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高權
安全生產領域中的形式主義并不少見,甚至說是屢見不鮮也不為過。克服形式主義,已成為搞好安全生產工作無法繞過且必須直面的問題。
形式主義在安全生產領域中有各種各樣的存在方式,但究其原因,大概歸類為以下幾種。一是主觀方面,企業管理者安全意識淡薄,為應付上級要求,往往在形式上做做樣子;二是客觀方面,由于安全管理本身任務重、壓力大,部分企業在管理實施過程中,有時一味要求“面面俱到”,反而“面面未到”;三是監管方面,監管力度不夠,客觀上助長了形式主義的不正之風。
那么如何杜絕安全生產領域的形式主義,針對以上幾種情況,筆者分析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通過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宣貫,樹立安全觀念和責任意識。長久以來,國家致力于建立健全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對安全生產的各方面工作都做了詳細規定,指導企業“干什么、怎么干、達到什么樣的標準”。因此,為了企業的長久發展,必須加強法律的約束和震懾效果,知法才會守法。樹立責任意識,就是要企業各級領導和安全管理人員敢于擔當,始終把安全生產放在首要位置。
其次是工作方法的完善和改進。安全生產是個“大攤子”,在大量基礎管理工作之外,還需開展各類安全主題活動、專項檢查等,若不能科學有效地協調統一各方面工作,極易形成“下面表演,上面觀賞”的形式主義。針對此種情況,企業一方面要夯實安全管理基礎,努力健全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另一方面,要以日常工作為基礎,以各類安全主題活動為重點,組合出擊。
然后還要強化安全監管。要下重拳、出狠勁,在定期監督檢查的基礎上,可以多一些突襲式檢查,讓被檢查對象來不及“臨陣磨槍”,督促其將功夫下在平時,少一些虛有其表,多一些真材實料。
最后是充分發揮考核“正面激勵、反向警示”的導向作用。考核的目的一是明確安全管理工作的嚴肅性,二是充分發揮考核的引導作用。要通過考核把握正確導向,對于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踐行“實干之風”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樹標桿;對于弄虛作假、專注“表面文章”的予以批評和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