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婷
摘? 要:舉重是一種力量型技術項目,運動損傷在舉重項目中不可避免,但每一個參加系統訓練的專業運動員及其教練都應該了解熟悉和掌握運動損傷防治的基本知識;只有掌握和了解其發生的原因、規律,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就能把運動損傷減少到最低程度。本文探討了我國優秀舉重運動員損傷特征與預防措施,力求使運動更加協調,減少運動損傷的發展,促進舉重運動發展。
關鍵詞:舉重? 優秀運動員? 損傷特征? 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G80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8(c)-0032-02
隨著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世界各國對舉重運動訓練的研究越來越細致。要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除了要求運動員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技術、和心理素質,還要對運動員加強醫務監督,體能訓練 預防傷病,更好的保證運動員科學系統的訓練。
舉重運動員訓練中發生損傷,大多數的損傷集中在:腰、膝、肩、手腕、肘、背這些位置。為減少運動員損傷發生,保證運動員正常訓練,更好的提高優異成績,舉重運動員的損傷預防就顯得尤為重要。
1? 優秀舉重運動員損傷主要原因分析
1.1 技術動作不正確
技術動作不規范是造成運動損傷的一個重要原因,正確規范的技術動作,在舉重運動中尤為關鍵,大重量技術動作容易變形,可以減輕重量多做次數。但決不能改變動作要求,必須嚴格按技術要領進行;很多運動員雖然訓練了多年,但依然還在修改技術動作,因為隨著重量的增加,技術動作難免變形,只能不斷的提高自身力量和技術要求。事實證明,許多運動損傷都是來自,動作變形。由于技術動作不穩定,肌肉在發力過程中用力軌跡變化,在訓練過程中沒有充分的穩定肌肉力量來完成動作,加上保護與幫助又不到位,違反了運動的原則與規律,以致引發主動肌群或被動肌群損傷。
1.2 運動負荷的安排缺乏科學性
運動量過大使身體的各部分機能下降,動作的協調性降低,注意力低下,身體機體反應遲鈍,在這種情況下,易出現運動損傷。例如:有些運動員、教練員要增加運動強度和運動量,從而脫離了自己的實際承受能力,這樣不僅容易造成創傷而且易致過度疲勞。若在身體機能未恢復前繼續進行大強度訓練,勢必會造成訓練過度,容易受傷;損傷后、需盡快安排醫生采取緊急措施,未痊愈不可急于恢復常規訓練,不然可導致二次損傷;自然環境不良。暑夏氣溫過高,易出現疲勞和中暑;寒冬氣溫過低,肌肉粘滯性強,會發生活動不開,技術動作不協調,容易造成肌肉、及韌帶損傷。
1.3 缺乏合理的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是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減少肌肉、關節粘滯性,調動身體機能,使人體從平穩的狀態轉為興奮狀態。訓練前準備活動沒做到位:肌肉沒有完全激活,中樞神經調動不起來的情況下,進入大強度訓練或比賽時。肌肉爆發力、肌肉粘滯性較差,身體協調性也跟不上,從而更容易發生損傷。肌肉激活、訓練前的準備活動需要結合專項,有針對性的充分做到位,但也不易準備活動量過大:如若身體出現疲勞,后續的大運動量對體能分配就有影響。很難調整到最佳狀態,與此同時劇烈的運動難免會發生損傷;所以說準備活動安排尤為重要:做準備活動時,用猛力,速度快,都不可取,易引起肌肉拉傷和關節扭傷;準備活動時間過長:也會影響運動表現,準備活動需要循序漸進,有針對性。
1.4 其他原因
心理變化也是造成傷病的原因之一,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一點心理變化,動作不到位就會導致損傷,做動作時沮喪、郁悶、等情緒,出現厭練,精力不集中,也會導致損傷的發生。另外,運動員心理負擔重,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對預防損傷的認識不足,運動時思想大意,在訓練中,急于求成,忽略了動作的基本結構和技術細節等因素都是導致損傷發生的主觀原因。
