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見習記者 / 江佳佳
編者按
在廣闊的烏蒙大地上,有無數勇立時代潮頭、銳意改革創新、敢于實踐探索的先鋒模范奮戰在各行各業第一線,他們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敢闖敢拼,苦干實干,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贊譽。

劉勇軍七星關區紀委區監委民生建設公開公示監管中心主任
事跡簡介:劉勇軍同志2012年調入七星關區紀委區監委工作,充分發揮自身專業技術優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先后創新開發出作風評價軟件平臺、七星關區陽光黨務政務網、七星關區紀委區監委網絡舉報平臺、七星關區干部廉潔信息監管系統、七星關區警示教育平臺、七星關區紀檢監察網、七星關區紀委機關辦公系統等20余個軟件(系統)并維護運行,為監督執紀插上科技翅膀,極大提升了全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實效,為國家節約軟件開發、維護費用800余萬元。其中,將技術手段與業務工作相結合,創新開發的作風評價軟件平臺,已在全市推廣使用,此項工作先后得到貴州日報、貴州電視臺、貴州省紀委網站、畢節電視臺等關注和報道。

熊亮畢節市水泥廠董事長
事跡簡介:熊亮同志本著重發展、重技改、重環保、重人才的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從建立科技型、效能型、節約型工廠入手,加強企業全面建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一是努力做大做強企業。完成水泥生產關鍵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把年產10萬噸立窯生產線技改為年產100萬噸的新型干法旋窯生產線,注冊資金近1.3億元、固定資產1.5億元,年銷售近2億元、年創稅收3000多萬元。二是積極參與公益事業。汶川地震中,組織職工向災區捐款16.8萬元,個人捐款達10萬元;繳納特殊黨費4.2萬元;在美麗鄉村建設“兩硬化”工程中,按“零利潤”價格提供水泥50萬噸;為教育、新農村建設等公益事業捐款累計400余萬元。三是帶動群眾脫貧致富。2014年12月被聘為七星關區觀音橋辦事處塘房村名譽村主任,設法解決當地村民就業。300多名工人中,大多為當地村民,每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利用塘房村地處城郊接合部的優勢,幫助村民發展運輸、餐飲、建材、修理等產業,帶領更多村民走上致富道路。熊亮同志先后獲得省“勞動模范”、省“創業之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姚芳大方縣核桃鄉木寨社區黨總支書記、畢節市婦聯副主席(掛職)
事跡簡介:姚芳同志2014年擔任木寨社區黨總支書記以來,帶領群眾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助力脫貧攻堅,個人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優秀黨組織書記”“貴州省三八紅旗手”。一是發展鄉村旅游。打造馬白寨度假中心、水上樂園、旱地樂園、漂流等旅游景點,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脫貧攻堅的有力保障,5年來脫貧200戶825人。二是轉變民風民俗。把環境整治納入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制定衛生評比工作方案,開辦道德超市,發放積分卷,十戶聯合整治,并與木寨小學聯合開展“小手牽大手”活動,全民參與環境整治。三是凝聚巾幗力量。充分發揮婦女“半邊天”作用,由社區婦聯牽頭,組織開展“十佳賢妻良母”“十大孝媳”“家庭女能手”“最美清潔戶”等評選活動,激發了婦女干事創業的自信心。木寨社區先后被評為省“十佳鄉村旅游目的地”“貴州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

張凌大方縣貓場鎮箐口村村委會主任
事跡簡介:張凌同志2015年返鄉創業并擔任箐口村村委會主任。在產業發展方面,自籌資金210萬元帶領群眾發展獼猴桃、養蜂等特色種植養殖產業,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成立村企一體的貴州聚合同步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立“1+N”管理模式(1個公司,N個股東),由公司分配資源,以公司模式運作,拓寬村集體經濟發展渠道,收益的60%作為參與入股群眾的利潤分成、30%用于合作社收益、10%屬于村集體經濟。在鄉村治理方面,提出創建和諧家庭、和睦鄰居、文明村莊;改思想、飲水、道路、圈舍、廚房、溝渠、廁所;不準房屋亂建、車輛亂停、垃圾亂倒、污水亂排、糞土亂堆、柴草亂放、畜禽亂跑、亂砍亂伐、亂辦酒席、種毒吸毒“三建七改十不準”制度,形成“黨建引領、村企一體、抱團發展、共同富裕”的發展共識。2017年,箐口村135戶貧團戶572人實現脫貧,箐口村獲“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稱號,張凌個人榮獲“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2018年,張凌個人榮獲貴州省第十八屆“五四”青年獎章,當選省十三屆人大代表;2019年,箐口村入選貴州省“十縣百鄉千村”鄉村振興示范工程。

