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步遠


摘? ?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科研辦公樓已從單一的科研辦公轉變為集辦公、學術報告、休閑健身、生活消費等一體的綜合辦公樓,這樣才能從工作環境、學術交流、生活配套方面來保障科技人員全身心的為技術進步做出努力。本文以安徽省公路科技研發中心綜合樓室內設計為例介紹了設計理念、樓層功能劃分與設計、建筑的綠色化與智能化。
關鍵詞:科技研發; 辦公樓室內設計; 綠色化與智能化
1? 前言
對于科技人員來說,科研辦公樓是其一個重要的工作場所,隨著社會的發展,科研辦公樓已從單一的科研辦公轉變為集辦公、學術報告、休閑健身、生活消費等一體的綜合辦公樓,這樣才能從工作環境、學術交流、生活配套方面來保障科技人員全身心的為技術進步做出努力。本文以安徽省公路科技研發中心綜合樓(省港航集團綜合大樓)為例介紹了其不同樓層、功能區域的內部裝飾設計,希望為以后的科技研發類綜合辦公樓室內裝飾方案設計提供借鑒。
2? 設計理念與要點
2.1? 功能布局科學合理,交通流線順暢高效
省港航集團綜合大樓,裙樓共三層,職工餐廳和包廂設在一層,員工活動和物業設在二層,會議功能層設在三層,交通流線順暢,功能配置齊全。大樓左右兩側均設有電梯,后期左側電梯兼做VIP電梯,右側6部電梯供員工及來訪人員使用。簡潔高效的垂直交通流線,形成現代化高標準的辦公空間。
2.2? 設計措施可操作性強,經濟性好
平面布局依據現有的結構體系,剪力墻、主要的結構柱、框架梁不做改動,采用輕質板墻分隔房間,避免改造增加結構荷載,設備沿用原有的豎向管井與地下室的原有系統,僅變動管線與末端。維持原有的電梯、樓梯等交通系統,按照新的建筑設計規范進行復核,局部微調原建筑設計的防火分區。
2.3? 提升建筑形象,形成協調統一的院區風貌
設計本著建筑風貌統一協調的原則,依據大樓現有的結構形式、造型構件,通過建筑亮化照明與幕墻結合的手法,凸顯大樓的藝術特質。擬設計在靠近西藏路建筑立面增加省港航集團標識,將現有單一的立面造型元素進行打破,改善大樓立面的形體關系,塑造統一的建筑界面,自身又具有集團應有的識別性。
2.4? 人性化、特色化的空間營造
寬敞、明亮的公共空間,便捷高效的流線,高效有序的辦公空間。設計在辦公層靠近衛生間區域設置員工休閑區,可滿足員工及來訪人員茶歇、洽談,同時配備男女員工更衣室。空間相對于辦公區進行分離,設計初衷本著一切以人為本,營造舒適愉悅的辦公環境。
3? 功能與用途劃分
3.1? 一層功能設計
辦公大廳、員工餐廳(約320人)、廚房后堂區、22人大包廂2間、16人中包廂2間、14人小包間1間、消防控制室等功能房間。辦公大廳設計與電梯廳相連,形成便捷高效的交通流線。
3.2? 二層功能設計
設計為員工休閑區和物業辦公,可滿足員工器械健身、臺球室、乒乓球室、形體瑜伽室、棋牌、閱讀等,在不改變原有建筑防火分區的情況下,將中庭原設計的封閉防火玻璃墻,設計為護欄,同時增加雙層防火卷簾,是整個大廳通透開敞。將建筑預留在北側靠窗位置的物業辦公移至中間,同時將入口設置在南側,將物業辦公區和員工活動區進行有效隔離,功能空間相對獨立。員工活動區設計為動靜分離,棋牌室和閱讀空間設置在南側相對安靜區域。
3.3? 三層功能設計
會議樓層,根據要求需設置滿足省級會議召開的多種類型,設計為300人大會議室1間、200人多功能會議室1間、75人多功能會議室1間、45人會議室1間、VIP接待室1間。參會人員電梯到達后,在入口處設置前臺和休息區。200人多功能會議室運用移動隔斷,能夠滿足100+150人和40+200人會議模式。300人大會議室配有貴賓等候室,設置貴賓專用入口。
3.4? 四層至二十四層功能設計
四層設計為檔案樓層,滿足檔案整理、調閱、存放功能,另設置檔案人員辦公區,同時預留一間電子檔案室,滿足集團后期發展需求。五層至二十二層設計為辦公層,其中五層至十一層可以用于出租;十二層至十六層本次設計為集團子公司辦公,每層設置獨立前臺、背景墻,同時員工休閑區和洽談區與辦公區相對獨立,形成高效有序的辦公空間;十七層至十八層本次設計為集團項目辦辦公用房;十九層至二十層本次設計為集團部門辦公層,考慮每個部門人員的差異化,設置大中小三種形式的辦公單元;二十一至二是二層為領導辦公層,領導辦公層有獨立樓梯進行垂直交通流線,結合建筑結構,設計有水景。二十三層至二十四層為集團公司監控調度中心和機房及配套設備用房,調度指揮中心為調控層。
