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雪
摘? 要:隨著濰坊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濰坊地區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健身意識快速增強,體育消費市場逐步擴大,在體育產業發展方面有自己的獨到特色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本文采用調查研究、文獻資料與歸納演繹等方法,對濰坊市體育產業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針對其發展前景提出相關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體育產業? 全民健身? 市場? 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0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8(c)-0230-02
2014 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 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要大力發展體育服務業,促進體育市場繁榮有序。近幾年隨著濰坊市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群眾健身意識不斷增強,體育消費市場逐步擴大,體育產業作為第三產業中的一個新興產業,正以較快速度向前發展。
1? 濰坊市體育產業發展情況
近年來,濰坊市落實國家《體育產業發展綱要》精神,結合體育產業的三大類別,充分發揮體育職能、加快體育事業發展的同時,針對如何發展體育健身市場、開發體育競賽與表演業、發展體育用品、生產、經營業及體育彩票業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2016年市政府出臺了濰政字〔2016〕32號《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實施方案》,體育產業隨之呈現出持續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
1.1 體育健身市場快速發展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身意識的增強,“為身體健康而投資,為鍛煉身體而消費”正發展成為一種社會時尚和生活需要。濰坊市體育健身服務業發展迅速,中心城區已形成十大健身活動片區,“中心城區10分鐘健身圈”和“縣市區中心城區15分鐘健身圈”已初步形成。除傳統體育活動以外,休閑與戶外體育活動,如保齡球、乒乓球、毽球、老年氣排球、健步行、自行車、健身操、廣場舞等日益贏得人們的青睞。全市12個縣市區全部建立了體育總會,體育俱樂部蓬勃發展,在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方面發揮著橋梁紐帶作用。
1.2 體育競賽表演市場初具格局,打造風箏體育產業亮點
濰坊市在發展體育產業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大膽嘗試,打造了一批以中國足協濰坊國際青年女子錦標賽、“濰坊杯”國際青年足球邀請賽、濰坊國際風箏錦標賽、濱海國際風箏沖浪錦標賽、峽山國際鄉野馬拉松賽、濱海沿海騎行賽等特色品牌賽事。風箏會期間舉辦了魯臺貿洽會、壽光菜博會等經貿活動,極大地促進了濰坊經濟和旅游業的發展。
1.3 體育用品生產及銷售市場活躍
目前,濰坊市體育用品經營企業達到262家,主要以銷售體育服裝、鞋、帽為主,運動健身器材為輔,較好的滿足了群眾的消費需求;體育生產企業20余家,產品銷售額逐年增長。
1.4 體育基礎設施明顯改善
全市擁有大型體育場館10個,總投資5.67億元的濰坊濱海新體校目前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新體校建有體育館4座,各類場地20余片,設施齊備,功能健全,能較好的滿足學校訓練、群眾健身和承辦大型賽事活動的需求。政府投入資金建設健身步道、站點、廣場等健身設施,88.2%的行政村和100%的社區實現了體育設施覆蓋。
1.5 體育彩票銷售態勢良好。
體育彩票銷售逐年遞增。目前,全市有體彩銷售網點千家以上,連續3年銷售量過10億元,居全省前列。
2? 體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濰坊市體育產業雖已有起色,但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總體上還處于發展階段,其自身價值潛力和特色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發揮,與發達城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存在著一些制約發展的困難和問題。
2.1 整體競爭力不強
濰坊市體育產業在發展中雖然產生了一定的綜合效益,但與我市在全省的經濟地位相比還不匹配,體育市場的經營主體在投資方向、投資規模和經營效益等方面存在著“散、亂、小”等弱點,自我生存與發展能力不強,對當地稅收和GDP總量貢獻不大。
2.2 各縣市區發展不平衡
到目前,大多縣市區還沒將體育產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尚未建立高效的產業評價體系和統計考核指標體系,缺少產業發展投資、經營信息服務系統以及鼓勵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具體政策,在凈化和優化體育產業發展環境,調動社會力量投資體育產業的積極性上引導不夠、支持不夠。
2.3 經營管理水平較低
經營管理上,既懂體育,又懂市場經營管理、商業化運作的人才匱乏,大多數企業缺乏應有的市場管理知識和技能。整個體育產業的經營、管理還處于粗放、松散的狀態,這與做大、做強的產業發展要求差距較大。
2.4 體育培訓服務受眾面偏小,市民健身的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目前體育培訓服務的對象多數是青少年學生,多數市民對健身運動技能的培訓方面了解較少,重視程度不高,有時候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損傷,市民健身的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3? 體育產業發展對策
鑒于濰坊市體育產業仍處于發展階段,群眾的認知度不斷提高,體育產業條件優越,發展潛力巨大,各級政府部門要進行科學引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其體育產業發展前景將十分廣闊。
3.1 提高認識,措施到位
政府部門要積極引導,把體育產業納入城市發展的整體規劃,統籌制定體育產業發展計劃,制定扶持體育產業的優惠政策,為加快培育和發展體育產業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大力發展社區體育服務多元化,加快體育輔導員進社區工作,提高市民運動健身的質量,吸引更多群眾參加體育活動,進行體育消費,壯大體育市場。
3.2 加快各類體育設施建設和利用
重視公共體育設施的規劃和建設,繼續實施“全民健身工程”,以體育彩票公益金為引導,加大群眾身邊體育設施的建設力度。大力實施農民健身工程,加大農村體育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充分發揮各類體育場館的社會功能,進一步滿足群眾多元化體育需求。
3.3 積極打造運動休閑業,引領健身意識潮流
充分利用濰坊特有的“山、河、湖、海”自然環境、人文資源和地理優勢,培育創建設施齊全、各具特色的運動休閑區(基地)。濰坊國際運動休閑小鎮的建設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大力引進民營資本,發展體育與農業、旅游等相關產業結合的復合運動休閑業。積極構建多元化的服務體系,引導和保障廣大群眾參加形式多樣的休閑健身活動,讓休閑健身成為新時代新的主力潮流。
3.4 引導發展體育用品制造業
充分利用膠東走廊的區位優勢,依托“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山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高端制造業基地的有利條件,加快體育用品業的培育和發展。充分利用市場機制,鼓勵和引導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營銷手段創新,整合資源,提高效益,努力培育體育用品自主品牌。
參考文獻
[1] 鮑明曉.體育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 阮偉,鐘秉樞.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3] 郭洪濤.體育健身產業化發展及發展模式研究[J].運動,2016,9(10):136-137.
[4] 周加啟.江蘇省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及特征研究[J].體育科技,2015,2(5):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