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凱
大多數人對心電圖、腦電圖都有所了解,其實臨床上還有一種名為“肌電圖”的檢查。那么,肌電圖主要查什么,檢查過程中又有哪些講究呢?
肌電圖主要查什么?
既然是“電圖”,那肯定是記錄電活動的檢查,就像心電圖記錄心臟的電活動、腦電圖記錄大腦的電活動一樣,肌電圖是記錄神經、肌肉電活動的檢查。
臨床上,肌電圖檢查需要使用特殊的電極(包括貼在皮膚表面的電極和扎入肌肉的針電極),記錄肌肉和神經主動或誘發產生的電信號。通過對這些電信號的分析,判斷周圍神經系統(包括神經元、神經根、外周神經、神經肌肉連接處和肌肉)有無病變以及病變的具體部位。此外,肌電圖還有一些特殊的檢查項目,如用于檢查神經肌肉接頭處功能的重復神經電刺激檢查、用于評價肌膜興奮性變化的運動試驗等,臨床醫生會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肌電圖檢查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
肌電圖的檢查時間因人、因病而異,短的十幾分鐘,長的需要1個多小時,一般會先進行無創的神經傳導檢查,再進行有創的肌肉檢查。
檢查神經時,需要給予電刺激來“激活”神經,使其產生一個可以被表面電極記錄到的電反應,患者會有“觸電”樣感覺。
在完成神經檢查后就要檢查肌肉的電活動。檢查肌肉時需要將一種特殊的電極針插入患者待檢的肌肉中,針插入后,醫生會先讓患者完全放松肌肉,從而觀察有沒有異常的自發活動,然后讓患者輕輕地收縮被檢肌來看肌肉自主收縮時產生的電信號有無異常,患者在此過程中會略感酸痛。
哪些情況下需要做肌電圖檢查?
當患者出現肌肉萎縮、無力、手腳麻木(包括感覺減退、針刺和螞蟻爬的感覺等)、肌肉酸痛僵硬等癥狀,且醫生考慮這些癥狀可能是由周圍神經系統病變引起,而不是由中樞神經引起時,會建議患者做肌電圖檢查。
雖然肌電圖是一項低風險檢查,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做,如存在出血傾向的患者,不能做針電極檢查,應仔細評估肌電圖檢查的必要性和風險;安裝外部起搏器導線的患者不應進行神經傳導檢查;體內有植入心律轉復設備或除顫器或留置心導管時,應向心臟專科醫生咨詢。
肌電圖檢查有副作用嗎?
與心電圖和腦電圖不同,患者在肌電圖檢查過程中會感到一些不適,如電極針插入肌肉時的酸痛感,檢查神經時的“觸電”感,不過這些不適感通常比較輕微,大多數患者都能承受;少數患者會有扎針部位肌肉酸痛、少量淤血和肌酶暫時輕度升高,一般幾天后會恢復正常;罕見的并發癥包括感染、出血、氣胸和電損傷等。
檢查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大多數醫院的肌電圖檢查需要預約,因此,患者需持申請單預約檢查時間,詢問是否需要停用某些藥物,尤其是服用溴吡斯的明的重癥肌無力患者。
檢查前一天晚上洗頭、洗澡,保持身體清潔干燥,不要涂抹含油脂的護膚品;檢查當天穿著保暖、寬松的衣褲,不要空腹,以免檢查過程中出現心悸、出冷汗等低血糖反應,如有其他輔助檢查資料一并攜帶上;檢查過程中積極配合醫生和技師,如果出現任何顧慮或不適,及時與醫生溝通。