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嘉陵 曾貞
摘? 要:高校健美操作為一項常規體育教學課程,對學生身心素質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首先對高校健美操教學及訓練狀況進行分析,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健美操課堂教學與課外訓練一體化模式的構建思路。在此基礎上,研究其具體實施路徑,以期促進高校健美操教學和訓練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高校健美操? 課堂教學? 課外訓練? 一體化模式
中圖分類號:G83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8(c)-0095-02
高校健美操是一項較為受學生歡迎的體育課程內容,通過健美操學習和訓練,能夠幫助學生放松身心,塑造優美體態,提升運動素養。但是目前健美操教學和訓練存在相互分離的現象,不利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構建教學與訓練一體化模式,可解決這一問題,優化高校健美操教學成果。
1? 高校健美操教學及訓練狀況
在高校健美操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完成健美操理論知識、基本動作技能、裁判規則等內容的教學,而且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課堂參與度較低。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學生雖然能夠建立健美操理論體系框架,但是缺乏實踐能力。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也較為枯燥、乏味,容易讓學生失去健美操學習興趣。基于健美操教學的特殊性,開展課外訓練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課外訓練時,模式較為單一,主要采取教師和學生集體練習的方式,機械化程度較高,也難以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
其中,理論教學與實踐分家,是導致高校健美操實際教學效果較差的主要原因。往往在開展實踐訓練活動時,學生已經淡忘了所學的理論知識,僅僅模仿動作形式,難以達到相應的鍛煉效果。而且學生在課外訓練中的自主性較低,主要由教師安排訓練時間和訓練內容,不利于學生的運動習慣培養。針對上述問題,盡快對高校健美操教學及訓練作出積極改變是十分必要的[1]。
2? 高校健美操課堂教學與課外訓練一體化模式的構建思路
2.1 一體化教學框架
高校健美操課堂教學與課外訓練一體化模式的提出,是根據《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主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等相關指導文件,出于深化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將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緊密結合起來,全面優化教學效果。堅持體育運動“普及與提高”的基本發展方向,從學生身心特點出發,合理設計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層次,實施差異化教學方法,關注于每一名學生的鍛煉效果。對于健美操教學而言,應以課堂教學為普及的切入點,以課外訓練為提高的支點,通過設計一體化教學模式,讓學生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和提升。具體而言,應將高校體育基礎課程、選修課程、業余訓練隊和專業運動隊結合起來,讓學生自由自主的選擇發展方向,并為其提供全面的教學和訓練指導服務。最終達到進一步可選擇專業發展,退一步可成為健美操愛好者的效果,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2]。
2.2 一體化教學內容
在高校健美操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過程中,首先要理清思路,在內容設計上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協調統一,并充分圍繞學生特點開展教學設計活動,實現教與學的有效對接。同時應通過與課外訓練的有效結合,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改變單一的課堂教學結構,比如將以往分班級授課的模式改變為分層分組授課模式。根據對學生的調查了解結果,按照其學習興趣和發展方向,合理進行分層,實施差異化教學,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在課外訓練過程中,也可有機滲透課堂教學的內容,幫助學生回顧理論教學內容,讓學生深刻理解運動機理,掌握好動作要點和節奏。在教學和訓練過程中,應注意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內容,可通過成立學生社團等形式,開展課外訓練,激發學生的運動愛好和熱情。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則應充分發揮教學輔助作用,促進學生運動素養的逐步提升,最終達到預期的課程改革效果,滿足國家提出的人才培養要求。
3? 高校健美操課堂教學與課外訓練一體化模式的實施路徑
3.1 打破年級界限,支持個性發展
在高校健美操一體化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應打破原有的年級界限,支持學生自由自主選擇課程時間、認可教師,構建開放式高校健美操教學環境。對于高校健美操教學而言,不需要完全按照年級劃分教學層次,健美操作為選修課程,不同學生的接觸時間不同,需要接受的教學層次也不同。按照年級進行劃分,反而會限制課程教學資源的配置。因此應打破年級界限,從學生的學習基礎水平、興趣愛好等出發,重新制定課程選修制度。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在初學過程中,根據學生興趣特點設計教學內容,隨著學習的深入,則應引導學生自編健美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造力。在課外訓練過程中,也可以學生社團、興趣小組等形式開展訓練,讓學生自行組織訓練活動,從而更好的利用課余時間,達到增加體育鍛煉的目的。
3.2 改變課程模式,理論聯系實踐
目前已經有高校將健美操課普修課改變為“健美操教學與第二課堂訓練課”,其目的是強調課程教學與課外訓練結合的重要性,推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在改變課程名稱的同時,通過采取相應的措施,將健美操課內、課外教學實踐活動良好結合起來,充分滿足學生的鍛煉需求。比如在打破年級界限的基礎上,實施分層分類教學,在初級階段的學習過程中,主要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步法、動作等訓練相結合,開展教學和訓練活動。中級階段開始讓學生接觸一些組合步法、組合動作和團體操訓練的內容,同時深化理論教學,為實際訓練活動的開展提供支持。到了高級階段,則應根據學生自身的發展意象,分為業余訓練和專業訓練兩種模式,合理調節教學及訓練內容的難易程度,充分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在這樣的課程教學模式下,學生主動性可以得到充分發揮。
3.3 豐富課外活動,加強實時互動
針對以往高校健美操課程理論教學占比過高的現象,實施一體化教學,也有利于突出課外訓練的重要性,平衡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更廣泛的開展課外訓練活動。在此過程中,也需要豐富課外訓練活動形式,采取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開展訓練。可以在訓練過程中適當引入競爭機制,在校內組織各種類型的健美操比賽,并讓學生報名選拔健美操裁判,通過擔任賽事裁判,夯實理論基礎,學會靈活運用。教師也應積極關注于國家和省市級健美操比賽,組織有興趣的學生報名參與,將這些賽事活動作為學生的課外訓練平臺。在學生開展課外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利用信息化工具,與學生展開實時互動交流,掌握學生的訓練情況,及時為其提供指導。
3.4 改變考核策略,實施分層評價
在高校健美操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也需要對教學考核評價策略作出相應的更改。按照上述初級、中級、高級階段的劃分方式,在初級班教學過程中,可將理論基礎知識、基本動作掌握情況作為重點考察內容,中級班則加入學生自編操、組合動作完成情況等的考核內容。在高級班考核評價中,則應更關注于學生競賽表現、課外訓練情況等。同時采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法,按照7:3分配比重,其中過程評價應包括平時測試、課堂表現、課外訓練表現等,按照2:2:3的比重進行詳細劃分。在此情況下,能夠對學生作出更有效的引導,促進其健美操鍛煉水平的提升。
4?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健美操課堂教學與課外訓練的結合,可以解決以往存在的理論和實踐教學分離問題,讓學生充分得到鍛煉,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應積極推動健美操一體化教學改革,充分發揮其鍛煉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曉瑞.高校健美操課堂教學與課外訓練一體化模式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1):91-92.
[2] 盤華.高校健美操課堂教學與課外訓練一體化模式研究[J].運動,2016(23):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