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英男
摘? ? 要:文章針對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特點及其規范性,指出各項施工技術的要點,明確框架結構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及可能影響建筑工程整體質量的相關因素。在施工中應加強施工監控的力度,對重要的部位認真進行交底,具體明確施工說明,提高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施工水平,保證工程整體質量。結合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實例,探討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關鍵詞: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
1? 引言
現階段,我國建筑工程正在朝著高層與超高層方向發展,要求建筑結構具備較高的承載能力,為了更好的提升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可靠性與安全性,本文深入研究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技術的應用要點。
2? 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特點分析
結合大量的工程實例得知,與傳統的建筑工程結構相比較來講,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與承載力較為突出,建筑工程項目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具有以下特點:(1)施工工序比較復雜,自工程項目施工初期的作業材料準備到后續的施工與養護,其施工工序特別的復雜,對施工作業材料的要求也比較高。(2)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容易破損,在一些建設規模特別大的建筑工程項目之中,若采用的作業材料質量不達標,或者施工環節存在違規操作,鋼筋混凝土結構容易出現較多裂縫。(3)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具有易變性特點,因為臨時承載系統與鋼筋混凝土結構需要承受相同的荷載,若荷載過大,鋼筋混凝土結構會出現顯著變化。(4)鋼筋混凝土結構易出現碳化現象,外界的二氧化碳與混凝土出現化學反應,在施工環節,二氧化碳會進入到混凝土的內部,出現嚴重的碳化現象。如果鋼筋混凝土結構出現碳化現象,同時會伴有收縮現象,使得鋼筋混凝土結構出現大面積裂縫。
3? 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施工技術
3.1? 梁柱節點核心區水平箍筋配置
框架結構指由梁與柱連接構成承重體系的結構,由于柱端箍筋加密區要保證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的要求,設計根據不同抗震等級采用不同的箍筋形式,梁柱節點區鋼筋密集,當抗震等級為1級時,梁柱接頭部位的箍筋綁扎不方便。施工中往往先安裝梁底模,造成節點區箍筋不能及時調位,不符合設計圖紙要求。梁柱節點的施工復雜性主要表現在節點構造復雜、箍筋綁扎不便。部分施工人員意識到后柱節點箍筋綁扎困難,在節點區均采用開口箍筋,不符合規范。采用分層箍筋操作難度大,如采用原位綁扎鋼筋,其缺陷是板的模板無法安裝,易發生模板倒塌事故。所有鋼筋均需在施工樓層堆放,支模與綁鋼筋多次交叉作業,窩工現象嚴重。框架結構點關鍵區受力情況復雜,框架柱節點核心區混凝土應具有良好的約束作用,節點核心區應配置水平箍筋,保證強柱弱梁的設計思想?!陡邔咏ㄖ炷两Y構技術規程》規定框架節點位置應配置水平箍筋,箍筋體積配箍率不小于0.6%、0.5%、0.4%,節點核心區內箍筋的作用與柱端不同,箍筋密集,不便使用,應按施工圖設計文件要求配置。對無抗震設防的框架節點核心區內水平箍筋可適當降低要求??蚣芄濣c核心區柱內必須設置水平箍筋,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節點區中的水平箍筋按設計要求配置??拐鸬燃墳橐弧⒍墪r,采用復合箍,體積配箍率不得小于1.2%,一級抗震箍筋的肢距應≤200mm。箍筋最大間距:一級時≤100mm≤6d,二級時≤8d≤100mm。無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節點區,箍筋間距小于250mm,對于四邊有要求的核心區,可沿節點周邊設置矩形箍筋。
3.2? 模板施工技術應用要點
在建筑工程現澆混凝土施工環節,作業人員可采用多層模板支架系統進行承重,在實際施工過程之中,作業人員要注意以下問題:(1)提高定位標高的準確性,放線定高環節要詳細記錄下各項數據,并進行復測,提高定位標高數據的精確性。例如,在某建筑工程項目之中,作業人員通過做好定位標高工作,并合理控制基礎模板垂直度,能夠有效減少作業偏差的產生。針對模板與墊層結合部位,可以使用較為細膩的水泥砂漿來填補,從根本上減少漏漿現象的出現。(2)混凝土振搗過程當中,需要使用模板支撐體系來承載,對模板支撐體系的可靠性與安全性要求比較高,模板要具備容易拆卸特點。在建筑工程模板支撐體系當中,主柱是重要的承力部件,一般采用鋼管為主柱材料較多,在安裝環節,要合理控制器垂直度。通常來說,主柱需要利用支架,將其進行科學的連接,而且支架具備良好的重力分散效果,在作業過程當中,采取剪刀撐連接形式,利用多組的三角形構造,有效提升模板支撐體系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在立柱的底部、托架與模板間,采用適量墊板,能夠增大摩擦,保證縫隙得到有效的填補。此外,混凝土養護工作結束后,作業人員還要將模板有序的拆除,在保證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安全性的基礎之上,將模板合理的拆卸,將最后搭建的模板直接拆除,并按照一定的順序,將模板依次拆除。對于拆除下來的零部件,要按照一定標準進行擺放,防止細小零件的丟失。模板拆卸環節,盡可能減少碰撞,不斷提升模板的使用率。
3.3? 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要點
在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環節,作業人員要結合不同部位,科學選擇混凝土強度級別,嚴格控制混凝土材料質量。通過對混凝土進行科學的配比,能夠有效提升混凝土施工強度,保證混凝土和易性符合相關規定要求。在澆筑混凝土前,針對模板的具體位置與截面尺寸進行科學的檢查,保證模板尺寸符合相關規定要求,提升模板支撐體系的可靠性。此外,在混凝土施工過程當中,作業人員還要進行有序的澆筑與振搗,如果柱子高度超過3.0m,需要采用兩次澆筑方法進行澆筑,澆筑完畢后,進行有序的振搗,每次澆筑時均需伸入柱模內部,一直振搗到柱底出漿,防止出現過振與欠振現象。第二次澆筑結束后,作業人員還要進行振搗,將振動棒伸入到第一層大約10.0cm位置,保障層次咬接更加牢固。在梁與板混凝土施工環節,針對高度超過50.0cm的梁體,可以采用分層澆筑方式,每層澆筑厚度不宜超過30.0cm。梁與板澆筑過程當中,可以使用泵送的商品混凝土進行施工,保持布料的均勻性,防止出現集中布料現象。因為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比較大,在澆筑結束后,作業人員還要進行二次振搗,并做好相應的抹壓工作?;炷翝仓┕そY束后,作業人員可以使用木杠進行攤平處理,并采用振動棒與平板振搗器,針對梁與板進行有序的振搗,防止發生欠振與漏振現象,振搗達標后,使用大拉板拍平,待表面收水結束后,方可進行二次振搗。每次抹面后的30min,需要使用鐵抹子進行抹壓。第三次抹壓需要在初凝之后,終凝之前進行,此次抹壓結束后,可以使用塑料薄膜,在梁與板表面進行有效的覆蓋,防止發生干縮裂縫現象。
4? 結語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施工質量直接關系到工程的整體質量。對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施工,有關規范對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未進行詳盡的規定,如雙向框架梁鋼筋同時穿過柱節點的井字梁交叉點,如何保證其保護層;不同混凝土強度等級的梁柱節點施工措施等。通過分析施工設計規范要求,探討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的若干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為施工人員進行工程質量控制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宗學斌.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技術研究[J].裝飾裝修天地,2019(5):301.
[2] 朱昔平,劉威.罕遇地震作用下鋼筋混凝土框架抗震結構與其減震結構的抗震性能對比分析[J].廣東建材,2019(4):54~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