李斌織金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事跡簡介:2014年以來,李斌同志緊緊圍繞司法體制改革各項部署,率先在織金縣人民法院開展司法體制改革,帶領全院干警走前列、做示范,積極探索改革經驗、創新工作方法,把執行頂層設計與自主實踐有機結合,在審判領域運用大數據思維助力審執工作,探索出一系列適合西部山區法院實際情況的司改試點經驗。在他帶領和親自推動下,創造性地完成了60多項改革任務,多項改革舉措被推廣,得到中央、省委、畢節市委領導的肯定或批示,司法體制改革被評為“貴州省優秀改革案例”,司法責任制改革被省高院報省委政法委作為全省法院唯一案例推薦給中央政法委,改革工作被國內權威專家譽為司法體制改革的“織金樣本、畢節經驗、貴州元素”,成功打造了西部基層法院司法體制改革樣板。2018年受理案件比司改前上升210.17%,結案上升208.52%,當庭裁判率上升28.37%,一審案件陪審率100%。

羅進朝 金海湖新區岔河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
事跡簡介:羅進朝同志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農業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推廣為載體,擴大優質、高產、高效安全新技術成果的普及應用。利用岔河鎮的地理、氣候優勢和有利條件,大力發展獼猴桃、刺梨、皂角種植,依靠科技,突出特色,推進優勢資源轉換,挖掘經濟發展潛力。2019年在雙華村、發路村、晨思村、亦樂村等村建立規范化、標準化獼猴桃栽培技術示范帶,面積1866.4畝;在岔河村、足納村、木來村建立規范化、標準化刺梨栽培技術示范帶,面積1500畝。為鎮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公益性社會化服務,實施科教興農,做好農村科技培訓工作,提升生產科技含量。他研究早熟馬鈴薯高效種植技術,示范推廣大壟雙行、防霜抗旱、雙膜覆蓋、測土配方施肥、施用緩控釋肥、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合理輪作換茬等技術,經過測產驗收,畝產達3600斤。2017年12月榮獲“全國農業先進工作者”稱號。

王濤畢節市中級人民法院政治部科員
事跡簡介:王濤同志在畢節市中級人民法院主要從事法院組織、人事等政工工作,并擔任司法改革工作資料員和信息聯絡員。先后參與干警履職調查、法官數據測算、改革方案制定、人員分類管理、員額法官遴選、法官等級晉升、財物統一管理、法官履職宣誓、薪酬待遇落實、審判團隊組建、團隊運行調研、內設機構改革、庭室架構恢復、綜合配套改革等工作。匯編了《法官職業保障》《入職晉級宣誓》《員額制改革》《落實司法責任制》等文本資料,參與起草了《全市法院刑事審判、民商事審判、行政審判主審法官辦案負責制實施方案(試行)》《畢節中院司法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及34個配套子方案,獲得省、市司改領導小組批復并推進實施。參與撰寫的《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視野下人民法院隊伍建設的探究》獲貴州省政法系統二等獎,參與起草《畢節中院審判工作團隊運行情況調研報告》,為院黨組科學合理配置審判資源提供了參考。王濤同志愛崗敬業,為畢節法院率先在全省實現市級財物統管、率先在全省實行行政訴訟案件跨行政區域相對集中管轄等改革作出了積極貢獻,個人連續3年年度考核獲優秀等次。

金萍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
事跡簡介:金萍同志從事臨床工作以來,以強化學科專業建設、減輕群眾看病負擔為己任,不斷推陳出新、大膽探索,得到業界高度認可,先后組建“冠脈小組、介入治療團隊”,帶領團隊于2011年開展畢節市第一例冠脈造影,率先開展雙腔起搏器安置術及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急診冠脈介入治療、快速心律失常頻射消融等工作,使心臟病死亡率大大降低,多項技術填補畢節市空白,在此醫療領域取得重要突破。近年來先后在專業期刊發表文章10余篇,獲市科技進步獎1項,醫院科技進步獎2項。2018年,建立畢節市胸痛中心聯盟,規范了畢節市心肌梗死的救治。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被授予中國胸痛中心(標準版),該院心血管內科獲“貴州省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