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型白酒近幾年以來,在酒業里面十分火爆,喝酒的人以喝醬酒為尊,做酒的人也都一擁而入茅臺鎮。醬香酒的空前發展,酒業人也有意無意的在做著一些分析、總結和前瞻。
當互聯網大潮卷來的時候,所有行業都在積極觸網,不管是新行業還是傳統行業,都在求變。醬香白酒行業作為傳統行業的代表,細分市場也已經在近幾年大量資本入駐的情況下相對完善,形勢似乎一片大好。但面對新的時代、消費群體以及變幻莫測的酒業市場,醬香的發展過程中,又有那些一成不變與變化多端?
所謂“因果相依”,世界上任何一個事物的好壞都有它的原因。醬香白酒的大熱,一定是有諸多因素在決定著醬酒的走向,而挖掘醬酒崛起創新路上的例子,也會為酒業人士提供一些獨特思考。
說到醬香白酒現在的繁榮,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茅臺一騎絕塵,領銜醬酒發展。茅臺酒做得好,無形之中也給了許多酒企機會,同時讓很多釀酒的人都有了夢想的力量。在榜樣的帶動下,加上醬香白酒侵略性的風味口感,醬香白酒崛起的過程中出現了一棵大樹、百花齊放的現象。
很多人發現,醬香酒品牌“同質化程度”已經越來越“嚴重”了。這是好事嗎?這是好事。以茅臺為標桿,醬香白酒企業在品質上不斷靠近“茅臺等級”,從原材料供應、釀造過程、生產線把控到調配勾兌,都向茅臺看齊。這就是所謂的一成不變,不變的是對生產釀造過程的嚴格把控以及極高的酒水品質。
但不論如何,酒水的本質是商品,要面對廣大消費者以及市場,高品質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利好的,但是醬酒企業又該如何發力,才能把醬酒推向更多的群體以及市場,抓住醬香崛起的機遇,就成了值得細究的問題。
老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時代不一樣了'酒香也怕巷子深。在經歷長達5年的深度“調整期”后,以茅臺為代表的醬香白酒率先走出行業“低谷期”。在“茅臺酒熱”的影響下,國臺、釣魚臺、匠中匠、董酒等一批醬香白酒興起,還有諸如憨客、肆拾酒坊等新銳酒企鋒芒初露。
而且仁懷市在一次糖酒交易會上首次以“中國醬香酒產區”名義開展推介活動。這也是仁懷市首次面向全國、全行業提出“仁懷醬香酒產區”。
無疑,仁懷市提出“仁懷醬香酒產區”的另一層意思,是打算通過由政府主導的產區集群化效應,解決酒企單兵作戰面臨的融資等問題。在同天、同地、同水源、同工藝、同工匠,同屬正宗醬香的基礎上,除了抱團發展,創新成為醬香白酒企業,尤其是新銳酒企往前更邁進一步的重要突破口。
2017年8月,匠中匠品牌正式上市。兩年的時間,在市場運作上,匠中匠品牌取得了相當的成就,2018年,匠中匠品牌實現營收1.2億元,夯實了發展的根基。
去年年底,匠中匠方面發布新品牌戰略,并啟動全國市場招商布局。匠中匠提出“何以動心,緣起匠心”,意在以“匠心”重新喚起市場對醬香酒本源的思考和探索。
在市場布局方面,匠中匠團隊針對性地提出了“131戰略”,即一個核心市場貴州,三大灣區市場京津冀環渤海灣、江浙滬杭州灣和粵港澳大灣區,一個重點市場山東。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場營銷方面,匠中匠采取極致運營體驗營銷的策略,包括場景化、情景化、人物化和通俗化等方面。而匠中匠在全國打造的數十個中華醬酒文化體驗館則是極致運營體驗營銷的平臺,針對客戶做酒文化的普及和品牌傳播,實現與消費者的良性互動。
相比起匠中匠的創新,后起之秀酣客似乎更具互聯網思維,賣白酒用的是IT思維及IT人才。
把喝酒大戶變成酣客的粉絲,把粉絲當成老板,這就是酣客的FFC模式,而FFC模式也成就了酣客。
酣客的四大核心理念是“文化、品質、設計、倫理”。目前已經形成了以酣客標準版、酣客中國紅、酣客半月壇、酣客家藏為主的主品陣容,統稱為“酣客族”。同時酣客在向周邊不斷延伸,進軍輔品市場,且形成了以酣客金剛城堡拉桿箱、酣客Polo衫、酣客防曬服、酣客矩陣雙肩包為主的“酣品族”陣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酣客產品和產業雙重延伸、扎根的同時,酣客極其重視人才和團隊的建設,專注于培養大批年輕干部、專業人才的酣客研究院和酣客文化教育中心就是未來提升軟實力,提升組織力的重要舉措。
