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奇才
看著院子里悠閑地散著步的奶山羊,就不由憶起喂養了我們弟兄三人的一只奶山羊——羊媽媽。
羊媽媽是遠鄉里的一個姑夫送給大弟的。母親生下大弟三個月后,由于家務活繁重,生活清苦,斷了奶水,大弟整日哭著鬧著,讓一家人不得安心,奶奶想著法子給他喂大豆湯、稀飯粒,但他就是不肯吃,哭得死去活來。后來沒辦法了,奶奶就讓叔叔到遠鄉的姑姑家去借奶山羊。
那只奶山羊體形高大,渾身雪白,肚子下面的奶子像個布袋那樣垂著、晃著,晃得人眼饞口甜。
奶山羊的奶一頓要擠滿滿的兩大鐵瓷缸子。大弟吃不完,我也跟著吃。后來大弟能爬著走路了,忙著的時候,母親順著奶山羊的脊梁一撫,奶山羊就躺在地上,她拿濕毛巾把奶山羊的奶頭擦一擦,把大弟放在羊肚子上,讓他自己吃奶,這樣倒也省了許多事。再后來,大弟會說話了,想吃奶的時候就會使勁地喊“羊媽媽”,奶山羊就會跑到大弟的身邊來。從那以后,我們一家人都叫那只奶山羊為羊媽媽。
羊媽媽喂養大了大弟,我也跟著沾了光。小弟出生后,母親還是沒有奶水,奶山羊又成了小弟的羊媽媽,我和大弟還跟著小弟吃羊媽媽的奶。
大弟和小弟吃著羊媽媽的奶長大了,羊媽媽也就不再有喂養人的任務了,專司喂養一窩又一窩的羊羔子。有時候,羊媽媽“調皮”了,大弟和小弟就會順手拿上鞭子或是棍子什么的去打羊媽媽。奶奶就怒氣沖沖地說:“羊羔子,一個畜生都知道吃奶的時候是要跪著吃奶的,以此來報答羊媽媽的養育之恩。而人,肚子飽了忘了娘,你們要不是吃羊媽媽的奶,早就餓成了干猴子。”大弟和小弟聽了奶奶的話,走過去撫了撫奶山羊的角和背,奶山羊目光靜水般看著他們,像一位母親在看兒子似的。
又過了好幾年,羊媽媽的牙口老了,身體垮了,也就不再產羊羔子。終于在秋后的一個早晨,躺在圈里沒有起來。
秋后的陽光暖暖的,滿身肥膘的羊兒都跑到山上撒歡兒去了。羊媽媽卻靜靜地臥在圈里,一動不動,眼神癡癡地望著圈外。母親從場角里割了一把嫩冰草,它看都不看一眼;母親又端來了一盆清水,它只張嘴舔了舔,搖了搖頭。母親慢慢地把它的頭平放在冰草上,羊媽媽就閉上眼睛睡著了。
母親給奶奶和父親說著羊媽媽臨終前的那種坦然的神態時,禁不住流著淚哭了起來,像是哭自己的一個親人似的。
我們都跟著媽媽哭了,哭得傷心欲絕。
(摘自《桂林日報》2010年5月26日)
技巧借鑒
詳與略又稱“繁與簡”,是寫作時處理材料的一種技巧。詳寫指用較多的文字細致寫;略寫指用較少的文字簡略寫。“詳”與“略”是辯證的統一。寫文章應該根據內容選擇恰當的表現形式,以精練的語言把要表達的意思表達清楚,切忌拖沓敷衍,生“拉”硬“湊”;要當詳則詳,當簡則簡,做到詳略得當。
這篇散文在內容的處理上詳略得當,很好地表達了對“羊媽媽”的感激之情,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在一篇文章里,能夠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要詳寫,次要的要略寫。“羊媽媽”哺育孩子是文章的重心所在,必須“濃妝艷抹”。
2.點面結合,濃淡相宜。“點”是指場面中具有代表性,特征性的細節。“面”則是指整體的場景和氣氛。“點”要詳寫,“面”要略寫。“羊媽媽”奶水豐富是面,略寫,而哺育“我”、大弟、小弟是“點”,故詳寫。
3.根據人物位置,確定詳略。在有眾多人物的作品中,一般對中心人物或主人公(主要人物)詳寫,次要人物略寫。文中的“羊媽媽”,已是家庭不可缺少的一員,是“中心人物”,寫得非常詳細,奶奶、母親為次要人物,所以略寫。
4.突出過程,合理架構。就是說,事情的起因和結果要略寫,發展過程要詳寫。因為,事情的起因和結果,往往只是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等,它們在整個事件發展過程中屬于枝節部分,所以要略寫。而事情的發展過程,才是文章的主體,有它才能體現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要詳寫。本文將“羊媽媽”如何來到這個家,如何哺育“我”、大弟、小弟,直到臨終寫得很是詳細,其余則非常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