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出臺《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以來,各地實施了許多好舉措,有效緩解了基層應付檢查、疲于奔命的問題。基層干部在叫好的同時,也有擔憂:好政策怎樣才能管長遠?整治超速違章,經常采用區間測速的辦法。區間測速能從整體上把握車輛速度,有效避免單點測速的弊端,讓試圖超速者不敢投機,確保了道路安全。確保為基層減負落到實處,同樣需要“區間測速”。加強對《通知》落實的定期巡視和督查,著眼久久為功、持續發力,建立長效考核和評判機制,清晰目標責任,規范指令管理。在定期巡查中,應立足更大工作范圍、更長工作周期。既考察一時工作,也著眼長期效果,既注意清理存量,也避免形成新的增量,馳而不息抓好基層減負工作。通過“區間測速”,明晰各級各類事項責任清單,精確掌握基層減負情況,讓各種“過度留痕”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無所遁形,確保中央減負的好政策好舉措真正落到實處。
新沂市委組織部 陳令才
在有些地方,基層反映一年推出幾十個黨建創新項目,甚至要求各個層級黨組織書記都要有自己的“創新項目”。“創新”任務一層一層接,工作一層一層壓,最后到基層,應接不暇,訴苦無門。“創新”理應尊重社會需求、百姓期望,本著問題導向,提高工作效率,切實解決一些群眾期盼解決的問題。但目前大多“創新”案例看似新穎出眾,實則換湯不換藥,新瓶裝舊酒,為完成任務而創新,舍本逐末。有的把創新當成任務指標,要求各領域百花齊放,創新項目一年換一次;有的搞文字游戲,把日常基礎工作套上一個“高端大氣”的概念,推出所謂的創新品牌;還有的地方創新工作,僅停留在出臺文件制度上,缺乏制度落實追蹤,導致創新項目最終成為“擺設”。“創新”應是從基層日常工作中提煉總結可借鑒的做法、可復制性的經驗加以推廣,而非當下種種指定式“創新”、目標式“創新”、口號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