事實上,提到酣客就離不開其運營模式一FFC。
在FFC經營模式下,廠家與消費者免去了中間商環節,不但加快了銷售的速度、打通消費者反饋的信息壁壘,更重要的是,使消費者和品牌產生了強鏈接,這點是以往依靠商超等銷售渠道所不能企及的,讓消費者充分體驗酣客的“物尖價實”。
“未來酣客將在經營模式上不斷升級,酒窖、博物館、互聯網三重發力,渠道上也會不斷創新,主品和輔品都將會進入主流商業終端。”酣客酒業負責人如此表示。
這是“互聯網+”的時代,用戶至上的時代,醬香崛起,也必須時刻擁抱變化,時刻以用戶為中心,打造消費者喜愛的產品。
在新銳醬酒企業里,酣客的互聯網思維值得學習借鑒,但是肆拾玖坊更像醬酒行業當中的互聯網企業。

2015年,張傳宗因偶然的機會結識了茅臺鎮酒業世家傳人湯馳,茅臺鎮的酒香和社交網絡的力量征服了他。
張傳宗把眾籌模式運用到了社群經濟。憑借著多年來的人脈積累,他集結了另外48位“大俠”,以眾籌的形式成立了肆拾玖坊,肆拾玖也代表了最初的49個股東,并以武俠文化貫穿整個公司。
在肆拾玖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江湖名號,如“逍遙子”“掃地僧”“洪七公”等,每一個地區新加盟的分公司則成為分舵,發起人便是分舵舵主,參股股東則為大俠。
值得一提的是,分舵也通過眾籌組建起來。而且只有總舵與分舵兩級眾籌,并以交叉持股的方式作為連接紐帶,總舵在品牌、產品的予以整體把控。極度扁平的模式,使得組織內的成員非常平等,而且溝通很便捷,任何一位股東都可以輕易找到創始人張傳宗。
短短兩年,肆拾玖坊通過兩級眾籌、社群經濟的模式在全國建立了80個分舵,吸引了數十萬會員,分舵遍布全國除了澳門之外的每一個行政區,這一數字還在持續增長。
其中一位舵主覺得,對他而言,肆拾玖坊就像是二次創業,不同的是大家掛在嘴邊的更多的是俠義精神如“江湖一杯酒,天下皆朋友”,以酒結緣等。
醬香白酒就是肆拾玖坊眾籌之后的第一個產物,在成立的第一年,肆拾玖坊只做了這一款產品,但迅速成為“爆款”,不僅銷量急速翻番,而且遍地開花,分舵遍及大江南北。這也給醬酒業同行帶來思考,醬酒未來的模式可能還會有更多創新……
2019年,對于白酒行業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醬酒企業茅臺股價首次登上千元之巔,市值突破萬億元。市場零售價更是一路飛漲至2500元左右。在茅臺帶領下,醬酒行業迎來諸多變革,產品結構持續升級,高端消費興起,帶動高端和次高端的份額擴張。
同時,一個值得關注的行業現象是,以茅臺為首的醬香熱潮撲面而來的時候,種種變化,催生著種種新需求,在新零售等新概念影響下,企業不再拘泥于傳統模式,而是采用互聯網思維曲線對壘傳統模式,一場別開生面的新舊兩派白酒的戰役也在進行著。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8122億元,同比增長10%,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476億元,同比增長23%;而在白酒產業方面,增長則更為明顯,2018年,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363億元,同比增長12%,實現利潤總額1250億元,同比增長29%。
這組數據也為一些新型醬酒企業的誕生埋下了伏筆。
隨著茅臺酒的持續走俏,給醬香白酒帶來了更多的品類曝光度和影響力,醬香酒企業也借機直面當下新的消費環境,并向著更高的戰略方向邁進。與之相對應的是,郎酒、習酒、國臺、珍酒、匠中匠等一批有實力和潛力的醬香酒企業也正在崛起,積極進行市場布局。業內有專家認為,可以預見的是,本輪醬香酒熱潮在未來幾年將會繼續升溫,推動整個醬香酒行業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那么,在一成不變和千變萬化當中,醬酒酒企在創新方面又會給消費者和市場帶來哪些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