4? 室內裝飾設計
4.1? 門廳
突出交通樞紐的特點,地面上利用材質和色彩的區分,增強了空間識別性。墻面采用石材與仿木質覆膜金屬板相結合,頂面借鑒航道的設計元素,利用蜂窩鋁板進行造型設計,創造出一個溫馨舒適的核心交通空間。辦公大廳正面設置石材主背景墻配合標識設計,后面形成的空間設計為企業文化展示空間。南側設置P1.5小間距LED大屏,滿足信息發布需求。
4.2? 員工餐廳
通過對廚房后堂功能布局的優化,售餐窗口朝南,有效縮短了從東面走廊進入的人員就餐路線。設計把餐廳分為兩個區域,南部靠窗位置設置休閑就餐區,中間位置布置吧臺式就餐臺,其余為四人座椅序列排布。地面運用大色塊的地磚營造活潑的氣氛,墻面采用900*1800大塊陶瓷薄板,簡潔大氣,吊頂采用石膏板造型和鋁制方通相結合,整個空間色彩明快,突出具有活力氛圍的現代化企業餐廳。
4.3? 報告廳
考慮到本棟大樓挑空大空間僅此一處,面對全省會議使用時,300人大會議室僅能滿足最基本的會議要求,而有高規格會議或者大型活動時,就需求一個檔次更高的會議報告空間;因此本次設計一種解決方案,建議將羽毛球場布置在4層上人屋面上,羽毛球場功能修改為聲光電功能齊全的270人階梯報告廳。舞臺設計深度8.5m,寬度10.5m,臺口吊頂高度5m,座位區吊頂最高7m,最低4.6m。能夠滿足高規格會議、報告和大型活動使用。地面采用工藝地毯,吸聲降噪,墻面采用陶鋁板結合超微孔金屬吸聲板設計,吊頂采用白色GRG造型,同時對空間聲光電進行整合設計。
4.4? 休閑區
地面采用仿木地板、無方向石塑地板,吊頂采用石膏板造型結合鋁制方通設計,墻面局部吸聲陶鋁板,大面積采用白色乳膠漆設計,在滿足設計經濟性要求的同時做到形式多變。閱讀空間地面采用吸聲塊毯,墻面白色乳膠漆,頂部采用立體粘貼礦棉板設計,整體效果素雅清新。
4.5? 指揮調度中心
結合智能化設計,設置弧形小間距LED背景墻,視距合理,滿足全省項目指揮調度,挑空空間首層采用實體設計,二層空間結合視頻會議室進行通透式設計,滿足視頻會議與指揮大廳有機的統一協調。地面采用抗靜電地板設計,墻面專用抗靜電金屬墻板,吊頂采用超微孔吸音鋁板,滿足大空間聲學設計要求。
5? 綠色化與智能化
5.1? 綠色化技術措施
場地及建筑內部設施應符合《無障礙設計規范》的要求;項目從低碳環保、節能節材的角度出發,設計造型簡約,盡量減少裝飾性構件的使用,節約材料;對于具有辦公及商業功能的房間,采用可變換功能的室內空間采用可重復使用的隔斷(墻),其所圍合的面積占房間總面積的比例不低于30%;采用節能燈具,各房間或場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得高于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中的目標值規定;對走廊、樓梯間、門廳、大堂、大空間、地下停車場等場所的照明系統采取分區、定時、感應等節能控制措施;所有用水部位均采用節水器具和設備,衛生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級達到2級;選用綠色建材,室內空氣中的氨、甲醛、苯、總揮發性有機物、氡等污染物濃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室內空氣質量標準》的有關規定。
5.2? 智能化
通過智能化系統專業設計,著力將其打造為一個“綠色·智慧辦公樓”。運用一系列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有機整合建筑智能化技術、建筑電氣節能技術、建筑新能源應用等技術,使得該樓不僅能充分體現其自身的商業價值,同時通過有針對性的細節設計使得綜合樓更加智慧,大大提升整個建筑的附加價值,在省內形成示范效應,推動我省綠色·智慧建筑的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佳.辦公樓室內裝修設計與施工技術應用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9(2):94~95.
[2] 麻倩倩. 中國銀行云南省楚雄州分行辦公樓改造裝修設計[D].昆明理工大學,2012.
[3] 張愛民.黃石工業園區服務中心辦公樓裝修設計[J].現代裝飾(理論),20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