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 吳鈺
摘? ? 要:特色小鎮近年來發展迅速,本文通過國家政策及創新點的引入,結合現代科技智慧運營,探索特色小鎮現階段的發展創新思路,特色小鎮的發展在依托產業的基礎上,智慧運營,著力打造新型特色小鎮。
關鍵詞:特色小鎮;智慧;創新
1? 特色小鎮的背景
特色小鎮發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棲小鎮首次被提及,后2016年住建部等三部委力推,這種在塊狀經濟和縣域經濟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創新經濟模式,是供給側改革的浙江實踐。截止2018年2月,全國兩批特色小鎮試點403個,河南省共有11個特色小鎮入選。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住房發展報告》指出,一些地方快速發展的特色小鎮,很大程度被房地產商“綁架”,并沒有真正落實小鎮與產業。需要把強化文化特色、彰顯獨特文化魅力貫穿于特色小鎮建設全過程,提升特色小鎮的文化形象、文化品位;需要通過培育和發展創業創新文化,強化"鎮民"創業創新動機、熱情和意志,增強特色小鎮對創業創新者的吸引力、向心力。
2? 特色小鎮的原則
2017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四部委聯合發文,就特色小鎮申報、審批做出最新指示。意見提出五大基本原則:堅持創新探索;堅持因地制宜;堅持產業建鎮;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市場主導。
3? 特色小鎮的基本情況
在特色小鎮的發展進程中,有這樣一類特色小鎮,勇于創新,敢于創新,融入多方才智,從新技術新設備進行研發,將智慧與特色小鎮相結合,多方位打造創新型特色小鎮。
作為地產界“四大神盤”之首的奧倫達部落,是國內首家幸福系統運營商,本文以奧倫達部落的三個特色小鎮為例,介紹奧倫達部落在建設和運營特色小鎮方面的創新點,基于全新理念,利用信息化平臺,智慧構建,特色運營,智能化運作,為我國特色小鎮建設摸索提供實踐樣本和特色典范。
4? 奧倫達部落的創新點
4.1? 特色體系重構,賦予創新內涵
特色小鎮通過挖掘產業特色、歷史人文和自然資源,創新打造出新產業、新商業、新品牌、以及新的居住和生活模式,形成產、城、人、文、景五位一體有機和諧的功能平臺,成為打造城市新經濟的新途徑。以奧倫達黃帝康養小鎮為例:奧倫達黃帝康養小鎮位于河南省新密市茍堂鎮,總體面積約6萬畝,緊鄰新鄭始祖山,同屬具茨山脈,是四千年岐黃國醫文化的搖籃,巨著《黃帝內經》核心內容的誕生地。
(1)特色小鎮的精神內涵構建——中國傳統文化的“活態博物館”。融入二十四節氣,詳解中國傳統文化,讓群眾了解傳統智慧及小鎮動植物與中草藥知識,傳承達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終極目的。
(2)特色小鎮的養生體系構建——基于《黃帝內經》的岐黃五養價值體系。利用這一中國傳統文化《黃帝內經》為主題的養生IP進行建設落地,核心理念即:神養、術養、行為養、食養、形養。打造出一個運用“黃帝IP”而形成的、以康養生活方式為基礎的特定社群。
(3)特色小鎮的產業體系構建——以構建會員體驗為始,以獨立產業運營為終。黃帝康養小鎮的核心產業是中醫藥種植-加工-養生服務。如何利用“黃帝IP”,康養的生活方式進行項目的運營。
4.2? 依托“互聯網+”,打造智慧小鎮
2018年6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情況議題。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依托“互聯網+”發展各種專業化社會服務。
特色小(城)鎮與互聯網的發展與融合,應以互聯網技術與產業融合,打造集產業鏈、投資鏈、服務鏈于一體的創業創新生態系統為中心。引領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提升互聯網創新能力,推動互聯網產業逐漸規模化;同時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通過互聯網在特色小鎮中的應用,組建“互聯網+”服務平臺,對短期體驗旅游的客群及長期修身療養的客群帶來極大的便利,客群可以更簡單便捷的辦理所需的手續等,其次,平臺也可以對客群做出數據分析,對于旅行及療養的準備工作,有很好的借鑒和幫助,也能讓客群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體驗過程之中,通過手機各種支付方式體驗景區商業服務,帶動第三產業發展。
