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赤 張 瑜
淮安市淮安區河下街道積極打造“幸福河下”區域化黨建聯盟、“幸福河下”APP和三位一體的便民服務綜合體,創新為民服務模式,踐行為民服務初心,提升了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幸福感安全感,把黨建引領的要求落到實處。
今年9月26日,淮安市淮安區河下街道河北村黨總支與黨建聯盟成員單位一起來到烈士陵園,致敬革命先烈,感悟初心使命,這是“幸福河下”區域化黨建聯盟的活動之一。近年來,河下街道以“113”服務載體為抓手,即“幸福河下”區域化黨建聯盟、“幸福河下”APP和三位一體的便民服務綜合體,全力創新為民服務模式,踐行為民服務初心。
“幸福河下”區域化黨建聯盟以“1+6+X”為組織架構,建成了黨性教育、民生服務、文明創建等功能互補的黨建綜合體,推進街道社區、轄區單位、各類組織黨建共駐共建、互聯互動,集中破解城市黨建各自為政的難題。自“幸福河下”黨建聯盟成立以來 ,“ 微 愛 接 力”“文 明 新 風 ”“ 共 享 課 堂 ”“ 暢享文藝”等項目陸續進入群眾生活之中,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幸福感、安全感直線上升。
為了“讓數據多跑網路,讓群眾少跑馬路”,河下街道加快推動“網絡+網格”兩網融合建設,自主研發了“幸福河下”APP,加快了“為民服務解難題”的速度。
“廣告牌懸在這,就像懸在頭上的劍一樣,幸虧及時被發現,不然行人來來回回的,指不定要出事……”小李一邊感嘆,一邊通過“幸福河下”手機APP反饋給城建部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對廣告牌進行調整加固。
“幸福河下”APP以網絡為依托,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整合了河下街道人口、企業、地理等各項基礎信息和最新的工作動態,并對街道137個監控點的管理需求和熱點問題進行數據分析,為服務管理提供決策依據,確保問題及時發現、矛盾快速處理。“原來一件事沒得一兩天、跑個兩三趟辦不下來。現在用上手機APP,辦事很方便,效率也很高。”群眾對此很是滿意。
為了更好地服務居民,河下街道狠抓硬件設施完善,構建了三位一體的便民服務綜合體,包括一個黨群服務中心、一個綜治便民服務大廳和一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群服務中心吸納村居賢者、能人及志愿者,經常性地開展黨員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滿足群眾一站式服務需求;綜治便民服務大廳為提高辦事效率,將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計生、民政、勞保等部門辦事流程、所需手續內容編印成冊,方便群眾翻閱查看,同時執行首問負責制、跟蹤問效制、辦事登記評價等制度,對辦理事項分即辦件、承諾件、補辦件、退回件四個類別逐一登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理論宣講、文明婚俗、公共文化、體育健身等實踐基地,培育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同時扎實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
另外,河下街道還從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入手,組織開展詩詞文化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等活動,并被中華詩詞學會授予“中華詩詞之鄉”的稱號。
隨著便民服務項目的鋪開,一批黨建工作品牌一流、志愿服務活動一流、黨員群眾滿意的品質社區脫穎而出,一幅“黨建引領暖民心,便民服務得民心”的動人畫卷在河下大地徐徐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