2? 舉重運動員損傷的預防措施
2.1 安排合理的訓練和比賽
教練要根據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加強技術指導,安排合理的運動量,注意運動員的局部負荷和損傷后運動項目,訓練的強度安排,多元化訓練,預防局部量過大。運動員身體出現疲勞時,主動要沖大強度,對此情況需要適當調整或控制。要遵守循序漸進、區別對待等教學訓練原則。
2.2 舉重運動員關節的預防措施
肩關節損傷預防:肩部劇烈活動前應進行肩部準備活動,尤其是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如進行無負荷的大范圍肩關節活動或伸展練習也可進行肩部按摩,以加強柔韌性,防止損傷發生,運動是注意動作要領,如抓舉上舉時,應配合腿、腰等的力量,并注意動作的協調性。平時注意加強肩部肌肉力量練習和柔韌性練習。在急性損失后應及時制動和治療,以防加重病理變化而致慢性改變。治愈后恢復鍛煉時應循序漸進,防止再度受傷。
2.3 認真做好準備活動
劇烈運動前都要認真做好準備活動。對運動員訓練中負荷較大和容易傷部位,要特別關注做好熱身活動,有針對性的做一些伸展和被動拉伸及按摩。準備活動,要根據運動員的特點,氣候條件訓練或比賽的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興奮點低、訓練水平較高、運動時間較短或天氣寒冷時,準備活動的強度和時間可以增加一些,青少年運動員年齡小、運動基礎差、運動時間較長或天氣炎熱時,熱身活動強度需要小一點時間縮短一些,受傷部位準備活動要謹慎小心。全部準備活動要循序漸進。量控制要以身體感到發熱,微微出汗為宜。準備活動結束距正式訓練之間的時間不宜過長,以1~5min最佳。在訓練中間歇時間不易過長,換訓練項目,都要補做準備活動或補做專項準備活動[1]。
2.4 加強身體訓練和易傷部位的訓練
進行基礎訓練,也要做好預防損傷。控制好訓練量不僅可以提高運動專項成績,更好地發揮技術動作、提高效率、質量,更能降低運動損傷的風險,如若發生運動損傷也可以降低損傷的嚴重性。其次還要做好損傷部位的周邊小肌肉群訓練,為損傷部位起到支撐、承擔作用,避免二次損傷。
循序漸進加強容易受傷部位和力量較弱部位的力量,提高它們的功能,是預防運動損傷的手段。例如:預防腰部受傷,我們可以加強臀大肌、背闊肌、腹外斜肌,腹直肌、髂腰肌的力量、保障核心穩定為豎脊肌形成一個保護。防止腰部在訓練過程中造成損傷。預防肩部損傷,可以加強三角肌后束、前束、中束、肱三頭肌、彈力繩的肩部環轉,加強肩袖肌群的訓練。
2.5 運動員心理因素培養
運動員訓練就是為了比賽,訓練的過程中就需要提醒運動員訓練是為比賽做準備,適當的心理暗示,可以降低運動損傷的風險。首先,心理教育要以預防為主,提醒運動員在思想上要有足夠的重視,集中注意力,認真完成每一個技術動作和訓練中保持一定的警覺性。其次,對已經有傷的運動員也要進行心理疏導。避免傷病給運動員的自信心造成打擊,對自我產生懷疑。運動員受傷在所難免,沮喪、惱怒,挫敗感和疼痛,傷病越嚴重,恢復期越長,情緒不好的可能性就會越大。
參考文獻
[1] 張為,肖復元.運動與創傷[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5.
[2] 曲綿域,高云秋,浦均宗,等.實驗運動醫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3] 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組.舉重[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4] 黃明強,李志敢.舉重運動員損傷及預防[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4):117-118.
[5] 何世杰.運動員損傷的相關因素及其預防對策[J].陜西師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5(1):133,135.
[6] 張銘,郭春風.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腰背部損傷探究[J].哈爾濱體育學報,2002(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