以奧倫達崇明島小鎮為例:奧倫達不惜重金打造心身健康(醫學)博物館,開創了國內多個“首次”:國內第一家引入臺式家庭醫生服務體系、首次將亞健康防治納入社區醫療項目、擁有全球最領先的運動康復設備及專業康復訓練師、首創了PNI(神經免疫系統)醫學中心。與互聯網緊密結合,奧倫達小鎮項目推出健康app,是一款基于互聯網的健康服務平臺,通過健康設備,采集患者的身體數據,為患者打造最科學的醫療方案,帶來互聯網模式下小鎮運營的健康系列產品,并提供專家熱線進行健康咨詢和指導。
4.3? 智慧運營,完善群落社交系統
小鎮的發展成長離不開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的全方位配套,適量的組織社群,構件群落社交系統,有利于小鎮特色的維護運營,打造更好的社區文化,尤其隨著我國慢慢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退休生活應該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抱團式養老已在社會上慢慢興起,老年生活需要提前規劃,才能付諸于實踐。“讓我們做鄰居吧”已經成了老人最熱衷的行為。更為片區青年提供廣闊的實習就業創業空間,提出人才引進策略,不斷匯聚多方智慧和力量,為真正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獻計出力。
以奧倫達原鄉小鎮為例:奧倫達部落原鄉,是中國度假小鎮的先知者,更是度假小鎮的先行者。特色小鎮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運用模式應不同于以往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而是要促使政府、市場、民眾等主體共同參與,同時可增加第三方如咨詢機構、專家學者等,形成多元化、共享化、智庫化的治理模式。
做精做強特色小鎮主導產業。對于新產業新業態型的特色小鎮,要依托中心城市的龍頭企業,聚焦先進科技,重點發展市場需求潛力大、增長快、能輻射周邊帶動力強的新產業新業態,積極探索承接高端產業轉移的新模式。
建立精細化保障體系。根據當地自然特色、產業特色、文化特色以及發展階段、客觀條件等不盡相同,所以制定的頂層規劃、扶持政策等不僅要因地制宜、分類定制,還要有機銜接我省美麗鄉村建設以及納入更大范圍的城鎮總體規劃,并保持一系列政策的長期連貫性。要建立多維度精細化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貫穿于整個特色小鎮建設和運營的全過程,形成常態化、滾動化的監督。
5? 特色小鎮未來的發展方向
特色小鎮作為一個新載體新平臺,目前還處于改革探索階段,要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明確改革失誤和違法亂紀的界限,為創新探索者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在城市化不斷進程中,會有很多因為智慧創新帶來的基于和挑戰,特色小鎮應該追求智慧融入與小鎮的高品質打造。
通過國內特色小鎮的研究和考察,根據奧倫達部落的小鎮建設和運營的成功案例,提出未來特色小鎮發展主要三個方向。
一是,將特色小鎮與相關主題產業進行深層次匯入,進行產品類型的挖掘與輸出,達到長遠和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二是,在未來逆城市化進程中,特色小鎮不可或缺地占有市場,成為住宅類產品中優質選擇,自然地將特色小鎮融于逆城市化進程中的一部分。
三是,在未來小鎮生活中,向客群輸出生活方式,灌輸健康生活理念,倡導居民在個人愛好及個性發展方面能有群落共生的理念,達到群落社交系統持續良好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立旭.論特色小鎮建設的文化支撐[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6(5):21~22.
[2] 王毅.協同理論下特色小鎮的建設與思考[J].城市管理與科技,2017(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