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健陽
摘? ? 要:本文以某地區地質災害分布的特征和影響因素為論述內容,對于該地區的地形地貌以及人類工程活動等產生的地質環境惡化的問題進行論述,深入探討由于影響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以及隱患點的分布,通過現場調研、資料整理等獲取數據,研究出地質災害分布的特點和其影響的因素。期望對于地質災害成防治機制的制定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地質災害隱患;災害分布;影響因素
1? 引言
某地區地處丘陵和平原過渡地帶,地勢平坦地帶多為緩坡丘陵。地區內群山縱橫,地形地貌復雜,地層也較為復雜,加之陡坡耕種、礦產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等人工工程,加劇了地區內的地質災害發生發展。隨著大量地質災害調查工作的展開,根據相應的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等資料,對于該地區的地質災害分布地點進行了分析。
2? 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
地質構造背景比較復雜,滑坡等地質災害頻繁發生,給當地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地方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阻礙甚至危害。在進行了影響地質地點分布以及主要因素的調研過程中,為保證該地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順利開展,采用了相應的設備和儀器提供幫助。
(1)地質災害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地質災害分布一般是由于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共同影響,因此災害的產生與地質環境的關系非常密切。地質環境的誘發原因需要對于地質災害的發生和分布進行相對論證
該地區的地質災害時間分布規律性顯現,在該地區內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與其地區容易發生強降雨有關系,一般在5到10月發生的地質災害占到了全年地質災害總數的80%以上。5到10年甚至長達幾十年都發生過周期性的泥石流災害。這說明由于形成原因以及自然環境導致了該地區地質災害分布呈現規律性。
(2)在空間分布上,該地區擁有空間分布不均衡的顯著特點。因此在一些鄉鎮地質災害相對發育較大,而另一些鄉鎮地質災害則相對較少[1]。
(3)在地貌地形上,地質災害主控原因與地貌有關,該地區受到地形地貌的控制較為明顯,尤其是在起伏較大的陡坡地帶,泥石流災害容易發生。統計證明,全地區滑坡地點往往處在陡坡地段占到78%,而平原地區僅占1%,地質災害與地質構造也有明顯關系,該地區內以構造剝蝕侵蝕作用為主要的災害防治地區,區內的地貌變化,加上局部構造曲折的構造,導致地殼應力集中,因此與地質構造和區內地質災害呈現相關性較為明顯。
(4)地質災害與巖土體類型有關,在該地區內地質災害分布較多的的巖土體包括粉砂巖,層狀軟泥巖、泥質粉砂巖,以及堅硬花崗巖、黑石變粒巖等。巖組進行分析之后,發現層狀結構容易遇水軟化,巖結構發生分化,這一地段的邊坡穩定性較差,容易發生崩塌和滑坡。
強風化松散體較厚地段由于提供了充足的物質來源,因此泥石流發生的時候往往呈現碎裂性結構,抗風化能力較差,風化層易發生滑動,導致基巖出露,容易造成災害。
3? 地質災害隱患誘發原因分析
各個地區地質存在很大差異,造成了許多地質災害.近年來,該地區地質災害頻繁發生,這些地質災害不止對當地的居民造成了各種困擾,還嚴重影響到當地的經濟發展。
(1)與地質災害相關的誘發的原因降雨、地震、人類工程活動、植被欠發育等,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均有關系。例如降雨對斜坡體形成地質災害,在許多文獻中均有記載。降水誘發了滑坡泥石流,暴雨季節更容易發生雨災同期現象。全年降水較為集中的5-10月受水汽影響,降水時空分布均因此在高溫多雨的世紀,地質災害多發[2]。
(2)人類工程活動在國家基礎建設項目投入較大的時候,由于交通水利市政等大型施工項目不斷增長,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地區內的地質災害影響較大的主要表現在道路基礎建設和礦產資源開發等方面。這一部分地質災害的現象發生較為頻繁。例如地震的產生的強烈振動,就誘發了地質災害,降低了嚴重體的穩定程度。隨著區內的地震活動頻繁發生,巖土體穩定性也加之增大,引起了崩塌泥石流等災害。區域礦區開發對環境造成的危害較大,不僅破壞了地表生態植被,而且容易引起小型崩塌現象發生。
(3)植被欠發育的地球嶺坡地帶,尤其是在各級公路的建設改造過程中,容易發生兩岸谷坡耕地榻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廢土廢渣隨意放在的道路旁,經過雨水的沖刷,形成了廢土廢渣堆,路基在這一部分路況的情況下,容易發生滑坡崩塌,造成道路交通中斷。
(4)地震引起的災害是具有不可預知和突發性的特征的額。震級、震中、震源、地質條件等,都需要進行綜合的分析。地震引起的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導致了次生災害,還容易引發水災、火災等[3]。
4? 地質災害隱患分析
地質災害誘發原因分析。地質災害的發生往往不是單個因素導致,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地質、構造、地層、地形面貌等,都會形成了地質災害分布和密度不斷增大的情況。宏觀上要做好地質災害隱患的控制,就要對地震、雨水、人類工程活動等進行深入的分析,盡量降低災害發生的損害。對激發引起地質災害的活動要予以制約,對當地的環境進行保護,主要是要對水源、土壤、工程開發等都要管理和保護控制。因此做好地質空間主控元素和誘發因素的控制,不斷的在地質災害隱患影響因素的共同作用上做好對應性的防空,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5? 結束語
本文圍繞某地區進行的災害空間分布主控因素和誘發因素以及災害的隱患分布特征進行了分析,發現自然因素造成了巖土體物理變化,是決定地質災害發生概率高低的關鍵因素,同時人為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頻率也呈現增大的趨勢。因此鑒于區域內地質災害影響因素較多,因此在進行地質災害分布特征分析之后,應做好相應的影響因素的控制,從巖土類型、地形地貌、構造條件、斜坡結構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大防治。
參考文獻:
[1] 陳元.水文地質因素對地質災害的影響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9(19):5442.
[2] 劉敏,劉海濱.影響評估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工作的因素分析[J].山西建筑,2018(35):248~249.
[3] 趙娟.井岡山地區降雨因素對地質災害的影響分析[J].裝飾裝修天地,2018(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