他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和碩士論文答辯,每天自己在家輔導奧吉功課,授課難度大大超出了學校所教授的內容。直到快上五年級時,母親才決定將奧吉送進學校,而故事也從奧吉摘掉頭盔走進無法預知的校園開始了。
面對奧吉的缺陷,家人無條件接納,并始終鼓勵著他。在奧吉入學的第一天,父親告訴他:“也許你會感覺到很孤獨,但是爸爸媽媽永遠站在你身邊!”家人從不認為奧吉不正常,他只是由于基因的問題,長相與常人不一樣而已。正是有了家人無條件的愛與尊重,才讓十歲的奧吉有信心邁出艱難的第一步。使得奧吉一次又一次平復心中的創傷,重新擁有站起來的勇氣。
善良與愛是主旋律
整部電影劇情雖簡單,卻將人物形象刻畫得十分生動,完美詮釋了“溫情”二字。除了主角奧吉,鏡頭總能游刃有余地切換到其他角色,同時從側面來講述整個故事。
這是一部成長勵志片,又是一部家庭片。家庭環境就像是小樹苗生長的土壤,小樹苗脫離不了土壤,只有在良好的生長環境中才能欣欣向榮,土壤的干濕、肥沃等因素都影響著樹苗的生長,而家庭環境的優良取決于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奧吉一家即使在同一個屋檐下朝夕相處,日常用語中仍會頻繁出現“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姐弟的房間雖然相對而設,房間的風格卻是他們各自喜歡的;奧吉一家送奧吉上學時,每個人都會跟他說悄悄話,眼神中流露出溫柔與信任。從諸多細節可以看出,奧吉一家的每個人雖是相互獨立的個體,但成員之間始終互相尊重鼓勵,這些因素凝結而成的愛,足以讓每一位家庭成員形成完善的人格體系,使他們有力量、有勇氣去面對外在世界的一切。
提到家庭教育,就不得不說說這部電影的改編背景,故事的靈感源于美國作家 R.J.帕拉西奧的一次親身經歷。某天,她帶著兒子在一家冰淇淋店排隊等候,突然,兒子驚聲尖叫并哭了起來, R.J.帕拉西奧這才驚訝地發現排在他們前面的是一個面部畸形的小女孩,她當即帶著不懂事的兒子離開了現場。事后回想起這件事,她驚覺自己當時的舉動很可能給小女孩造成了傷害,也錯失了一次讓兒子得到教育的機會。懷著對小女孩的歉意,她決定把這個難忘的故事改編并記錄下來,于是便有了暢銷小說《Wonder》,才有了這部電影。
無論是電影《奇跡男孩》的劇情還是R.J.帕拉西奧的寫作初衷,都不可回避地在探討家庭教育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而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人懂得善良。正如電影中布朗老師在黑板上寫下的箴言:在正確和善良之間,請選擇善良。雖然,突如其來的磨難可以摧毀一切,但唯有善良能拯救不幸。
電影中,父親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穩重中不乏偶爾幽默,他會在發現兒子強烈依賴那個太空頭盔后,偷偷把它藏在自己的辦公室,幫助兒子擺脫對頭盔的依賴,勇敢面對世界;他會謙讓妻子,盡可能不惹怒她正是他的溫柔之處;他會在姐弟倆第一天上學回來后,在安慰好弟弟的同時,不忘輕輕敲門詢問被冷落的姐姐過得如何;他會抽出時間和妻子喝上一杯,并備下小驚喜,在得知論文完成的好消息時由衷地祝賀她;他會因為小狗的逝去徹夜傷心痛哭……
母親集美麗聰慧、溫柔、體貼于一身,她為了兒子放棄了即將獲得的碩士學位;她為了激勵奧吉開始學習畫畫,并且每一幅繪畫作品都與奧吉有關;她是母親,又兼任家庭教師,為兒子之后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她是兒子的英雄,在堅決要求兒子上學的同時,默默在背后請求校長、老師和一些學生家長理解、善待兒子,并與他成為朋友;她想盡辦法鼓勵兒子踏進校門,并教他學會隱忍;目送兒子進入校園時,她沒有過多的言語,一切都凝聚在溫柔又充滿擔憂的眼神里;當兒子交到好朋友,請求她可否帶朋友到家里玩時,她欣喜若狂;小狗生病時,她萬般柔情地親吻小狗的額頭;社團戲劇演出現場,聽說女兒在臺上時,她激動地搶過眼鏡看得入神,回憶起母女倆相處的畫面,竟已是多年前某個生日許愿的場景,對女兒的內疚感油然而生;在兒子的畢業典禮上,當聽到一聲“謝謝”,欣慰的神情就立刻浮現在了她的臉上。
姐姐善解人意又多愁善感,身上帶著青春期女孩對周圍事物的敏感特性,她意識到自從弟弟降臨,父母的關心就偏向了弟弟,但即使這樣,她仍舊愛弟弟,同時也想得到父母多一點的關注和愛;曾以為這世上只有好朋友和奶奶懂她,卻發現好朋友在參加夏令營回來后與她疏遠,她最后一個人來到曾經和奶奶一起生活的島上默默思念奶奶;萬圣節,弟弟的好朋友在背后說她的壞話,她依舊穿著萬圣節的裝扮到弟弟房間逗他開心,并與他分享了自己失去好朋友的失落。
《奇跡男孩》其實更像是一個童話,因為里面的每一個人都如此善良,從奧吉出生的那一刻起,所有家庭成員都成為了陪在他左右的天使。除了奧吉的家人,校長、老師、朋友都是影片中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們性格各異,卻一樣溫暖:威爾與奧吉做朋友,從被動轉變為主動,當他意識到自己給奧吉帶來的傷害時,在游戲平臺上打出了“我們能做回朋友嗎”的句子。在畢業典禮的頒獎環節,當奧吉上臺領獎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在為他歡呼,祝賀聲響徹云霄。而那些曾經欺負過奧吉的孩子,最后也都與奧吉成為了朋友。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缺憾,但這并不是一件可恥或糟糕的事情,相反,它讓我們成為獨特的自己。影片戳中我們內心的不僅僅是奧吉的故事,而是因為那些真實的內心感受我們或多或少都體驗過,所以能夠感同身受,沒有太多的波折,卻有殘酷、有痛苦、有美好、有溫馨,這恰恰也是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